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高三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时,如果想让学生永远有鱼吃,那就要让学生学会钓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话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获得钓鱼的能力。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好的称职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获得学习力。  相似文献   

3.
授之以渔     
子晨 《中文自修》2010,(3):64-64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思是说,如果要帮助别人,送给他鱼,不如传授给他钓鱼的方法,因为送给他鱼只能帮他一时,而如果教他学会了钓鱼的方法,就可以受用一生。在这句话里,“鱼”和“渔”这两个字是不能搞错的,因为“鱼”是一条鱼的意思,而“渔”的意思是捕鱼。  相似文献   

4.
计鹏飞 《宁夏教育》2010,(7):118-1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获取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教师的都熟悉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出自《老子》。意思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很简单,因为“鱼”是目的、是结果,而“渔”是方法,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饿,如果要想永远有鱼吃,就必须学会钓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永娥  任燕 《成才之路》2012,(3):15-I0010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自学能力较差,主要靠教师的教授,进入岗位之后的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新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论述了中职教师在教学上怎样让"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以达到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在学校教育中,受人推崇的教育方式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以知识,更要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然而,面对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在这之前应再加上一个"欲",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授之以"欲",这里的"欲"是指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欲望,学习方法才有用,才能打到"鱼",这才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先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欲望比学习  相似文献   

9.
教学究竟应该怎么教?教什么?为什么教?在十多年的课改中,我们无数次寻觅,无数次探索,在多少次迷惑与彷徨中肯定了又否定,否定了又肯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教学却在"激之以欲"处。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这原本是指与其给予他人鱼肉,不如教人捕鱼技巧。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要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捕鱼的方法。这句古语所蕴含的教育哲理指引了一代又一代教书人,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突然发现再好的"鱼"与"渔"都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莫说教之以捕鱼的方法了,即使把鱼放在碗里学生也不下咽,学生学习兴趣淡然。哀莫大于心死,当面对学生"不想学""不愿学"的时候,一切的"鱼"与"渔"都显得格外苍白。学生厌学固然有其社会因素,但也与我们教师的"失职"密切相关。鱼与渔是事物蜕变的外在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一种目的(what to learn),钓鱼是手段(how to learn),现成的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梁碧群 《广东教育》2007,(10):35-35
教学不仅应该授之以鱼,还应该授之以渔.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仅仅是授之以"鱼"和"渔"就足够了吗?  相似文献   

12.
传授方法给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去背熟这个方法而不是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知识应用能力较差。所以,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只授渔而不授鱼,除了要教会学生方法外还要教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也就是“授之以渔亦要授之以鱼”。尤其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授鱼与否是他们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广生 《师道》2003,(5):40-40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生享用不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似已成为至理名言,频繁出现于各种报刊和教育论著中。许多教师把“授之以渔”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在轰轰烈烈、大谈特谈“授之以渔”的今天,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渔”究竟为何物?“渔”可以“授”吗?“渔”究竟为何物?有人说“渔”是方法,即捕鱼的方法。姑且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既然“渔”是一种方法,“渔”可以“授”。此处之“授”为“传授”;“学渔者”也可以“受”,此处之“受”为“接受”。这样的话,“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4.
<正>授人以鱼,就是把鱼交给对方,授之以渔,就是教给他捕鱼的方法。入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需要做好各种衔接配合工作。怎么衔接配合呢?有的家长早早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摆到了孩子面前,生怕孩子开学后不适应,跟不上老师的时度……家长的焦虑担心是正常的,但究竟怎样的准备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变授人以鱼为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其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其实,教学生习作也是如此。在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在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这  相似文献   

16.
赵晋涛 《考试周刊》2011,(53):209-210
《道德经》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意思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蕴含的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  相似文献   

17.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已有很长时间。有些研究者对这一观点持完全赞同态度,有些研究者持不完全赞同态度,认为不是"授之以渔",应是"鱼渔同授";不是"授之以渔",应是"引导学生获鱼和渔"。以上认识反应了教学研究者对"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但这些认识有一个共同的前提:要学习的知识本身没有变,教师与学生都是围绕着"如何获得既定的知识"而进行教与学。笔者认为,教师不仅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别人的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18.
老子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这句古训给后人留下了很深的借鉴意义和教育启迪.鱼,只能解一时之饥,但若有了网,并掌握了捉鱼之渔,则三餐无忧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近几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对政治和历史都实行开卷,这使许多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感到迷茫。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政治老师,我认为教师在授课中,不可忽视教学的研究与学法的指导,要"授之以渔"。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方法"就是教学效率,"方法"就是教学质量,那么具体该如何应对初中政治开卷考试呢?  相似文献   

20.
董现良 《考试周刊》2011,(5):173-174
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层意思。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设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物理教师要注重学法引导、点拨、比较,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记忆方法的重要性、解题方法、技巧的重要性。总之,教师应把教学责任放在引导、建议、鼓励上,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想、去做,把权利交给学生,真正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