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构建知识.而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教材;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一、设计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与本课相关的数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逐步揭示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极切企盼"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  相似文献   

2.
秦翠华 《教师》2010,(28):34-34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对此,笔者站在教学主体——学生的角度上来认识并探索化学课堂的活力因子:如何进行“问题式”教学。我尝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进行“问题式”教学的教改研究,让学生在问题中能有所发现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中,以研究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已经成为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这条思路已经将研究性学习课程延伸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形成“问题教学”思维。  相似文献   

4.
张海录 《考试周刊》2009,(39):169-169
“探讨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考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永东 《教育导刊》2013,(12):89-90
当今课堂教学中,较多使用经过年级集备组集体研讨形成的较为合理的教学设计.然而在设计实施层面上,如何发挥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和促进学生思维提升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丢失了教学本质和学科特点。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不拘一格,抓住本质,顺着学生思维进行穿针引线的做“学问”,把学与问耦合起来。可“先学后问”,即学生先自主或合作学习,教师通过问题紧跟着概括;或“先问后学”,即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6.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我国现在初中数学教学成果仍旧通过考试得到体现,虽然考试能够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但是并不能代表学生喜爱数学,自发性的学习数学.现在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大多采取“填鸭式”教育与“题海战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育以灌输知识为主,讲解练习为辅,这样导致了初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问题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学习层度,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同学的思维活动,开拓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的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有效积淀,提高语文素养,持续发展,积极服务社会。以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方式引领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塑造成型?,有利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滚动生成。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注入式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又限制了教师的思维.这种陈旧的教法,已使教学丧失活力.如何走出这种旧模式呢?本人认为教学应该真正地以学生为本,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以《排列与组合》一章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当老师和学生带着各自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共同进入课堂,在教师和学生间.教师和教材间学生与书本间的交互碰撞和交流中.该会进发出多少情感与思想的火花啊!从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学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一段历程.是学生知识、思想与情感的真实交流,让教学回归自然,张扬学生个性。把“原汁原味”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景再现语文课堂.是新的语文课程实践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考、质疑、构建课堂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前提。解决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学,最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设疑是激发学生思维重要手段之一,使学生在解疑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能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课堂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如何通过问题来组织教学,让问题成为生物学教学的纽带。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味”.淡化“生活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弗赖登塔尔曾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如何实施“数学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儿浅见。  相似文献   

14.
数学探究是中学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探究的数学问题应该主要来源于教材,来源于日常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内涵本质、变式拓展的探究,以达到透彻理解所学知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探究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数学探究不能舍近求远,好高骛远,要源于教材,从书本中挖掘探究素材;要扎根课堂,从日常教学内容中提炼探究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最近听的一节公开课(课题是高中数学选修2—1第2.2.2节:椭圆的几何性质)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张玉莲 《河北教育》2013,(11):40-40
在区教研室用"模块教学思想"践行高效课堂理念的引领下,我校打造了两个"六模块"教学系统:一是"六模块"教案备课系统;二是"六模块"课堂教学系统.通过备课与讲课两大系统的融合统一,我们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本真"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本"是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生命的发展为本;真是指"教学问题真正来源于学生,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真正得到发展".我们以"本真"思想为基点来研究、建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摇篮.习题教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下习题教学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学生不可只当作一种学习任务,还要注意挖掘其最大教学价值,训练思维和培养思维品质,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本文拟通过对几道《氮族元素》中常见试题的解析,浅谈通过习题训练来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许红云 《学周刊C版》2024,(8):131-133
“问题”教学作为一种积极、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解决问题来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着重探讨了“问题”教学对学生学习参与度、批判性思维培养和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同时,提出了如何切实有效地运用“问题”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是否重视学生的感悟正逐步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显著特征,新课程标准也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更无从感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华荣 《高中数理化》2011,(20):62-63
"问题导学法"就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课程和教材的"二次开发",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问题式教学法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