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依据课文,指导选材及安排材料;读好的范文,激发写作兴趣;以文为例,仿照写作;教会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2.
刘红新 《广西教育》2013,(26):67-67
作文体裁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应用文,议论文是在考试中出现最多的文体之一。据调查,不少学生写作议论文时,不懂得如何选择和运用素材。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议论文素材积累的教学做了大量的尝试,总结出学生的选材误区,并对如何指导学生精选议论文素材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避开选材误区,精选素材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总是习惯在作文选中找材料,东拼西凑勉强凑出一篇文  相似文献   

3.
高三学生整日爬行于书山.泅游于题海.无心观花.无暇赏月.因此常常为作文选材而抓耳挠腮。怎样才能更为快捷地去寻找有效素材?挖掘课文素材资源,无疑是切合高三学生的捷径。  相似文献   

4.
《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千字美文。这篇散文选取的素材是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却于不经意间道出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涉及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如果用常规思路教学,学生能感受到的恐怕是显而易见的尊老爱幼之情,而文章丰富深刻的内涵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笔者在执教这篇课文时,采用以探究、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学生、家长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新课标下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理论告诉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表现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就是要灵活运用课本的写作素材。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纵观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有较多的选材来自我们熟悉的课文,且运用的形式多样,下面笔者总结几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部分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选材单一,题材老化,内容雷同,千文一面。甚至还存在拼凑、抄袭他人作文的现象。为何?有人说:“农村孩子生活单调,信息闭塞,写作题材较窄。”笔者认为,这显然不全对。课文《春》、《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金黄的大斗笠》都在启发我们:农村风景优美,农村生活绚丽多彩,农村孩子知识丰富,有情有义,这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有效地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文,选材尤其关键,丰富的“基本素材”为选材提供可选的“原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素材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思维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为了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笔者以课文为范例,让学生进行片段训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其积累作文素材;根据学生特点,激发作文兴趣;组织学生实践活动,使其获得作文素材。通过以上实践,学生作文能力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提起选材.许多教师会孤立地认为这只是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材料中挑选一件或几件事来写成一篇文章。其实不仅仅如此。我认为选材包含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一积累素材、挑选素材、剪辑素材。学生积累了充足的素材,写作时才会有材料挑选;选了材料,不能流水帐似的记录下来,否则中心不突出,重点不详细具体,这就要求需对所选材料进行剪辑。现在我就从这三方面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选材。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选材空泛和表达缺乏真情实感的现状,探索引导小学生习作选材的方法。认为可从设计"习作生活",积累习作素材;拓宽选材视野,筛选最佳素材;强化组材训练,学会合理表达三方面入手。以此引导学生合理选材,激发学生习作热情,写出题材丰富的童趣盎然的习作。  相似文献   

11.
孙翠菊 《中国教师》2009,(12):21-22
<正>学生作文常在两处犯难:一是无素材;二是有素材也不知道如何挖掘主旨。究其原因是学生不善于用心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了以下两种途径。一、课文即是范文语文教材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练习写作最好的范  相似文献   

12.
选材·结构·立意合肥电厂中学赵琦笔者曾以三篇学生作文,从感情、想象、趣味三方面谈了对作文的指导,这里再以课文为例,说说选材、结构、立意在文章中的作用。选材:典型而全面这里所说的典型是指作家、艺术家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东西,经过...  相似文献   

13.
正除却审题、立意,选材、用材也颇能见出学生写作的功底。因此,日常教学中笔者常设计一些系列性的训练,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他们选材入文的能力。以下即为一场由片段作文开始的辅导。一、"草枯鹰眼疾"——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题大做课文素材这个小栏目开办以来,引起了一线老师的热情关注,针对本栏目的来稿不断增多。作为一种导向,我们在今年改版时仍然保留了这一栏目,意在请老师们加大对学生进行课文素材挖掘的训练力度,改变学生写作时因缺乏素材而滞笔的窘境。课文素材挖掘训练至少有这样几个益处:养成积累的习惯;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思路会不断拓展;丰富写作素材;增加作文的文化韵味;提高文化素养。建议老师们将这项活动设计成一项日常性、经常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准备相应的笔记本,整理记录;作为课文学习的一个部分,增加思路扩展、思想历炼、智慧碰撞等环节…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如何从“求新”的角度选材,是中学生记叙文习作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学生由家门进入校门,阅历浅,对生活缺乏认识分析能力,难以对大量普通而平凡的生活素材进行筛选提炼,从中选择出新颖的表现力强的写作材料。因而,在作文练习时,学生总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思维局限在所学过的课文、例文里。学生的作文中,材料雷同、认识肤浅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6.
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素材目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关注,它能解决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因生活面狭窄而引发的选材难问题。但现在学生从课文中选材却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一、中学生和作者的距离大难以形成共鸣。这种距离主要是由于年龄和时代因素,目前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大多是历代才学出众的大儒的作品,且一般年龄较大。陶渊明写《归去来兮辞》是40岁,魏征写《谏太宗十思疏》时57岁,苏轼写《赤壁赋》时约45岁,韩愈40岁左右写《祭十二郎文》……,  相似文献   

17.
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痛,主要是无米下锅,没东西可写。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注意引导学生寻找作文素材。提出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广泛阅读,积累素材;借助想象,丰富素材;自主命题,利于选材等作文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1、增强和引导学生对课文素材的理解和重视。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素材的能力 设计:以近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和作文片断为例,通过分析鉴赏,让学生懂得用课文事例人文。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有的是中外著名的佳作,有的是古今名著的精彩片段,它们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这些课文不论是遣词造句的恰如其分,还是写作方法的匠心独运,都是我们引导学生锻炼写作能力的典范。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文本的优势,通过拓展文本、模仿文本、比对文本等教学手段,帮学生提炼写作素材,总结写作方法,不断培养其作文选材、谋篇、自能修改等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高三退下来后接手了高一两个班的语文。这届学生的写作素养欠缺比较多,很多学生不会围绕题旨选取素材;有些学生能完成初步的素材筛选,但选材视野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