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作者原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基本确定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取消本报讯(记者×××)11月26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酝酿已久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基本确定.并将在这次会议讨论后于以发布。据了解,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工作将于1999年初开始启动,于1999年底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已实行40多年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将自动取消。根据此方案,城镇职工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不含乡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相似文献   

2.
姜琳琳 《兰台世界》2005,(9):106-106
1998年国务院下发国发[1998]44号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档案的建立,对顺利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与体系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医疗保险档案是社会保障档案全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筹地区内通过广大参保群众的就医购药行为及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时记录,  相似文献   

3.
病案管理需适应医疗保障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多层次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 1998年以来,国务院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初步形成了以<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为主体,以多个密切相关配套措施为支撑的政策体系.打造出我国基本的医疗制度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4.
199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为城镇全体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福建省政府以闽政[1999]15号文下发要求全省各地市于1999年底前组织实施医疗保险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省内大部分地区直至2001年才开始启动医疗保险改革。永安市是福建省内最早进行医疗改革的城市之一,于1997年4月成立市职工医疗保险中心,与1997年国务院确定的医改试点城市——厦门同步实施,至2000年12月31日止,永安市参保单位318个,共有15967人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其中在职人员10912人,退休人员5055人,约占全市应参保人数的  相似文献   

5.
李晓娜 《大观周刊》2011,(45):24-24
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年后我国医保制度正式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种制度对抑制医疗资源浪费、缓解慢性病患者的就医压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本文试图时我国现阶段医疗保险制度下的个人账户做理论方面的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赵玉艳 《大观周刊》2012,(38):86-86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及日益深化,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医疗保障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保障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且保障的实际运行效果与制度规定及人们的实际医疗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此外,除了医疗保障制度的缺陷外,医院、政府在提供医疗服务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档案是记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流向,记录参保职工就医、购药、结算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加强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促使档案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无专职档案人员,工作人员兼职较多,没精力去做。二是工作人员缺乏系统培训,没办法去做。三是存在保管不集中、整理不规范的问题。一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将历年的医疗保险档案资料散存在各业务科室,档案不能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历经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重大改革,制度逐步完善。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人数也稳步增长。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起步,到城镇居民、农村人口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充实、完善,医疗保险档案全覆盖已经形成。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综述《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7073  相似文献   

9.
来自劳动保障部的最新消息称,我国将于今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力争医改覆盖人数达到5000万——  相似文献   

10.
医疗保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档案资料的系统工程。近几年,医疗保险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改变传统的医疗就医方式和医疗行为理念,缓解城镇低收入群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就必须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应保尽保,加强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使其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  相似文献   

11.
苏丽君 《大观周刊》2012,(13):82-83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社会建设要求。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使人民病有所医。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开展情况,较为全面地分析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4月1日.北京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直辖市。与此同时,中国280多个大中城市的医疗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权威人士认为,中国医疗保险改革推行过程中。还会遇到三大难点:医院、制度漏洞以及公费医疗的残余观念  相似文献   

13.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14,(31):10-10
1亿人 统计数据显示。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三大制度的全国重复参保率目前在10%左右.超过1亿入重复参保.每年财政无效补贴超过200亿元.  相似文献   

14.
在经过了近十年的试点工作以后,朱镕基总理提出的“五项改革”之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于1999年初正式开始启动。此次医疗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由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补充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三者共同支撑的健康保障体系。 据调查在“喜欢哪些险种”与“为何买保险”的答卷中,和医疗保险有关的答案均排在首位。可见,老百姓需要医疗保险。但目前我国的这种险种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还很远。 随着科技、医疗,经济等方面的变迁,造成了现代人工作紧张,许多文明病乘虚而入,且治愈难度越来越大。有报告表明,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我国医疗改革的环境下,政府一直在为老百姓的医疗问题努力着,但国情和社会医疗保险的固有问题使得医疗费用仍然不断增长,此时商业保险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西方各国根据自己国情建立起的富有特点的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我国建立健全商业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商业保险的市场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商业保险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合理制定激励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政策是保证商业医疗保险能否对社会医疗保险起到有效魁补充作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平谷区作为北京市医疗改革唯一试点区,在全市率先试行公费医疗并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全区2万多名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将不再享受公费医疗,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  相似文献   

17.
杨宇  万辉 《档案天地》2017,(8):38-40
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2016年1月3日《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下发后,全国已有17个省份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按照先整合职能、机构、人员、资产,后整合制度、基金、信息系统等的原则,实施“六统一”。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新闻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新闻系统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一事,回答了本刊记者提出的问题。问:在新闻系统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是怎么回事? 答: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今年将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并且强调指出,这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项基础建设。在新闻系统实行这种制度,将对新闻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开展社保档案工作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加强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  相似文献   

20.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用药/规范基本医疗行为的重要依据。为保证医疗保险善作的健康开展,必须充分利用好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毒加强和完善医疗用药管理,让医疗保险待遇更多的惠及广大参保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