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孔子诗论》开篇即以诗乐功能和情志关系的论述拉开帷幕,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发现,对《诗》文学秉性的发现,《孔子诗论》将志落实在了性情上。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性情的同时,诗论作者并没有放下礼,在重情倾向下并未偏离传统的礼本主张。  相似文献   

2.
张丽丰 《科教文汇》2010,(8):62-62,85
《孔子诗论》开篇即以诗乐功能和情志关系的论述拉开帷幕,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发现,对《诗》文学秉性的发现,《孔子诗论》将"志"落实在了"性情"上。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性""情"的同时,诗论作者并没有放下"礼",在"重情"倾向下并未偏离传统的"礼本"主张。  相似文献   

3.
李春艳 《金秋科苑》2009,(10):171-171
《诗品序》是钟嵘《诗品》中的一篇重要的诗论。本文就《诗品序》所涉及的诗歌批评理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浅析。首先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创作问题,深入挖掘“物感说”。其次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作用问题,简析了“吟咏性情”说。最后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审美原则,分析“即目直寻”、“自然英旨”说与“真美”说。  相似文献   

4.
《诗品序》是钟嵘《诗品》中的一篇重要的诗论。本文就《诗品序》所涉及的诗歌批评理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浅析。首先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创作问题,深入挖掘“物感说”。其次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作用问题,简析了“吟咏性情”说。最后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审美原则,分析“即目直寻”、“自然英旨”说与“真美”说。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孔子学说时,我们通常总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依据典籍及相关的文献如孔子的《论语》及与孔子学说有关的文本如《大学》、《中庸》等,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诠释。此外,人们还常常参阅历代对《论语》的注疏来诠释孔子思想。(2)运用西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  相似文献   

6.
面向未来的大孔子学说──访胡国亨先生本刊记者黄:胡先生,在大著《独共南山守中国》中,您对西方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作了极富深度和尖锐的批判,并且重新诠释了孔子思想。在此基础上,您提出了大孔子学说,相信孔子学说会给予西方文化一个较为清醒而理性的认识,从而...  相似文献   

7.
从孔子死亡思想看中国哲学的世界化与现代化的同步性——兼评胡国亨先生的“大孔子学说”段德智一、“大孔子学说”的理论启示香港学者胡国亨先生在其新著《独共南山守中国》中提出并阐释了“大孔子学说”,断言:“以孔子学说为基础,加上西方文化中的精粹”,“去开展一...  相似文献   

8.
孔子学琴     
曾庆鸿 《知识窗》2007,(3):25-25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一位很有音乐修养的人。他能弹琴、击磬、鼓瑟、唱歌、吹唢呐。他鉴赏音乐也很内行。如听了周代的两首古曲《韶乐》、《武乐》后指出:《韶乐》旋律优美动听,内容也很完善;《武乐》也很美,但内容不够完好。孔子还收集了许多民歌,整理出千古流传的《诗经》。  相似文献   

9.
我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和系统,它集中地体现在《论语》之中。《论语》作为我国最早的伦理学专著,是儒家文化的经典。本文将在现代美育视野下,结合《论语》对孔子的美育思想加以论述,从孔子审美活动中"审美"和"教育"的融合探究孔子美育的实施途径、审美特征和教育目标,强调孔子美育思想的重要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不如章子怡?2006年5月11日,《华西都市报》刊载了《孔子不如章子怡!?》这样一篇报道,报道说到,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化评论家张颐武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孔子不如章子怡。  相似文献   

11.
孔子,老子是伟大的《论语》、《道德经》是伟大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别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人格精神、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也因此成为后世许多传说乃至神话的附会对象,使孔子的形象发生了变形.《论语》是最能体现孔子思想言行的一部书,笔者通过《论语》中对孔子言行的记载,为孔子素描了五张画像,力求展现给读者一个真实完整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人格精神、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也因此成为后世许多传说乃至神话的附会对象,使孔子的形象发生了变形。《论语》是最能体现孔子思想言行的一部书,笔者通过《论语》中对孔子言行的记载,为孔子素描了五张画像,力求展现给读者一个真实完整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14.
吴永斌 《科教文汇》2007,(7X):163-164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人格精神、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也因此成为后世许多传说乃至神话的附会对象,使孔子的形象发生了变形。《论语》是最能体现孔子思想言行的一部书,笔者通过《论语》中对孔子言行的记载,为孔子素描了五张画像,力求展现给读者一个真实完整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15.
张赟赟 《今日科苑》2010,(8):227-227,228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孔子之前,华夏民族对孝的阐释已经蔚为大观,本文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结合前人观点和其他儒学著作,阐发孔子的孝道思想,并探究《论语》中的孝对今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而《论语》言简意赅的辑录使得后来者谈及孔子是各凭己度、异彩分呈。本文专以探讨孔子在人格领域及艺术世界的“尽善尽美”观。  相似文献   

17.
冉进 《科学与文化》2004,(11):24-25
明成祖晚年,性情不如年轻时暴戾,比较讲民主了,也有时间研究文学了,极爱读莫言作品,还读了贾平凹、刘震云、王安忆的作品,写了不少研究心得,发表在内刊《宫廷学术纵横》上。最近又开始研究鲁迅小说,由于鲁迅小说寓意太深,明成祖先由较浅的《故事新编》入手。  相似文献   

18.
《毛传》传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所以本文从《论语》中两则孔子和弟子的说《诗》开始分析“兴”的基本特征。其后概述了《毛传》独标兴体的基本情况和标兴的特征,指出兴大体上有发端和譬喻两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而《论语》言简意赅的辑录使得后来者谈及孔子是各凭己度、异彩分呈.本文专以探讨孔子在人格领域及艺术世界的“尽善尽美“观.  相似文献   

20.
陈良琨 《今日科苑》2007,(12):156-156
孔子思想一直是世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论语》所表达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体现,研读《论语》,感悟孔子的治国方略主要有:仁治,礼治,德治,孝治,名治,贤治,诚治,育治和革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