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俞洪波 《快乐阅读》2011,(18):42-42
语文对话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组合体,新的对话教学理念让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如沐春风。但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离"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的对话阅读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和学生要平等的进行对话。教和学是师生对话互动的一个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学中只有教师的"独白"而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为思维而教的教学方式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而走向教师与学生"对话",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对整个成长负责。”做学生的学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换位,使教师与学生在角色的换位中,通过角色互动,实施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研究学生学习方式,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对话分为"真对话"与"假对话",对我们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许多教师也正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对话,在对话之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教学中的假对话. 一、语文教学中假对话的表现 1.掩盖真实意图的对话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或学生会在教学对话中掩盖自己真实的意图,使对话成为形式上的对话,失去对话的真正意义.例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崇拜谁?"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偶像,教师又问:"你们猜,老师最崇拜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最崇拜董存瑞."近百位听课教师发出了一阵笑声.在上述教例中,教师要说出的答案其实是一个隐瞒了真实意图的答案,这种假对话导致的是教师与学生真实自我的消失.  相似文献   

5.
"对话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这也是对话教学实现的保障。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影响的根深蒂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得到发挥,使学生仍处于被动、次要的地位。通过努力建立平等、民主与秩序的对话氛围,并充分发挥学生自己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作用和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在"对话式"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6.
曾庆文 《师道》2007,(9):36-36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学中只有教师的独白,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为思维而教的教学方式必须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与传统的教师独自式教学相比,对话教学更注重学生自主建构,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自觉选择。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对话教学,但在活跃、热闹之下,存在着许多没有真正领会对话实质、没有实效的"伪对话",即只注重对话形式而忽视学生的收益。正确认识对话教学的过程模式,有助于消除课堂对话教学形式问答化、目标虚泛化、过程形式化等误区。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学必须是师生双方生命同时在场的互动过程,教学是一种合作。教师只管自己的教,不管学生的学,就好像对牛弹琴一样滑稽。光有学生的学,没有教师的教,学生也可以进步,但那叫自学,不叫教学。所以,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是一个密切相关联的双向互相发生作用产生影响的整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包括讲解、点拨、引领、启发等等)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  相似文献   

9.
原绿色 《辅导员》2013,(16):19-19
<正>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学必须是师生双方生命同时在场的互动过程,教学是一种合作。教师只管自己的教,不管学生的学,就好像对牛弹琴一样滑稽。光有学生的学,没有教师的教,学生也可以进步,但那叫自学,不叫教学。所以,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是一个密切相关联的双向互相发生作用产生影响的整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包括讲解、点拨、引领、启发等等)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  相似文献   

10.
一、对话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 弗莱雷认为,讲授式教学的弊端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讲授者教师是主体,听讲者学生是客体。作为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用讲授的内容填满学生;作为客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储存起来。在这种教学中,师生之间没有对话,没有交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垂直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教师总是教,学生总是被教;教师总是无所不知,学生总是一无所知;教师总是在思考,学生不用去思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而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那种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在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自由状态,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打破了自己的封闭状态,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提出:学习是孩子自己与客观世界对话,孩子自己与同伴对话,孩子自己与自己对话。笔者提出的"自诊式"活动就是提倡孩子自己与自己对话,"自诊式"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学情诊断,在活动体验中充分暴露学情,引发学生自主反思,在反思中有所感悟和质疑,在诊断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认识,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素养。整个过程包括学生自我诊断、暴露学情、自我反思、感悟质疑、自我成长这几个过程。旨在变"教"为"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变"满堂式灌输"为"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由"教"与"学"共同构建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交流与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沟通与交流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对话。对话式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教学方式,它的应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以初中语文课堂为例,对"对话式"教学方法应用给出基本的过程和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巴西的保罗弗莱雷在著名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对话教学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实践了“对话”式阅读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不少教师运用“对话”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载体,以师生平等互动为特点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多维对话的过程,学生自己内心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等等。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着力将学生带入到对话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多维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多维解读。  相似文献   

16.
罗莉 《快乐阅读》2011,(14):26-2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已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对话中,主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围绕主线的则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和谐生成通过教师这个媒介去实现,因此,对话阅读教学实际上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明确了教师在多重对话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与传统的教师独自式教学相比,对话教学更注重学生自主建构,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自觉选择。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对话教学,但在活跃、热闹之下,存在着许多没有真正领会对话实质、没有实效的“伪对话”,即只注重对话形式而忽视学生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受到很多批评,教师的"教"也备受质疑,教师被要求尽可能地少"教",甚至"不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验知识,或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对话去生成知识、创造知识.[1]建构主义、知识社会学等西方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对人的自由权利的尊重,是对个体的话语权的尊重,让每个个体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可以说,这是现代社会民主观念在学校课程与教学中的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者"不教"的重要理论依据.然而,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他们每个人的学习基础、条件以及所能获得的各种资源是不同的,如果教师不能给他们提供基本或基础性的学习指导(教),不给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以额外的补偿教育(多教),而仅凭他们自己去探究、发现式地学习,那么,很多不适应教师此种教学方式或不能获得相关资源的学生就很难获得其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因此,这种"不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9.
牧式教学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提倡以学生的体验为基准,加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注重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文本式"到"生活式"的转变,要从"代庖式"到"对话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学会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生活对话,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话理念"在国内阅读教学中逐步的发展并居于核心地位,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所关注。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相互对话和交流实施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