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竹坡上承金圣叹,下启脂砚斋,通过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的评点,为中国小说理论的发展以及<金瓶梅>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涉及作品的题材、情节、结构、语言、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点、创作方法等各个方面,本文就其中的世情说、人物塑造及审丑理论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反讽在西方小说中源远流长,但在中国传统小说中较缺乏.直到明清,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作家才开始较自觉地运用反讽艺术,并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红楼梦>中,作家创造性地运用了大量反讽手法,对中国小说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人物刻画方面,反讽特色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作者研究久盛不衰,新说不断,成绩不小,但也有论者对<金瓶梅>作者研究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是一种"非常可笑的"、"不科学的""笑学".<金瓶梅>作者研究目前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无论从考证"前提"还是考证方法来看,其研究工作都不是一条死胡同.<金瓶梅>作者研究的意义不仅限于作者本身,还在于以此推动了一系列相关领域、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在明清小说批评史上,张竹坡上承金圣叹,下启脂砚斋,通过对八股文理论的借鉴与引用,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进行了评点.对<金瓶梅>的评点,使其成为明清小说批评艺术的集大成者,为<金瓶梅>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古典小说批评与鉴赏理论的最终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利用各种手段,多方面、多视角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入微的剖析,揭示人物内心的奥妙.它沿用了全知全能的传统手法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直接剖露人物心灵;它通过人物的言语和行动,从细微处来观察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它摆脱前代忽视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缺陷,自觉地为作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刻画花费笔墨.<金瓶梅>的人物心理描写,在中国小说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首创情色叙事模式,堪称至"奇".情色之于<金瓶梅>文本形成的意义重大,其叙事焦点集中于人类的情色生活;其叙事的结构与现实的情色网络属基本吻合的同构关系;同时,它以情色身份为叙事关节展开人物塑造和细节刻画.研究<金瓶梅>,其性描写问题不能回避.为窥视<金瓶梅>之炉中妙谛,我们应当正视和重视其情色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中人物身份、关系、作态真假莫定,反映了封建伦常、人性的失落与败亡.作者开辟西门家庭这一窗口,剥落了黑暗社会的虚假外衣,让世人窥见了腐朽荒唐的社会真相.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评点者前后相继,构建了相对自足的<金瓶梅>情节技法体系.情节的有机性是其文本艺术整体风貌的基石,节奏美感和情节迭用原则则为<金瓶梅>情节美学的突出表现.他们逐步摆脱了凭借单纯的故事编织获取感官满足的积习,走向多方表现人物性格、体现文本题旨的艺术层面,强化了小说理论规律的全面探究,从而形成古代小说情节技法的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9.
《读<金瓶梅>故事》唐《文艺报》1989.1.14《<金瓶梅>艺术简论》魏崇新《徐州师院学报》1989.1《<金瓶梅>寓意层次论》田秉锷《徐州师院学报》1989.1《<金瓶梅>是非之我见》宗德生《江西社会科学》1989.1《一部“人情风俗史”杰作》张立德《宁夏教育学院学报》1989.1《论<金瓶梅>中的花子虚》姜志信杨艳梅《松辽学刊》1989.1《<金瓶梅>疑难词语试释》王汝梅《徐州师院学报》1989.1《谈谈<金瓶梅>的对比艺术》盛坚《徐州师院学报》1989.1《论<金瓶梅>中运用俗语的艺术》周中明《徐州师院学报》1989.1《浅谈<金瓶梅>的语言艺术》周…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中写了将近二十个笑话,不但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使小说雅俗共赏.在小说中,穿插诗词歌赋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模式,但是穿插笑话(有时是小故事),并不多见,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小说中,几乎没有,但在<金瓶梅>中却大量出现,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作者自称兰陵笑笑生,他的名字与笑话应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
谢肇淛的小说理论主要存在于<五杂组>和为几部小说所写的序跋里,其中不乏精辟之论.最重要的当数关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问题和有关<金瓶梅>一书的资料与评估.至于其小说创作,目前已知的仅有文言短篇集<麈馀>四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理论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凌叔华<花之寺>、<女人>小说集女性人物描写中所建立的客观写实的艺术品格,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情趣,它与其他形式的小说创作相比有着显著不同:一是强化作者对人物心灵和命运的认知和感受,使作者成为人物遭遇的代言人.二是剖析作为资产阶级女性们的病态心理.三采取客观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  相似文献   

13.
方洪兵 《华章》2008,(7):62-63
曹去晶的<姑妄言>是继<金瓶梅>之后中国小说史上出现的又一部世情小说,在反映明末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无疑不容轻视;<姑妄言>具有强烈的喜剧性,其喜剧手段主要有:设置戏剧化情节和喜剧型人物、运用相映成趣和反复渲染等方法以及采用本色化的语言形式,这也是对中国古典喜剧艺术的一次丰富.  相似文献   

14.
王正兵 《华章》2007,(8):80-81
曹去晶的<姑妄盲>是继<金瓶梅>之后中国小说史上出现的又一部世情小说,在反映明末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无疑不客轻视;<姑妄言>具有强烈的喜剧性,其喜剧手段主要有:设置戏剧亿情节和喜剧型人物,运用相映成趣和反复渲染等方法以及采用本色化的语言形式,这也是对中国古典喜剧艺术的一次丰富.  相似文献   

15.
威尔第歌剧<奥瑟罗>取材于莎士比亚同名悲剧<奥瑟罗>.本文从人物刻划、戏剧结构与冲突处理、戏剧性、抒情性与悲剧性的综合、现实性和审美风格等五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作者认为:二者处理的素材基本相同,但体裁形式相异,故二者在艺术特点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众多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李逵负荆>和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都描写了"李逵负荆"这一故事,情节基本相同,但<李逵负荆>在艺术上更为成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而生动,而<水浒传>的处理明显逊色,人物个性比较单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水浒传>的作者因袭了<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却未能充分注意到这一故事在小说和杂剧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未能注意小说和杂剧的艺术特质并不相同,他似乎只注意讲述故事,而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明清时期章回小说的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大奇书的成书过程、题材及艺术表现手段的演变探讨了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在文体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量吸收并抄改了话本小说、公案小说等,形成了"小说中有小说"的独特文体现象,这些被移植的"小说"成为<金瓶梅>有机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要表明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意图.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人物性格更有其复杂性.<揭开伪善的面纱--试论吴月娘的人物形象>这篇论文,选取吴月娘作为论述对象,并且从奸、恶、妒方面,细致论述了她是奸诈、贪婪、愚顽及纵容丈夫傲坏事的一个反面形象.论文从"伪善"的角度对书中重要人物--吴月娘这一形象作了深刻的割析.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章回小说,涉及到大量的宴饮描写.这些宴饮描写不仅是展现明朝中后期世俗生活风貌的栽体;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如链接故事情节、表现创作宗旨、塑造人物形象、拓展作品所反映社会内容的广度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