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炜 《视听纵横》2001,(4):73-73
新闻作品是新闻信息的载体。传播信息是新闻作品的第一功能。衡量新闻作品质量的高下,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其信息含量的高低。这个信息量实际上包含了新闻信息的量和质。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作品是新闻信息的载体,传播新闻信息是电视新闻作品的第一功能。衡量新闻作品质量的高低,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其信息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3.
理性之美:新闻语言的不懈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许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的色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10,(4):70-70
如果说,新闻学是“事学”,那么它的起步功夫必定是“选学”.即从所处信息社会的海量信息中鉴别出可以另眼相看的新闻信息.并从中选择出能够加工成新闻作品的新闻素材来。初涉新闻写作的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看到发生什么事,就写什么事。殊不知,这些事不一定都是新闻素材.更不一定是媒体需要的内容。如果见啥写啥,  相似文献   

5.
刘元东 《新闻传播》2006,(9):20-20,22
现场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现场感,一篇新闻作品即使客观地传达了一定信息,但也很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本应拥有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增强新闻写作的现场感,把读者带到第一现场,是报纸记者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愿结合具体作品来谈谈对新闻写作现场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李明文 《新闻三昧》2005,(12):44-44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凼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四种叙述视角 新闻的叙述视角.是新闻作品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叙述视角一经确定,就决定了哪些素材被选择采用、被思考如何采用.哪些被放弃掉;也就决定了新闻作品“写什么”和“怎么写”。视角不同,所见所闻不同,新闻作品传递的信息数量与内容都会有所不同,读者据此得出的关于新闻的判断也将不一样。所以,新闻作品的视角妥当与否,独特与否,是关系到新闻作品质量、关系到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是借助瞬间形象和简要的文字说明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在当今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十分畅通、传播方式十分多样、传播手段十分先进、传播内容十分翔实的时代,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少用、甚至不用文字说明便可以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发挥新闻摄影的形象优势、用  相似文献   

9.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仅应给人们提供及时、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可供人们思考的思想价值,还应有让人们品味的审美价值。长篇通讯、报告文学之类的大型新闻作品尤为如此。从审美角度要求新闻作品,基本要义应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作品,能否与学作品一样千古流芳、久传不衰,跨越若干时代,传至后人,不是受篇幅短小、时效性强、容量不大限制,而是由作品的审美价值决定。如何提升新闻的审美价值,笔认为新闻的审美价值应具备“四大”美感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传播过程就是新闻语言传递各种相关信息的过程,一件新闻作品就是多种相关信息的集合体,或者说是由若干信息构成的高信息形态。其新闻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两方面:一方面,新闻作品中一定要有足以体现新闻价值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一定要让最具价值的信息在新闻作品中得到凸显。所谓新闻写作,就是记者对采访所获素材中各种信息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综合处理,从而实现信息含量、信息价值以及信息排序相统一的信息组合。  相似文献   

12.
浅谈如何发现新闻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前 《军事记者》2001,(9):18-19
有些记常常因为发现不了新闻事实而苦恼,其实只要掌握了好的发现方法,新闻事实往往就在身边。新闻事实是用来加工成新闻作品的资料,这种新闻资源是信息资源的一种,它如同自然资源一样,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领域新闻资源十分贫瘠,而有些领域则是新闻资源的“富矿区”。对于记来说,如果发现了新闻资源丰富的矿区,采写新闻就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一篇新闻作品,人们看到了什么内容?获知了什么信息?心底有什么触动?引发了怎样的情感?这是受众在新闻审美中的期待。虽然新闻总是在不断地被覆盖,但媒体赋予新闻的人文内涵却会因承载着现代文明社会的情感和理智、忧患和理想对舆论产生积极影响,并为新闻审美增色添彩。温暖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制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有句行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因为新闻标题不仅是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对新闻信息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个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在一个新闻稿件基本确定之后,要想使其与读者见面,并且能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产生应有的传播效果,编辑能调动的主要手段,只有版面和标题了。标题是在新闻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的桥梁,读者可以通过标题窥见新闻作品的“灵魂”,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在信息传播中,新闻作品是"易碎品",图书是"耐用品",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时仅仅是因为传播的介质或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如果加以适当转换,"易碎品"完全可以锻造成"耐用品"。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如何将引起大众关注的新闻信息成功地转化为畅销书,这是摆在出版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晨 《新闻世界》2013,(11):212-213
美存在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之中。而新闻作品也是人们对追求美好未来的审美描述成果。新闻作品是传播信息、记录社会、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表现,在媒介传播中处于优先主导地位。本文从新闻作品形象美的三个角度切入,以典型报刊类新闻作品为例,探究新闻作品的形象美在新闻创作过程中展现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电视新闻的策划,大致是指综合选用电视新闻的各要素使新闻作品达到最佳效果。从微观角度来看,电视新闻策划是策划者对新闻信息的综合运用,使之达到最佳报道效果。将策划与新闻联系到一起,就是将一些可以预见的能成为新闻的题材和内容进行提前谋划,准备运用新闻的特点和规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讲求时效性的文体,新闻作品为传播信息而生,因此,时代感成为新闻审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从新闻与美学的关系入手,从媒介形态发展出发,探讨如何使新闻写作更忠于时代,更好地反映时代感。  相似文献   

19.
孙冰钦  林歌 《新闻世界》2014,(3):206-207
新闻是讲求时效性的文体,新闻作品为传播信息而生,因此,时代感成为新闻审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从新闻与美学的关系入手,从媒介形态发展出发,探讨如何使新闻写作更忠于时代,更好地反映时代感。  相似文献   

20.
当今信息社会,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处于信息包围之中,快节奏生活中的现代人面对巨大的信息源只能择优而受。人们阅读报刊时往往看题不看文,或忙时先看题,题目好,闲时再看文,新闻标题就尤其显得重要。新闻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浓缩,是新闻的窗口,简短而有个性。读者对新闻作品的兴趣来自最初的“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有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