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档案是历史的标本,文化是档案的实质,加强档案事业就是加强社会记忆机能,因而,档案文化建设堪称一项改善社会记忆功能的"社会健脑工程"。以档案的方式,可以让历史得到更直观、更生动、更令人信服的呈现。档案则是一种文化载体和"管理文化"。一、加强档案文化管理的重要性1.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是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的再丰富、再发展。  相似文献   

2.
贺俊兰 《兰台世界》2005,(10):55-55
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是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史化的过程中得以再丰富、再发展、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即真实性、历史性和权威性,是民族义化教育的生动素材。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3,(Z4):50-51
<正>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智慧的物态结晶,也是一种凝结着一个民族价值趋向的文化载体。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是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的过程中的再丰富、再发展。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档案文化内涵,全方位、多层次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挖掘档案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全面部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又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建设文化强省"作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概括地讲,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丰富档案文化内涵,全方位、多层次地挖掘档案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能够极大地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也有利于整体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学校名人文化是学校传统文化的再挖掘、再丰富和再升华,高校名人档案是大学文化精品,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学术与社会价值。档案馆要努力打造馆藏档案文化精品,建设并丰富学校特色档案文化资源与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从内容看,档案作为整个国家的历史记录,对于描述国家历史面貌是无价资源。一个城市的国家档案馆如果拥有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馆藏,就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城市的发展脉络,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其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将极大地丰富人文档案馆藏,有助于我们充分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中国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档案的收集工作中,应特别注重对反映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精髓的档案以及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档案史料的收藏管理、编目和整理,确保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档案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历史文化传承的手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档案馆(室)应充分利用馆藏优势,通过多种形式挖掘红色档案资源、科技名人档案资源、诚信档案资源和企业档案资源,传播优秀文化,发挥档案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是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的过程中得以再丰富、再发展.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即真实性、历史性和权威性,是民族文化教育的生动素材.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档案文化建设是随着档案事业发展衍生的一项创新工作,利用档案承载历史文化的优势,依托馆藏资源,重新整理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充分挖掘档案背后的文化内涵。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延伸和升华,既从档案的视角解读文化,又以文化发展的要求来规范和利用档案。本文以保山市档案馆为例,通过强调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介绍档案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实施的举措,浅析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如何将"死档案"变成"活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要决定,这是执政兴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这对我们提高对明清档案价值的认识,积极推动明清档案文化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档案自信源于丰富的档案资源,地方档案文化开发与传播关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首先阐述何为档案自信,概括其与地方文化传播互为促进的关系;其次以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传播为例,介绍其文化传播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再次分析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传播的影响因子,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出愿景;最后从传播环境、资源、媒介、合作、反馈等角度提出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的传播策略,旨在打造地方档案文化品牌,提升档案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陈新 《四川档案》2013,(2):29-29
档案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圈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梢案部门,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现代文化过程中,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是我们神圣而光荣的职责。我们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而向社会、面向公众,挖掘档案馆藏资源,打造档案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多民族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建设目标,但在此过程中我们更应改变传统的由民族而文化、由文化而民族的观念,以地方为着眼点,通过建立以地方民族构成为主体的档案收集体系、以地方民族构成为结构的档案管理体系、以地方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档案服务体系等途径,加强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挖掘与规范管理,落实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发展的基础建设,既能拓展新时期档案建设资源,又能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14.
当前,"档案文化建设"已成为档案界的热词,怎样使档案在社会文化建设的大舞台上发挥其独特作用,已成为档案工作面临的首要课题。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点粗浅认识。一、提升馆藏档案文化内涵,留存社会文化记忆资源建设是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丰富馆(室)藏档案资源,尤其是丰富具有文化元素的档案资源,是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由于历史原因,以往的档  相似文献   

15.
胡红霞 《兰台内外》2024,(12):22-23+29
档案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旅游文化存在紧密联系,将档案文化和旅游文化两者相融合能够获得创新性发展。本文联系档案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基本概述,分析了新形势下档案文化和旅游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并从政策推动、人们需求、资源挖掘、内容打造、形式创新等角度入手,提出几点档案文化和旅游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艺术档案是艺术活动从产生、形成到发展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民族文化、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现代化手段更好地利用丰富的艺术档案资源,为建设我国的民族文化事业服务,是值得每一位艺术档案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对此,笔者给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秦蓉  张药 《档案》2012,(2):52-54
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是民族文化遗产、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档案工作通过有意识地积累、保存和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档案文化建设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述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档案与档案工作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一、我国丰富的馆藏档案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档案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我国档案资源丰富,从古代的甲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卷帙、金册铁券到纸墨文件,以至现代的声像、磁介质档案,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而且荟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相似文献   

19.
如何从民族档案角度来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是档案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民族档案编研则是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对民族档案编研中异文化与本文化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研究的深度,而且对更好地开发民族文化也可起到积极作用。在民族档案编研中突出本文化的同时,还应注意吸收异文化之长以补本文化之短,两者互补融合,民族档案编研才可得到更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承载体,其中包括档案资源文化、档案组织文化(服务文化)、档案制度文化、档案理论思想文化等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档案文化整体水平往往是其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史角度看,忽视或轻视档案文化建设的后果,不仅会使一个国家和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