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青海省西宁市8所小学的1150名男女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从对体育本身的认识、对体育课的认识、课外体育锻炼状况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西宁市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施行动中存在着较大差异,主体意识缺乏、懒惰心理,锻炼的项目相对单一、教材内容死板,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因素,满足不了学生的体育需求。通过调查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改革、硬件设施改善等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北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运动兴趣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北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健康状况与运动兴趣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 人数不到60%,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健身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不近人意,必须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学生对健身类、健美类、娱乐类和球类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学校应多为研究生 提供这方面的教学和活动场所,而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则相对不大。  相似文献   

3.
殷翔 《体育世界》2007,(12):45-46
通过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健康状况与运动兴趣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不到60%,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健身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近人意,必须引起重视;学生对健身类、健美类、娱乐类和球类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而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则相对不大。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的国家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的大环境都不利于学生们对体育产生正确的认识,不能真正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使人们对体育存在偏见,导致现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下降。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程度和高度,找出国家现行的教育制度、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家长的重视程度、学生本人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等影响因素,并提出转变观念,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大社会对体育的关注程度;提升家长对体育锻炼意义和价值的认识高度,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氛围;提高学生自身运动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等提高的具体途径,切实提高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高度,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自我机体感受能力的高与低、强与弱,是直接影响学生从事或重视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的心理动因,同时也是形成良好而又不稳固的动机基础.如果缺乏对学生良好的自我机体感受能力的培养,那也就失去了体育锻炼与教学对人体各器官作用之价值,同时,也无法让学生认识体育及身体训练到底对人体各器官有多大作用这一问  相似文献   

6.
调查表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还缺乏板鞋运动教学的内容。为了满足大学生能多学会一门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并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此,在普通高校开设板鞋运动课作了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板鞋运动的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缓解了目前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有积极作用,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构成1.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意识是指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具体地讲就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等。2. 体育锻炼能力体育锻炼能力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由认知能力、参与体育活动能力、自我锻炼及评价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所组成。(1)认知能力学生体育认知能力是以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对体育锻炼目的、意义及功能的认识和对体育锻炼有良好的体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也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50年代的“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汉地区10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育现状及相关理念问卷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障碍。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在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场地设施;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缺乏兴趣;不懂锻炼方法。阻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是:体育教学长期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大纲的使用性和适应性较差;体育课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甚至受到轻视;体育教学形式单一等。就此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农村大众"体育锻炼意识缺乏"的实质进行分析,为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相关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农村大众体育锻炼意识缺乏的实质进行深入探讨。结论:意识缺乏是农村大众体育锻炼参与不足的表象,不同年龄群体的体育认识错误是体育意识缺乏的实质:青少年群体——体育无吸引力、无作用化,中青年群体——体育理解谬化以及老年群体——体育"无知"化。建议从进一步改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加强乡镇学校体育建设、利用媒介有效宣传体育健康基本知识和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助力农村大众体育锻炼参与。  相似文献   

10.
<正>1影响目前中职生体育锻炼的因素1.1由于体育学习目标未设置或不明确,体育锻炼意识缺乏。由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困惑,有40%的学生选择了刻苦用功学业,45%的学生选择上网、逛街和游玩,还有7%学生选择其他休闲方式,只有8%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受此影响,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意识逐渐下降、淡化。  相似文献   

11.
激发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现象,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锻炼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2.
肖骁 《体育世界》2011,(9):100-102
本文根据当前普通高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主动性严重不足的现状,运用查阅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出相关的问题。把提高体育课的效率、教师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科学的理论教学作为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和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不断地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谢长林 《精武》2013,(18):75-76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是它的基本形式之一。一些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往往只重视实践课教学,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重视和加强理论教学,才能使学生具备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掌握科学地健身方法,提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认识水平,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4.
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使学生原有的对体育的认识发生质的变化,由原有的直接兴趣升华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学会一至两项能够终身用于体育锻炼的体育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刁东亚 《健与美》2024,(1):130-132
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校有必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帮助学生夯实体育锻炼根基;以体育实践为平台,提升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以强体砺志为评价,树立学生锻炼自觉;以终身锻炼为目标,督促学生养成习惯等。此外,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在政府政策、教师资源、课程资源、资金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保障下,学校才能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胜光 《体育教学》2006,(4):49-50
体育新课程把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是因为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兴趣-爱好-习惯-理想-发展”的递进关系最后达到的结果,也正是体育新课程追求的最终结果。然而,由于对体育新课程中学生运动兴趣的理解存在失误,对运动兴趣的功能、价值、内容等认识不明确,导致在体育新课程实践中对待学生运动兴趣仅停留在教学方法翻新,教学情景求“热闹”等表面现象上,出现了各种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大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缺乏体育锻炼、不良饮食习惯、喝酒、余暇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方面。建议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加大对学生的休闲教育,引导其合理安排余暇时间;加强健康意识、健身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自我健身指导能力;同时大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技术教学中融入健康第一的观念和意识;呼吁大学校园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丰富学生体育活动项目,加强对体育锻炼柑性的宣传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虽然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师资水平有所提高,但却有相当多的学生越来越厌倦体育活动,上体育课很被动,对体育锻炼缺乏主动性、经常性、自觉性,体育意识比较淡薄,体育意志令人担忧,而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是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终身体育从其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都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因此,教学中要以乐趣为主、寓趣于教、以趣培志,促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影响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从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和教学因素对体育弱势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体育弱势大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锻炼行为受健康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学内容枯燥、难度大和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等主要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存在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主要从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和教学因素等方面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存在有以下原因:主观原因,普遍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客观方面,锻炼行为受到健康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学内容枯燥、难度大等。建议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体育,注意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