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芜城赋》是鲍照传世作品中受人称颂的赋作名篇。然自唐以来,其制作年问始终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学者大多认为是赋为鲍照晚年之作。实则通过对鲍照存世作品的比较分析及对相关史料的深入研究,应该认为《芜城赋》是鲍照出仕前的作品,是其早期杰作。  相似文献   

2.
鲍照的《芜城赋》堪称是他的代表作,千余年来一直以其古朴、奇峭著称于世。但是说到此赋的主题,却又言人人殊,各有不同的见解。又因从赋的写作年代可以推测作者的写作用意亦即主题,于是对于写作年代也往往发生争论。自唐以来,最早对《芜城赋》的主题提出解释的,是《文选》五臣注中的李周翰说。李氏认为是借西汉吴王刘濞事,对临海王刘子顼进行讽谏。但当时子顼还小,不可能有密谋反叛之事。清人何  相似文献   

3.
受时代背景、身世经历、历史传承等因素影响,历来对鲍照赋的关注与评价远逊于其诗歌,尤其在其作品辨时、主旨辨析等重要领域,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其现存十篇赋作,基本可自大明元年被贬出秣陵令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飞蛾赋》《芙蓉赋》《野鹅赋》《舞鹤赋》《园葵赋》《芜城赋》《尺蠖赋》作于前期,抗争精神较为强烈明显。《观漏赋》《游思赋》《伤逝赋》作于后期,抗争精神逐渐减弱,代之的是对生命的自省和自伤,情感为哀婉衰飒的气氛所笼罩。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这种特殊的文体,兴起在先秦,发展到了汉代,特别是汉武帝到汉安帝的二百五十年间,达到了极盛的程度:“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繁,画绘之著立黄”,势如江河汹涌,奔腾而下.经过魏晋至南北朝.则欢然化为一股涓涓的清流,变成鲜美清新、爽人心神的抒情小赋.在这股清流之中,鲍照(412—466)是一位有特色、有成就的抒情小赋作家.鲍照全集中现存赋共有十篇:《游思赋》、《观漏赋》、《伤逝赋》、《芜城赋》、《芙蓉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都赋》和《西京赋》中未央宫的描述作以考察,分析京都赋中所反映出宫殿建筑文化的政治性、礼制性和艺术性,探讨建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京都赋中对建筑的描写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作者的美学理想、汉代的时代精神和强盛国力。  相似文献   

6.
鲍照是南朝一位诗赋大家,他做过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刑狱参军,文学史上称“鲍参军”。杜甫有“清新瘐开府,俊逸的参军”之誉,足见杜甫对鲍推崇之深。 《芜城赋》是鲍照赋的代表作。此文在选材方面别开生面,以历史上的繁华落笔,笔锋一转写其芜废、衰飒,收到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的效果。而在语言遣使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情与景的结合也十分出色,通篇写景却句句是无限兴亡的感慨。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乱。面对天翻地覆、人命如蚁的社会现实,当时文人心中产生了浓厚的悲伤与孤独情绪。这种孤独心态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构成当时文学的孤凄之美,鲍照的《芜城赋》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分析了这篇赋中由个人身世和登楼远眺所引发的孤独情绪。  相似文献   

8.
作为南朝久负盛名的文人,鲍照的赋作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时局动荡、纷乱频繁的现实,流露出对士族寒门阶级悬殊、堪比云泥,百姓朝不保夕、命若朝霜的痛惜与忧虑。本文通过研究鲍照的《芜城赋》的抒情化叙事,揭示其反讽含义,以兴亡对比,体会其"己溺己饥"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选》将京都赋置首,表现了主编昭明太子深殷的帝京化意识和皇权意识。《选》所录京都大赋对京都建置以及帝王化由天命鬼神向人事重心转移后对礼制、王道、颂讽、大一统等思想的高度重视,这些和昭明太子所受的儒家王道思想教育及所关注的现实十分契合。此外,京都赋置首,还与此类赋最能代表大赋、体制最宏大、内容广博、辞富赡、能见作家才学和突出的翼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鲍照是南朝一位诗赋大家,他做过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刑狱参军,学史称“鲍参军”。杜甫有“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之誉,足见杜甫对鲍推崇之深。《芜城赋》是鲍照赋的代表作。此在选材方面别开生面,以历史上的繁华落笔,笔锋一转写其芜废、衰飒,收到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的效果,而在语言遣使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情与景的结合也十分出色,通篇写景却句句是无限兴亡的感慨。  相似文献   

11.
诗歌的文学功用很多,情感抒写则是其本色行当。对于诗歌抒情方法的分类历来争论不休,总体来说主要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结合中国古代文论、诗歌案例以及抒情方法主要特点将间接抒情细分为六大类,即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  相似文献   

12.
论文论述了散文的“抒情”本性和“抒情散文”在当今散文创作格局中存在的合理合法性,并对90年代的“学者散文”(随笔)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张当今散文作品要恢复它的“抒情感”,并提高其情感的含量和质量内涵,只有这样,才会建构起21世纪散文的新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19,(1):46-53
吴文英作品具有独特的抒情内、外结构。内结构主要指梦窗词词心,其词心具有深幽朦胧的特质,主要表现为词人"用意不可太露"的创作宗旨与词作"句断意不断"的情感脉络;外结构指梦窗词的词境,吴文英通过意境塑造的层层关联、典故引用的浑化无迹以及语言风格的密丽幽深构成梦窗词紧密罗列的词境。在内外结构的影响下,梦窗词以沉痛家国之思为主题的作品折射出词人在特殊社会历史时期的深度无奈,恋情词虚处传神的抒情方式在普世爱情母题下具有高度概括性。  相似文献   

14.
邹惟山的十四行抒情诗是楚文化的典型体现,继承并发展了楚骚传统,堪称“楚骚之苗裔”。其大致特点主要有忧息时世又满腔柔情、视野开阔且富于象征性、想象灵动而语言华美等。  相似文献   

15.
判断类评价成分是态度子系统中的一类范畴,通过分析发现它在抒情散文这类语篇中是被前景化的一种评价方式,在文中主题表达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论文选择从判断成分及其与其他特征形成的系统模式来分析作品所反映的不同层次的主题,并以前人对文学作品主题思想方面的文体学研究作为论证支撑而展开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论钢琴小曲     
钢琴小曲在钢琴作品中占有很多而又很重要的部分 ,它们的主要创作多取于民间民族素材 ,故而主题个性强 ,具有独特的风味。在创作手法上多以二段体和三段体形成 ,特别是带再现的三段体最为多见。作为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 ,所接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小曲 ,故而我们对于这一类钢琴小型作品要多加以研究 ,使学生很快的接受它们 ,了解它们 ,完成它们 ,表现它们。  相似文献   

17.
《离骚》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它精巧的结构艺术密不可分。《离骚》的抒情结构主要体现在:“真境”与“幻境”的整体结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抒情艺术;《离骚》的抒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层层递进;贯穿全篇的对照手法;《离骚》在对照中抒情,在对照中表现真善美和假恶丑。  相似文献   

18.
透过李煜词前期香艳,后期悲哀的表面差异,阐释李词"真"的内涵,即词中所呈现的以赤子之心观照生活,以淳纯的真情蘸满笔锋来直抒胸中之块垒的任纵与纯真及其不假雕琢的抒情品格。  相似文献   

19.
古风歌曲是随着网络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音乐风格,属于当代新生的文化现象,其歌词创作方面,可谓将中国古典韵味展现得淋漓精致。本文通过对古风歌词的解析,以期更深层次地探索古风歌词与中国古典文化之间的联系,认识古风歌曲的发展对流行乐坛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而更好地弘扬中国古典文化。  相似文献   

20.
杨佩红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3):83-84,95
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体现了他具有画家一样的眼力和音乐家的敏感。特别是"无词歌"这种体裁是他的首创,体现了浪漫主义对器乐音乐声乐化的追求。通过代表作品向学生们展示作曲家的创作魅力,也通过作品使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钢琴演奏中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