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知方:冒险和投机兼备的出版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知方是和世界书局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创办世界书局前,他就创办过多家出版机构,像国学扶轮社、古书流通处,其中许多是他在业余办起来的。此后他也创办过几家书业如启明书店之类。在上海出版业人中还少有类似的人。尽管有如此丰富的经历,他却是在商务印书馆成长起来的,也尽管商务并不是他服务书业的第一家。他供职的第一家是会文堂书局,时在1899年。因为在书业中表现出的才干,商务印书馆的夏瑞方特为赏识,因此之故1900年沈得以转入商务供职,发挥他长于交际的才能做跑街。后来改做顾问,月薪达2000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数目,许多年后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时,月薪才不过100元。  相似文献   

2.
"才气宏阔"的出版家沈知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知方(1882~1939),原名芝芳,浙江绍兴人.祖上是藏书世家,他曾自述"家本世儒;有声士林:先世鸣野山房所藏,在嘉道间已流誉东南;而霞西公三昆季,藏书之富,尤冠吾越".不过这个殷实的藏书之家到沈知方的父亲那一代早已衰落,仅有薄田数亩,沈父以摆书摊为生,沈知方少年时就被父亲送到绍兴奎照楼书坊当学徒,这应该就是他所说的"余早岁治商,不暇问学".  相似文献   

3.
新闻出版界前辈严独鹤先生,浙江桐乡县乌镇人,生于1889年。他15岁考中秀才,但不想走科举之途,就读于上海制造局兵工学校,后入广方言馆学习英语。毕业后先在教育界工作,旋进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当沈知方创办世界书局时,曾聘请他编辑英文书刊,辅导读者学习。他又为世界书  相似文献   

4.
郑逸梅 《出版史料》2004,(2):126-128
国学扶轮社出版的几种书清末民初,上海有个出版机构国学扶轮社,是吴兴王均卿,和绍兴沈知方等人主持的。出版了好多的书,有《列朝诗集》,五十六册。《清文汇》,一百零一册。《文科大词典》,十二册。《古今说部丛书》,六十册。《明朝四十家小说》,八册。《适园丛书》十六种。《香艳丛书》,八十册。扶轮社自己没有印刷部及发行部,便归中国图书公司和记代为印刷发行。后来中国图书公司和记并人商务印书馆,许多出版物,都由商务印书馆经售了。  相似文献   

5.
正张元济晚年深居简出,但从其不多的信件中,仍可一窥当时出版产业的风云变幻。私营出版业在1949年以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仅被政府视为"旧出版业"的小企业日子难过,即便如"大出版业"中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也都在经营上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出版界的旧秩序被打破之后,新秩序还远未建立起来。对私营出版社来说,不仅主要的经济来源——教科书业务被国营出版机构拿走,在发行环节受制于新华书店和三联书店两家机构,并且版权制度也被破坏,企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商务印书馆在社会和产业的剧变中感受到了凛冽的寒意。张元济在  相似文献   

6.
夏丐尊1945年发表的《中国书业的新途径》一文,提出了一个前人从未提过的全新的观点,富有独创性。我国出版业自古以来出版与发行都是一体化经营,正式提出两者应分立的。夏丐尊是第一人。中国在1897年有了新式经营的商务印书馆,但直至解放前从未有过“但以发行为业务”的图书批发机构或代销机构,提此建议的夏丐尊为第一人。夏提出此倡议后半年,全面内战爆发,他的倡议当然不可能实现。胡愈之在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7.
吴楣 《出版广角》2012,(8):76-78
本文通过与胡适、鲁迅、沈知方、王云五的比较看张元济的出版信念、出版经营、出版品格、出版理念,从整体上探讨其出版人格构建,以资效法和继承。作为一个出版产业的成功实践者,张元济这个名字不啻是一个生命的符号,更是一个响亮的人格符号,历史已赋予其特殊的寓意。  相似文献   

8.
陈雪  李洁 《出版科学》2001,(3):24-24
2001年5月17日下午,上海出版界专家巢峰、雷群明、郝铭鉴、胡大卫等一行5人作客珞珈山,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的师生作了一次精彩的讲演。 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上海编辑学会会长、《辞海》副主编巢峰同志首先发言,他谈到新中国出版业的三次变革以及面对“入世”中国出版的改革方向。他提到的盗版屡禁不止、出版机构布局不合理、出版集团如何有利于出版生产力的发展等问题,给在座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巢会长的精彩讲话,让同学们领略了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重镇.然而,不少人未必知晓,申城也是中国现代红色出版的源头:建党前后,沪上五个早期红色出版机构陆续亮相,并首创了"出版社"这个名称. 出版《共产党宣言》的社会主义研究社 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是1920年8月为出版《共产党宣言》而在上海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社.  相似文献   

10.
张嘉璈(1889-1979),江苏宝山人(今上海宝山),字公权.张嘉璈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金融家,被称为"金融巨子"、"中国现代银行之父".他曾主持中国银行行政和业务长达23年之久,先后担任过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总行副总裁、总经理等职务.在他的领导下,中国银行逐步成为具有现代化色彩的金融经营机构,为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上海档案工作》2009,(8):F0003-F0003
上海的出版机构,可追溯到宋代年间华亭县学的刻书。上海开埠以后,在外侨创办的出版机构刺激下,上海出版印刷行业风生水起,这些出版机构有称“印书馆”的,也有“书局”和“书店”等,涌现了如商务印书馆那样资本达500万元的中国出版业巨擘。  相似文献   

12.
西学东渐是刺激上海近代出版业向现代转轨的动因.西方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在上海建立的出版机构和从事的出版活动,刺激了上海现代出版业的兴起.西学出版既重视教务又重视商务的特征,在上海现代出版业兴起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中打上了鲜明的烙印,由此形成了上海现代出版业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王荣文的名字随着他经营的远流出版公司的发展而被两岸四地的出版业人士所熟知。他以自己对出版事业的钟爱及执着,带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走过了28个春秋,公司从5人发展壮大到今天的上百人,他始终坚持稳健踏实的经营理念,因而曾被日本人称为“台湾的讲谈社”。 在台湾,经营出版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87年解严前,台湾当局对于资本的限制、出版内容的干涉,始终是出版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解严之后,却又面临自由化市场的激烈竞争,2300万人口的小岛上,登记在案的出版社就达6000  相似文献   

14.
张静庐(1898~1969)是浙江镇海(今宁波)人,早年曾任天津《公民日报》、北平《公民日报》、上海泰东书局和上海《商报》编辑。1925年以后,曾在上海创办光华书局、联合书店、现代书局、上海杂志公司,曾任经理。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上海出版业联营书店总经理、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计划处副处长、私  相似文献   

15.
民国以降,上海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继续突出其全国出版绝对中心的地位。1927—1937年堪称民国出版业的黄金时代,上海出版机构的增长和发展,出版书目的增多,都使上海继续保持其中心地位。然而,20世纪30年代之初,中国的图书市场行情并不看好。源自于欧美世界的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对于中国出版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  相似文献   

16.
张彩霞  吴燕 《编辑之友》2011,(6):116-118
一19世纪末的合伙制出版企业清末上海出版业中的私人出版机构,一种是"业主制",即"人资合一"的出版企业,个人既是出资者,又是经营者,它是一种独立出资、独立经营并承担着债务的无限连带清偿责任,当然也独自享有企业的盈利的企业制度。另一种是合伙投资的出版机构,它也不是法人企业,而是自然人企业。他们  相似文献   

17.
上海,是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祥地,在上一世纪的前五十年,是中国的出版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的出版业享有全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之誉.<上海出版志>以极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地客观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发展轨迹.上溯出版事物之肇始,下限至1998年,近千年上海出版业的兴衰、起伏,都记录在案."往事越千年",读<上海出版志>,不能不对上海出版业的历史辉煌,发出由衷的感叹.  相似文献   

18.
贾植芳先生对出版编辑的最新观点发人深省:出版和编辑人员"必须讲究质量,必须用好稿子,必须只认文章不认人,如果认人就是打自己的耳光子,出卖自己的家当."[1]他举例说,世界书局的老板沈知方,发现张恨水是一个人才,特地请张在"会宾楼"吃饭.他们本来素不相识,但出版家只认文章不认人.饭间,沈先生对张恨水说:你写的小说,我们很欣赏.贾先生认为当时上海的出版界善于发现有潜力有才华的作家,善于培养有潜力有才华的作家,所以上海有职业作家队伍,而且产生了许多成功的职业作家.  相似文献   

19.
试论清末至民国前期的安徽出版业的历史地位(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清潮遗老遗少及民国新贵的出版业清末一批淮系集团成员及清廷旧吏及其后裔们自诩是清朝的遗老遗少,不愿再过问民国新政,把注意力集中在京津沪宁地区经营新兴的工商金融业上,也有一批人把精力花在收藏和整理传播古籍上,在新兴的出版城市上海、天津及老牌的出版中...  相似文献   

20.
1902年,无锡人廉泉、俞复、丁宝书等人,在上海合股创办文明书局。在商务印书馆成立之前,文明书局是近代中国出版新式教科书最多的出版机构。"文明书局向以玻璃版、金属版、石版精印之旧拓碑、名人真迹负盛名。"①民国初年,文明书局因经营困难而盘给中华书局,"存货、生财、房地产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