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在此过程中,主体不是新兴媒体,而是传统媒体.融合的关键是特定主体转变思维方式,强化互联网思维.在论定“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抑或“平台为王”时,不应太过极端.在一定意义上说,“渠道为王”和“平台为王”的命题都是可以成立的,然而“内容为王”的观念和实践也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2.
强化科技期刊质量建设路径是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以《洁净煤技术》创新发展实践为例,从“升级期刊智库,提升办刊能力”,“剑指热点前沿,创新办刊模式”,“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数字媒体平台”3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期刊质量建设路径和策略。“小核心,中砥柱,大外围”内、中、外3圈层科技期刊智库,为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基于前沿热点、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等采用“为科学家办刊、由科学家办刊”模式,组织策划了系列热点专题,极大提高了期刊学术质量;通过开创特色品牌建设,拓展内容呈现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平台优势整合智力资源,实现期刊多媒体态势下的快速发展。随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洁净煤技术》进入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宋文珍  卢迪  刘湘渼 《传媒》2024,(7):27-30
当前,我国地市级媒体融合进入加速发展期。5G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技术与重要基础,地市级媒体开展的5G技术应用实践,探索了“5G+新装备”“5G+云直播”“5G+新业务”“5G+多技术”数字化赋能媒体融合的四种模式,实现了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提升和改善。5G时代,处于全媒体传播体系“第三级”的地市媒体面临机遇与挑战。依托5G技术优势,进一步将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内向嵌入媒体生产链条,外向连接平台与用户,纵向贯通四级融媒体,横向联系各行各业是地市级媒体加快推进深度融合的立体化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媒体是新闻实践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对新闻传播类院系而言,校园实习媒体的建设至关重要.与国外及港台的新闻院系相比,国内新闻院系的校园媒体还存在社会化、专业化不足等问题.要发挥校园媒体平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校园媒体需要实现社会化转型.高校的附属医院模式可以为新闻类院系校园媒体平台的改造提供参考和启示.通过打造“准社会媒体”,校园媒体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校园媒体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既可以解决校园媒体资金不足、内容乏味、竞争力低下等问题,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全真实的实践环境,实现校园媒体平台和社会媒体平台的无缝对接.与社会性媒体的改革一样,校园媒体改革也需要一种“企业家精神”,这种企业家精神既体现在参与校园媒体的学生身上,更应该体现在校园媒体的管理者身上.  相似文献   

5.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理论研究、建设模式和实践进展三个层次梳理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阐明我国“高端交流平台”的构成和战略定位:“高端交流平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是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保障科技安全的重要屏障。提出我国“高端交流平台”总体构建思路,包括立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端化”科学交流模式、基于开放科学架构的“高端交流平台”基础设施、基于科技信息生命周期的“高端交流平台”体系框架、基于统筹规划的“高端交流平台”构建模式、基于科技情报新视野的“高端交流平台”生态机制等。最后,提出我国“高端交流平台”的推进策略:强化平台顶层设计,夯实平台组织管理体系;制订开放获取中国方案,统筹推进公益性学术交流平台;培育平台思维和市场规则,创立国际化、专业化、工具化特色产品;强化多主体分工协同,构建“高端交流平台”服务生态。图1。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6.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节目样态、传播途径等均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着改变。为适应融媒体生态环境下对语言传播类人才的时代诉求,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把培养具有“大口语传播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重视、强化并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培育学生的综合表现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强基础、宽口径”为特色培养思路,面向全媒体视域下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媒体平台及各类与口语传播相关的行业系统,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应用型、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路。结合专业培养的目标和需求,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阿提斯气息训练法”融入基础教学,丰富了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手段,并且通过动态下的气息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各种状态、场合之下的口语传播基础能力。  相似文献   

7.
禹卫华 《中国出版》2023,(24):25-33
传播理论学科技术基础从“老三论”发展到“复杂系统理论”阶段。经典传播理论框架内有四个要素更新,即用户、在线社交网络、平台、算法。在边界延展上,社交媒体传播的类别可以分为人类参与和机器参与两层。基于传播要素更新与理论边界延展,从学科理论交叉切入,探讨社交媒体传播模式包含的要素、结构与交互,提出社交媒体传播的总模式,包括“在线社交网络传播模式”“平台算法传播模式”两个基本模式框架,并体现出双控制、双闭环、混合共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伴随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正在被主流媒体所广泛实践。文章从应用特征、内在逻辑以及实践进路三个方面对“新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角色定位出新、传收关系革新、内容价值更新是“新闻+”模式所具有的典型创新之处;作为条件的技术逻辑、作为手段的市场逻辑与作为目的的政治逻辑,则构成了该模式发展的基本内在逻辑;未来,为实现“新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主流媒体还需在挖掘深度、实现准度以及保持高度三方面继续发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体融合在国家顶层设计框架下向纵深发展,基于学校人才培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高职“新闻采写”将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当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难创新”“难践行”“难渗透”“成效差”等问题现状,可围绕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具体实施路径,系统构建“新闻采写”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是发展创新集群的一项主要内容,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上,政府都应在发展“共 性技术”这类准公共产品上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在创新集群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中的作用模式大致可归纳为政府主导型、政 府合作型、政府支持型三类,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优缺点。建议政府通过选择性支持、鼓励“官产学研”多元主体合作 发展、产权激励、发展PPP 模式和构建高效能动型共性技术供给、转化系统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在创新集群共性技术平台 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海生 《编辑学报》2019,31(4):434-436
预出版是优先数字出版的一种新形式,是技术驱动创新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新形态。预出版是针对经过严格“三审制”审查初步录用的稿件进行优先数字出版,目的是加快出版速度,抢占学术制高点和优先刊发权。从根本上说,预出版是用户需求和技术创新驱动的,具有鲜明的即时性、不确定性,能够再造出版流程。结合预出版的实践经验,科技期刊预出版的可能模式有2种:通过自建媒体生态进行预出版和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预出版;但当下科技期刊应采取自建媒体生态与借助第三方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出版,以实现预出版稿件的多种数据格式生产和多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与精准推送;加强对预出版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的研究,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预出版理论体系和实践典范。  相似文献   

12.
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提出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好移动传播平台,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的传播制高点。本文以“南方+”移动发布平台建设实践为例,分享了“南方+”技术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有关思考,介绍了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应用情况,梳理了主要技术创新点,探讨了如何以“南方+”移动发布平台为龙头,带动媒体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进人21世纪,公共外交的兴起拓展了对外宣传、国际传播等既有理念和实践的外延,成为推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智能媒体和社交平台的普及,公共外交经历了自20世纪的“独白/广播模式”向21世纪的“对话/网络模式”的历史性转变:公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使用者或接受者,亦是信息的生产者与建构者,“主客交融”“众声喧哗”“共时共在”的全新传播生态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4.
吴宝良 《今传媒》2015,(4):101-102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媒体在思考将报纸、网站、移动媒体的后方编辑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整合,记者也要成为全媒体记者.纸媒、网媒、移动媒体成为各有取向的“中央编辑部”后,采与编自然分开.而各媒体平台的编辑模式、编辑手段、编辑方向不同,对记者稿件的要求也不同,因而采编在媒体融合时代也更应该分开.对于报纸来说,媒体融合时代,各家报纸比以往将更强调自己的公信力,更强调深度报道以区别于即时性碎片化信息的网媒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报纸流程实行采编分开制应该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采编分开可以更好地体现编辑的专业化;可更好地发挥编辑的主导作用,强化纸媒已有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有助于实现采编与经营分开;可更方便培养报业新人等.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卓越人才的前沿阵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社会推进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而在媒介革新与平台盛行的环境下,卓越传媒人才的培养体系与实践形式在“双创”理念引领中焕发新的思路。建构融媒体时代卓越传媒人才“双创”平台生态需要把握大学、企业和政府三个主体间关系,三者之间相互联动、相互作用并生成了传媒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的四重维度,分别是:产学研一体的理论指导平台;跨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平台;技能实践的创新服务平台;双创成果的综合转化平台。不难发现,从课程教育模式到社会实践应用,“双创”平台的体系建构融通了理论与实践的互构导向,为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瓶颈、提高传媒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经验方法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2022年,安徽广播电视台利用多频道、多平台媒体资源,全面展示了“安徽这十年”发展成就。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切入,紧扣融媒体特点,以安徽广播电视台相关报道为案例,深入分析其传播模式,以期为相关重大题材融媒体创新传播提供实践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国和美国高校校园媒体的职能、传播内容和人员培养机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运作模式方面的差异,经过比较分析,借鉴美国高校校园媒体的成功经验与主要做法,提出我国高校校园媒体未来发展的策略方法.高校宣传部门要回归“新闻本位”,淡化宣传色彩,要坚持“受众本位”,突出高校特色,要强化“育人本位”,打造实践基地,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校园媒体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的平台型媒体风起云涌备受追捧,但平台与生俱来的原生特征导致劣性事件层出不穷,如何构建融媒体环境下平台型媒体的现代治理模式,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使命。本文基于TOE框架,通过技术赋权、组织赋能和环境赋责三维视角,以创新研究范式探究平台型媒体的现代治理策略,以期为提升平台型媒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毛玉西 《青年记者》2012,(19):48-49
近年来,面对日本强震、利比亚战争、缅甸政改、埃及动荡等重大国际新闻事件,很多地方纸媒都派出过记者参与采访,成为地方媒体强化采编优势、拓展品牌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强化“软实力”、探寻更巧妙“发出大国声音”的背景下,占据我国媒体大多数、且有相当品牌影响力的地方纸媒,也是重大国际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20.
运用好用户思维、治理思维、产品思维,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内容、关系与服务为抓手,强化“智能+政务+商务+服务”,才能形成“一个平台、多方汇集、共同推进”的社会善治新局面,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