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以来,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脱离,使其丧失了原有的生命力。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都启发我们:道德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向生活回归。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就要转变教育理念,从生活中发掘教育内容,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还要在适应的基础上超越。  相似文献   

2.
刘欣  朱成娟 《文教资料》2007,(30):57-58
本文从理论层面解读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在实践层面贯彻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贯彻生活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高校道德教育脱离实际道德生活的状况,分析了"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的内涵、特征,并提出了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世界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不可避免要回归的地方。德育生活化克服"美德袋"道德教育模式和"认知性德育"模式,使学校道德教育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是德育的目的,是通向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是21世纪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日常生活世界是德育理论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上,它对于我国德育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晓霞 《教育与职业》2008,(17):120-122
文章对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和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进行了解读,并对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运作进行构想,认为生长起点是生命教育,前提是自由教育,环境氛围是隐性教育,而让学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桥梁应是交往教育。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具有双向互动性:生活世界构成了道德教育活动的背景;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味着道德教育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性重构。道德教育应回归真实的而不是理想的生活世界,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生活世界,充斥价值冲突而不是故意掩盖矛盾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生活世界是鲜活而富有生命意义的,为道德教育所必需。原初的道德教育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但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教育偏离发展轨道而逐渐脱离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只有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注重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  相似文献   

8.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道德教育的新取向。是道德教育促进人格完满发展的新方向。但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误区。因此,有必要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忿进一步思考,以促进道德教育更好地实行。  相似文献   

9.
自人类文明伊始,道德就与人类如影随形,它整肃生活的和谐有序,呵护生命的静静流淌,牵引生命走向最终目标——幸福。而道德教育对理想人格的健全、德行的培养成就人类生活由理想走向现实,人们呼唤走向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教育的高效,根源在哪?笔者认为传统的道德教育偏离了道德教育的本质,离开道德教育的本质来谈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是隔靴搔痒,道德教育应当走上回归生活世界的寻根之路,即以道德教育本质为出发点来探寻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道德教育的新取向,是道德教育促进人格完满发展的新方向.但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误区.因此,有必要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进一步思考,以促进道德教育更好地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