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教育以"教"为出发点来定义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尊严的维护,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塑造的对象.所以师道尊严有时候异化成一种以等级、专制甚至压迫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本文试以"学"为出发点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助学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生纯粹是受教育者"的心态,自觉履行"助学者"角色.  相似文献   

2.
和谐教学既是一种实践理念,也是一种审美性教学形态,所追求的是教学中教与学及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衡、共生、融合的状态。因而,教师角色应从“教”为出发点的角色定位转向以“学”为出发点的角色定位,以此为思考视点,教师的角色是对话者、融合者和学习者。  相似文献   

3.
变讲课为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教学”,简言之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不是课本而是学生,教学是教师在教室里通过教学生学的活动让学生学起来。“教学”与“讲课”的另一个倾向性区别是,在“教学”中十分关注师生关系的调整,以及教育资源的吸纳和采用。  相似文献   

4.
审辩式学习是对《中庸》中“学、问、思、辨、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审辩式学习理念认为,“少教之教”有三个层次——学生活动不少于“0.618”,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可以反哺教;“爱学之学”有三重境界——永不满足地学,浑然忘我地学,终生不渝地学。教师角色应从教学转变为助学,从助学转变为“同学”。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与主人,课堂是师生共生共赢的生命场域。  相似文献   

5.
李达金 《考试周刊》2013,(90):176-176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是连云港市教研室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以学为主”、“以教促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教学生的学:教师由多讲转向少讲,注重学生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必带来教师角色的转变和重新定位。教师由原来满堂灌的教书匠、讲解员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激励者,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主导作用没能完全发挥,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教学效果不强.那么导致教师角色缺失的原因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6.
加涅认为:“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虽然多种多样,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陶行之先生也曾指出:“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其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按照学的规律教”,能否通过一定的教的方法,教会学生必要的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学习,提高教学的效…  相似文献   

7.
一、学件与课件的区别 学件是用于辅助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文档及资源;课件是用于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文档及资源。学件与课件辅助教学的本质是一样的,它们的区别是设计的角度不同:学件以服务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课件”以服务教师的“教”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叶玲 《教书育人》2008,(1):60-61
几千年来,中国的师生关系维系在“师道尊严”“唯师独尊”的局面上,教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对教师的言行只能“唯命是从”,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学生难教,教师难做。笔者认为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需做好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从2011年施行新课改以来,高效课堂作为对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在一节课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而相应的,原来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节奏也要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学习节奏。如何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节奏呢?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导学达标”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导学达标”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学达标”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首先,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次,体现师导生学的理念.再次,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导学达标”教学,改变师生关系,通过导学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使学生在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  相似文献   

11.
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研究的核心是突出“先学后教”的“先学”研究,它借助“四学式”落实。自主阅读“四学式”,就是通过教师的助学、导学,达到学生自主阅读的研学、会学的教学方式。它外化为“先学后教”的“先学”研究。具体地讲,一学:助学——引发“学趣”;二学:导学——选择“学法”;三学:研学——结合“学情”;四学:会学——落实“学旨”。“四学式”内核为“学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助学活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不再是信息的给予者,应当成为助学者。“助学型”课堂除了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以外,还要有优秀的助学技能,如听说技能、指导技能、观察与监控技能、鼓励技能等。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中更新教师角色,“助学型”物理课堂的基本特征,构建“助学型”课堂的相关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一、师生互动的意义1.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教师要因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创新教育的历史阶段,作为教师,应清醒认识到"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作为受教育者,学生有权利“从教师那里挖掘个人最大身心潜力,求得身心的满足,成为崇高、有尊严、自豪的人”。  相似文献   

15.
一、“扶”与“放”结合。转换师生角色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是师生角色的转换。陶行知先生曾说:“好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点拨提升”,所以教师要明确目标,指导方法,点拨思想。正如朱熹所说“师友之功,贵在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历史知识的掌握者、历史课堂的活动者、情感价值观的体验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疱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课程远程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雷  杨禄  郎焘 《江西教育》2004,(15):46-47
远程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自学为主、助学为辅,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在远程网络教育中。尽管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教师的参与,只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讲坛上的“讲者”变成了材料的设计与组织者、学习辅导者、和学习过程的评估者,其过程仍然是一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胡泉  张义玲 《农村教育》2005,(7):113-113
一、从“教室”到“学室”的转变。是教师的教学角色的转变 “教室”所体现的是“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师成了知识的“权威”,没有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教师主宰着课堂,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只不过是引导学生往里钻的“圈套”,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处于被动地位,怎么教,怎么学,教多少,学多少,参与的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2 1世纪 ,教师的主要职责将从传统的教学生学什么、思考什么 ,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如何思考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培养目标由传统的“模仿型人才”转变为“创造型人才” ;教师的角色也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  相似文献   

20.
湖北宜昌市教研中心实验的“双促双发”课题,全称是“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课题。它探索的语文教学形态与传统的根本区别在于:(1)教师角色发生了转换: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授业”者转向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人;从“解惑”者转向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2)师生关系发生转变:由“师道尊严”“老师至上”转变为“民主”“平等”“和谐”。(3)教学过程中的沟通由单一转向立体、多元,教师、学生、课文、环境整合为一体,整个课堂变成了一种动态的生长系统。据此,古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