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我国物权变动中的公示公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示公信作为当代物权变动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现代物权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我国物权变动中公示公信制度的法律现状和问题之分析以及当代物权变动中公示公信制度立法模式之衡量 ,指出我国有关物权变动中公示公信制度立法所应采取的模式 ,以及采取该模式时所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以期有助于我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物权变动是物权法的核心内容。物权变动规则的确定一直是物权立法的热点问题。刚出台的《物权法》从我国现实的经济水平出发,结合现有的立法资源和物权变动理论,最终确立了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规则,实现了物权变动模式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物权变动具有形式主义与意思主义模式。我国物权变动立法采取二元化模式,使交易主体不被强制遵循单一的变动模式,避免了形式主义的模式化,物权流转更具灵活与效率性。实现效率原则,物权变动予以公示弥补信息的失灵,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提高效率,完善信息查询制度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
试论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护交易安全上,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已成为学者们争议的焦点之一。通过对“优越论”观点的冷静分析发现,这两者制度在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定位。在采取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固然可以与善意取得制度成为互补关系;但在我国采取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不管在形式合理性还是在实质合理性上,善意取得制度均比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云亮 《华章》2011,(30)
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民事法律,它是在尽可能的协调各方意见,兼顾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提出的,物权变动规则是《物权法》中的重要问题,他的确立对我国物权法及其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物权变动模式的概念,重点阐述了我国物权法对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还提出了我国应采用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不动产物权变动是物权法的重大问题,当今世界各国存在三种立法模式,它们各有利弊.我国理论界对不动产物权变动存在采取登记对抗主义与登记要件主义的争论.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物权变动既安全又效率地进行,而对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采取登记要件主义为原则、登记对抗主义为例外的模式,符合物权变动安全与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物权法》对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效力,采取了登记生效和登记对抗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在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效力上,采取了登记生效主义为原则、登记对抗主义为例外的折中模式。本文通过对登记生效主义及登记对抗主义的制度价值及其效力方面的评析,指出了登记对抗主义制度的不严谨性,提出了目前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效力的不足之处,并结合两份著名学者立法建议稿的相关规定,提出将来我国物权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应统一采取登记生效主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物权变动模式研究的是物权的变动需要哪些构成要件的问题。理论界最常见的三种物权变动模式为:物权形式主义模式、债权意思主义模式和债权形式主义模式。中国的物权法理论深受这三种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影响,因此要对中国的物权变动理论进行研究,对这三种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物权变动制度理论构建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公示公信原则的功能和物权变动制度的价值及其理论模式之分析与权衡,指明我国在构建物权变动制度理论时应采取的基本选择。即应以公示公信为核心构建我国物权变动制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第九条第一款采用"登记生效主义"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规则忽略了占有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法律地位,既不符合现实不动产交易的需求,也与其他法律法规存在矛盾与冲突,给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不动产物权变动规则带来困扰。物权公示与物权变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其属性完全不同;交付占有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方式符合安全、效率、公平的价值;从相关立法规范考察,我国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以及外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立法都赋予了交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物权法应明确交付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法律效果,交付要件主义加登记对抗主义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应是我国立法和司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欧盟内部,存在着欧盟法和成员国国内法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律体系。欧盟法在其成员国国内具有直接适用效力,并居于优先地位;在立法权力的划分上则适用先占原则和附属原则。欧盟法独特适用方式表明欧盟法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的得体性是语用学和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的语言学者更把"得体原则"作为修辞的最高原则.但是,这一论断是否科学?"得体原则"在理论与实践中有没有碰到困境?如果有,是否有比"得体原则"更高层次的原则?由对修辞概念的界定入手,也许可以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朱军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45-48,53
具体分析了各种修辞原则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并认为不同的修辞原则在修辞活动的不同层面发挥着作用:目的原则是修辞活动基本层次的原则,同时也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出发点;美的原则是修辞活动高级层次的原则,是修辞活动追求的理想状态;得体原则是最全面的修辞原则,在修辞活动的主体层次发挥作用;而合作原则在修辞活动中的适应性不是太强,是可以违反的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14.
税法基本原则应定位为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电子商务环境下 ,上述税法 4项原则也面临相应的挑战 ,在具体内容上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 ,如促进和规范原则、技术中立原则和国家税收主权原则 ,使其能够切实符合电子商务税收需要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人的实践和认识发展的历史 ,也就是人类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发展的历史。人类活动的最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完成的革命变革 ,关键在于提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原则 ,从而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忽视主体性的缺陷 ,也克服了唯心主义的否认客观基础上的主体性原则。认识论从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到主体性原则的嬗变是必然的。为此 ,就要研究主体性原则 ,并通过研究而确立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合理的主体性原则。这样 ,才能维护人类的整体的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是利用鸽笼原理,推广了2~(2m 1)-1个任意整数的分组问题,从而得到了一个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行政裁量的广泛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作为行政能动性的体现和实现个案正义所需的一种政府工具,只能在尊重其存在的同时给予其必要的控制。来自国外的合理性原则和比例原则历史久远,或许能为我国实现行政裁量正义带来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论及的Pareto准则、Kaldor-Hjcks-Scitovsky准则与Coase定理之间逻辑关系,指出Kaldor-Hjcks-Scitovsky准则应该是评价公共产品价值的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给出公共产品社会效益的概念以及公共产品社会效益的计算方法,进而给出公共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姆士提出,实用主义方法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它不是看最先的原则、范畴,而是看最后的效果和事实。这种重效果思想对于冲击中国传统的重名轻效果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束缚具有重要意义。儒家的重名轻效果、重义轻利的思想导致了中国社会停滞落后。这种思维方式也是我们党犯“左”的错误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实事求是的实质是突破这种僵化的思维方式,重视实践效果,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对数罪并罚的并科、吸收、限制加重等原则从公正、功利等方面予以评析其利弊得失 ,认为吸收、限制加重两原则弊大于利 ;而并科原则虽然利弊皆存 ,但因其具有刑罚公正、符合平等性以及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等特征 ,应当扩展其适用内容 ,对数罪被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等刑种 ,均可适用并科原则确定所执行的刑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