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的中心话题,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指向性意义。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体系构建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新时代的使命召唤。回顾新闻传播学百年发展历程,从时代、文化和功能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内涵,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体系的构建逻辑,进而探讨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拓展学科边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胡翼青 《新闻大学》2007,(4):120-122
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新闻传播前沿课题研讨会"于2007年5月19日-20日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等地40多家新闻传播院系与新闻单位的9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研讨会对"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新闻传媒与媒介生态"、"新闻业务改革创新"、"当代西方传播学前沿理论"、"新媒体及其管理"、"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3.
吉俐涛 《传媒》2021,(6):88-90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浙江大学人才荟萃、实力雄厚.该校各学科,尤其是传媒院系发展势头强劲.长期以来,新闻教育界密切关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闻媒体发展变革.浙江大学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我国新闻教育事业提出的挑战,"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也由此应运而生.该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国内传媒示范学科;携手学界、业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话语体系.本文就"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成立,浅析高校在发展数字新闻传媒教育方面作出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第八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入选论文的文献分析,从传媒体制、传媒国际关系、传媒文化观念等方面综述了年会的主要研究进展.文章认为,木次年会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检视了改革进程中遇到的"语法问题".传媒改革从"语词革命"向"语法革命"转变,为新闻传播学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程丽红  张成良 《中国编辑》2023,(4):23-27+40
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立足中国本土的新闻传播实践与文化传统,其前提是固本培元,筑牢根本。以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构为根基,以专业教育实践为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教育体系,改革创新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路径,全面提升新闻传播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文科建设"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文科人才做出的战略部署,也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和变革提供了方向.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应该实践智慧教育,通过强调人机协同的教育理念、打造"新闻传播学+"的学习空间、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智慧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7.
蔡斐  张波 《中国编辑》2023,(4):11-16
中国式现代化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创新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概念体系、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理论体系、夯实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实践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学科体系。要坚持胸怀天下,注重议题设置,满足全球共同价值诉求;更新话语表达,增强故事叙事情感共鸣,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要与时俱进,在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发力,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相似文献   

8.
"链接式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连接与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跨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新闻传播学是20世纪以后产生的新兴学科,与文学、美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以及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紧密联系,推广实施"链接式教学"是新闻传播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传播学引进中国之初到新闻教育三十年后的反思,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关系为名的争论一直持续着,但同一话题下,主题各异.当前的新闻教育反思以传播学为对立面,其中的传播学话语导致了对传播学的误读以及对新闻教育困境自身的误读.中国语境中的传播学并不只是美国主流传播学.新闻教育的困境也并不是其他,而是新闻的理想、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教育反思中的传播学被符号化了.但是,新闻教育的反思也能够推动中国传播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必须基于国家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和基本要求,必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制定发展战略,引领发展走向。据此,中国广播电视当前和未来发展战略走向将是:构建现代传媒新体系,走多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构建现代传播技术新体系,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之路;构建现代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新体系,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构建现代广播电视新体制,走"四位一体"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周勇  郝君怡 《出版广角》2021,(7):6-8,25
随着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入关键期,由"人"引发的观念和行动能力问题成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全媒体人才培养成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下新闻与传播学界着力探索的方向.文章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提出"技能、智识、德性"三位一体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出一条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体系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2.
10月28日,在由封面传媒主办的"创联未来——2016(中国)C+移动媒体大会"上,封面新闻2.0版本上线.华西都市报社社长、封面传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鹏说,封面传媒要打造的是"智媒体",是智能媒体,也是智慧媒体,尤其是要弥补机器算法带来的过度推荐等缺陷,加强人工干预,突出体现"价值引领下的技术驱动",为技术引擎赋予正确的价值,保持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做内容生产的"清流".封面新闻如何与《华西都市报》进行融合?李鹏说,《华西都市报》实行"双品牌"战略,充分彰显《华西都市报》品牌,强势打造封面传媒新品牌,进而以"双品牌"为支撑,以"双引擎"为驱动,推动《华西都市报》和封面传媒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在发展中存在学科边缘化与难以彰显特色两方面的问题.在新文科的全新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应抓住机遇,遵循守正创新的原则,秉持传承主流与彰显特色并行不悖的新思路,在积极融入主流发展渠道的同时坚守专业特色,在发展实践中凸显学科价值以提高学科地位,在深度探究中构建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特色学科体系,谋求学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考察2013年1月以来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所开设专栏和组织专题,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着力于引导基础理论突破、深掘学科实践精华、加快知识创新进程、推动中国学派建设,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较好地扮演了基础设施、产学桥梁、学术阵地和成长平台的角色。同时,一些重要概念尚需厘清、评价维度有待优化、专题策划仍可提升,这有待未来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探索媒介变革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贠瑞虎 《传媒》2021,(4):39-41
过去的一年,面对新闻舆论产品不断迭代更新、传媒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各种压力,在构建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时期,半岛都市报社积极探索,牢牢抓住内容建设、技术支撑、创新管理三个"法宝",重建了架构流程,再造了模式业态,创新了体制机制,这些尝试互相促进,最终新媒体、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收入明显上升,带动2020年后三季度广告收入稳中有升,为传统媒体适应快速变化的新环境,加快融合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新鲜话题》一文,对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对引起传媒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的十二个新鲜话题和讨论热点逐一进行了归纳和评述,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发展,以及在这些热点问题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颇具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传媒类图书出版的现状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传媒类图书的出版现状 出版传媒类图书的出版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互联盟的15家媒体出版社,一类是非媒体出版社.媒体出版社中,新华出版社和南方日报出版社以出版传媒类图书为主打.新华出版社长期把传媒类图书作为经营重点之一,先后出版了《传媒市场观潮丛书》、《新闻传播学前沿丛书》、《新闻新学科高级教材》、《新闻专业必修文库》、《新闻传播学博士文库》、《国外新闻界名人译丛》、《新闻传播学译丛》、《常备新闻文库》、《欧美广播电视高级教程》、《新闻人门丛书》等.  相似文献   

18.
宋健  谢娟 《新闻传播》2022,(3):10-12
新时代传媒产业生产观念赓续变革,以数字技术革命、大数据技术发展为先导的媒介融合趋势愈益强劲.作为以培育人才、服务产业为要务的高校,构建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时代大变迁、行业大变革背景下,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丰"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其"广学识、精专业、凝特色(...  相似文献   

19.
"意见领袖"与"文化英雄"——"两极传播"的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在"本土化"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本文立足于学术"本土化",对中西方关于对信息传播过程中"二次流动"过程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将中国传统的学术资源与西方的传播学理论结合起来,促进适合中国本土特色的传播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一  陈惠娟 《新闻实践》2003,(12):65-66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www.cjr.com.cn,下简称CJR)是国内第一个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网站(与《新闻实践》杂志合办)。从1999年7月诞生,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已经走过了4年多的历程。对于CJR,其站点平均每天访问量从开始的数百次,发展到现在的每天近万次,尤其是去年底,伴随着其母网站"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全新整合开通,CJR的访问量增长更快。CJR的成长与中国互联网的成长保持了一种令人羡慕的正相关。在国际搜索引擎GOOGLE上,以"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网页有29700项之多。应该说,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给CJR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而CJR的发展更与其自身特色密切相关。本文力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