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光论坛里,同学们正要展开热烈的讨论。参加本次讨论的有: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五(4)班(以下简称“盐小”)的同学们,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六(5)班(以下简称“天马”)的同学们,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五(1)班(以下简称“实小”)的同学们,还有来自四川高县、贵州玉屏的同学。欢迎大家!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定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以下简称“修养课”)的开设,至今已有17个年头。80年代初开设的“修养课”,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系统地讲授和讨论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理想信念、人生哲理、伦理道德、审美修养等课题,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可以说达到了“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的目的,提高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政府资政李光耀先生到中国访问。回答了中国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记者(以下简称“问”):李资政,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您觉得新加坡年轻一代的前途是怎样的? 李光耀(以下简称“李”):我们已为自己的国家制定了比较健全的、长期的政策,以改善新加坡人民的  相似文献   

4.
考试作文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独立性,因此,较之平时的作文,难度更大。一些同学的考试作文常常出现中心不突出的毛病,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一、审题疏忽,南辕北辙比如“老师关心我成长”这个题目,本来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写老师怎样关心“我”成长。可有的同学题目没有审清楚,写成了“我”的老师教学工作如何认真,严重背离了题目所要表现的中心。因此考试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把题目(包括提示)的要求一项一项弄清楚。  相似文献   

5.
激发兴趣从“我”写起——作文教学研究及系列训练●吉林张国学李秀莲如何解决学生作文“老大难”的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知,作文之所以成为学生的“头痛病”,最根本、直接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抓不到写作材料,感到没有什么可写;二是没有作文兴趣。试想,在缺乏写...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大多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而且不少教师也认为作文是个人行为,作文如何才能“合作”?诚然,一个事物,一种现象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如果说因为它有合理的一面就无须变革发展,也是不符合事物运动发展规律的。我们承认,要改革创新合作作文难度很大,但不是没有可能,任老师的《多元化作文和探究性教学》(以下简称任文)就有成功的经验。正如任文所说那样,一篇《葛藤》(任文中学生合作作文的范例)“材料翔实,文笔宕得开、收得拢———如果说这是小学生的作文,肯定没有人相信,然而它确实是的”。不管你信或者不信,只要你读一读任文就会明白作文确实还可以这样写,还可以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7.
作文指导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少数学生也不好另开“小灶”,评讲课上多评论共性的问题,对带个性的,有时也不便于深说,而面改、面谈作文却能弥补其不足。下面谈谈我们对面改、面谈作文的认识和做法。一、面改、面谈作文是指导课和评讲课的补充如果说,作文指导课和评讲课(以下简称“两课”)是作文教学“面”上的工作,而面改、面谈则是做“点”  相似文献   

8.
我Wo     
荥荟欢迎你来到“作文加工坊”。“作文加工坊”通过对常见作文与创新作文的对比、分析以及佳作的展示,从而使你明白创新作文是什么样子,创新作文又该怎么写。笙主持人葚☆葚☆葚荥露露(擅长写创新作文,作文知识渊博,有“作文小博士”之称。)荥欣欣(关于作文,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他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就称他为“问题小男孩”吧。)笙步入“作文加工坊”葚☆葚☆葚荥欣欣:我写过好多次有关“我”的作文,也看过好多有关“我”的优秀作文,可写来看去,似乎都差不多。写“我”的作文是不是都只能是一个样子芽如何才能写出有关“我”的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9.
作文形式大解放作文形式上的“解放”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文命题由“一枝独秀”到“雁阵格局”再到“三足鼎立”,2007年高考作文将沿袭这种轨迹,即“主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三足鼎立。这种演进,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必然,没有这种“演变”与超越,也就没有2006年高考作文的壮丽宏阔。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见,让学生自主作文、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所谓“自主”,《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我们认为,提倡学生自主作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从作文的写作动机上,是为了表达自己心中的欲望和冲动而作的主动作文,而不是为学作文而作文,不是为考  相似文献   

11.
我曾有幸参加徐家良、徐鹄老师领衔指导的上海市“小学实用性作文体系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期间,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学习,专家的指导和数十堂教学观摩课的研讨,使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感悟。课题组对小学生作文价值取向的研究,开拓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试题概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语段修改题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该类题目具有下述两方面特征:一是知识考查具有综合性。它以所给语段材料为载体,有机渗透诸如病句修改(以下简称“病句”)、语言表达(以下简称“表达”)、应用文格式(以下简  相似文献   

13.
齐抓共管 关注教师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春,我在某医院门口看到“欢迎全市领导干部来我院体检”的欢迎辞,就想,有没有“欢迎全市教师来我院体检”的行动呢?这也许是一种奢望,但这是对老师健康状况的关心和关注,因为多年来,教师的健康问题一直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要通过引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第二、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提出了学生需要通过自我修改达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和整洁的要求。当前,有很多学生既没有自助修改作文的习惯,也没有掌握自我修改作文的方法。那么,教师应如何通过引导学生自我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本文将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语文课是一堂好课呢?王荣生、任玲和马豫星三位老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意见。我用一句话总结他们的观点,就是: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就是好课。我觉得这个回答是有针对性的。现在很多语文课上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黄耀红语)、“离语文太远”、“没有语文味”、“把语文过滤掉了”,这种现象似乎有铺展漫延之势。这三位老师的文章是不是对大家有所提醒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话题作文,将中学写作教育带向何方?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咱的地盘咱做主!”欢迎大家来到互动隧道领地——“作文QQ站”!今天,客座咱这儿的是《中学生》杂志的特约记肴徐锡同学,我们邀他一同来讨论作文中的词语运用的问题。说真的,老师一批作文就告诉我们文章不生动,语言干瘪,像个“瘪三”;加上修饰语吧,又说词语华而不实,没有真情实感,你说这词语怎么才能巧妙地活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语文课是一堂好课呢?王荣生、任玲和马豫星三位老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意见。我用一句话总结他们的观点,就是: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就是好课。我觉得这个回答是有针对性的。现在很多语文课上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黄耀红语)、“离语文太远”、“没有语文味”、“把语文过滤掉了”,这种现象似乎有铺展漫延之势。这三位老师的文章是不是对大家有所提醒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话题作文,将中学写作教育带向何方?  相似文献   

18.
《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课题(以下简称“实验”,是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研究项目子课题)是在审视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作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度提出来的。其要求为“出口成章,下笔能成文,书写速度快,作文质量好”。为达到这一目标,我校1998年9月就成立了实验课题组,经过一个轮回的实验,取得较好成果。之后,我校42个班近3000多学生参加该课题的实验。一、课题的提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半壁河山”,但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原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写作无米下锅;…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 ,不少有志于改革的教育工作者作出了不懈的探索 ,截至《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义务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课标》) (《义务课标》和《高中课标》总称《课标》)颁布 ,已经涌现出十几种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方法 ,如钱梦龙的“模仿———创造”训练体系、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学法”、刘、高原的“三级训练体系”、章熊的“语言———思维”训练教学法和周蕴玉、于漪的“文体为纬 ,过程为经”体系等等。不一而足的“作文法”尚不能很好地从根本上解决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随…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语文课是一堂好课呢?王荣生、任玲和马豫星三位老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意见。我用一句话总结他们的观点,就是: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就是好课。我觉得这个回答是有针对性的。现在很多语文课上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黄耀红语)、“离语文太远”、“没有语文味”、“把语文过滤掉了”,这种现象似乎有铺展漫延之势。这三位老师的文章是不是对大家有所提醒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话题作文,将中学写作教育带向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