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陆梁油田L9井区J_2x_1油藏自21世纪初探明,由于油水层识别难、油藏类型不清,后期投产井相继失利,导致油藏开发控制因素不清,潜力不明。为此,以识别低对比度油层为基础,结合试油试采动态数据对该区油层类型、油藏特征、开发控制因素以及开发潜力进行再认识。研究表明,分岩性识别低对比度油层解释结论与试油试采符合率达94%,其油藏类型为构造控制,局部受岩性影响的背斜油气藏。影响开发控制的主要因素为避水高度、油层类型及厚度、地层系数以及含油饱和度。据此拟合出油藏初期的产能平面分布图,指出了潜力区的范围及开发方式,这也为下一步的生产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张家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在测井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分别对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储层分类为产油层(油水同层),产水层(水层);混合区(产油、产水层混合区);干层(试油产液量低于干层标准),综合考虑储层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关系,建立了目标区长8油层组储层流体判别标准,为该地区快速准确识别油层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5,(5):32-33
马3断块于1984年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限于过去的设备和技术水平,使得部分油层被认为是水层或者干层。通过对这些储层的录井资料和动态试油试采数据的研究,发现一些测井解释的干层和水层试油显示为油层。因此,我们对这些储层的电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具有油气显示的储层当中,一些小层测井解释结果为干层和水层,但这些小层的电性值达到含油标准下限,并且试油结果为油层。所以,有必要对类似的储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的油层,实现老区的增储增效。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6,(8):63-65
本文通过对郑寨子地区岩心、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低阻油层判别图版,得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通过实例,利用建立的储层判别模型、视自然电位计算模型与岩心、试油等动态数据对比分析,该方法适用于目标区域储层判别及其流体性质判定,为该区域进一步开发评价和增储增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5,(7):84-85
A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储层致密、物性差,电阻率测井表现油水阻值差别不大,甚至水层电阻率相对较高,造成油层识别困难。通过对20余口井岩心、测井、试油等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物性分析手段,结合储层岩石学、沉积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A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岩性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泥质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残余较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形成低阻储层的直接因素,放射性钾长石含量对低阻油藏的分布也有一定控制作用,钻井液侵入形成地层水矿化度增大造成油层电阻率下降。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着相对低电阻率油藏分布,在河道侧翼,砂体较薄,泥质含量大,分选差,储层非均质性强,易形成低阻油藏。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6,(3):76-77
为了准确识别和综合评价春光探区沙湾组稠油层,本文开展了对稠油层的岩性、电性、物性及含油性等"四性"关系研究,在广泛收集录井、测井、试油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探索总结该区稠油层岩、电关系特征,并提出稠油层识别及评价标准,达到提高油气显示发现率和油气层综合评价符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缪明铭  梁杨 《内江科技》2015,36(6):69-70
秦家屯油田泉头组农安油层渗流特征主要表现为前期含水上升速度较快,中低含水阶段液量增加幅度不大,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因此有效判别油水层是秦家屯油田有效开发的关键。该区油层复杂的沉积体系以及储层平面和纵向上严重的非均质性给油水层判别带来了困难。本文结合测井曲线在油水层不同表现特征的辨别方法与储层的四性关系特征,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油水井判别标准,从而有效地判断储层含油性,为下一步开发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军全  焦积田  于秀英 《内江科技》2008,29(2):134-134,184
化子坪为典型的特低渗油田,主要开发层位长2、长6层不仅存在因储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低阻油层,而且也存在因储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高阻油水层,因此准确解释这类储层含水饱和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提出影响含水饱和度的综合因素并进行分析,推导出确定长2、6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公式,为识别油水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长期注水开发砂岩油藏存在水流优势通道的实际情况,以油田开发静、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描述、测井解释、动态分析等综合研究,结合数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从储层微观孔喉、电性及动态响应等静动态不同方面,创新建立了水流优势通道分级识别标准。该标准为有效识别水流优势通道提供了量化依据,对水驱老油田深化油水运动规律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D239块馆陶油层含油面积小、含油带窄、边顶水发育,该块于2002年上报探明储量,原上报储量时仅采用一套有效厚度划分标准,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部分测井解释结论与实际岩心不符、相同电性特征的层段测井解释结论相互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该块馆陶油层进行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油藏四性指岩性、电性、物性和含油性,弄清馆陶组油层的四性关系,对今后油层的生产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冷43断块区S1+2段油层分类标准,开展油层分类研究,优化部署,为冷43断块区S1+2段扩边部署奠定基础,从而达到油藏动用程度目的。需要对储层的含油性重新认识,通过对老区取心井岩心精细筛选、岩心精细观察,结合电性解释图版,重新落实油层电性标准,并结合试油、试采及生产数据,将油层按照电性标准分为三类,为实现冷43断块区S1+2段油层的有效动用及后续的方式转换等开发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地质研究基础,为实现整个区块的高效动用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胡旭军  康健  张涛 《今日科苑》2009,(24):46-46
油田在勘探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可造成低渗透层油层损害。究其原因,均属油层本身的潜在损害因素,它包括储层的敏感性矿物,储渗空间,岩石表面性质及储层的液体性质等。在外在条件变化时,包括钻开油气层、射孔试油、酸化、压裂等,储层不能适应变化情况,就会导致油层渗透率降低,造成油层损害。对低渗透油层特别强调油层保护并不是因为这类油层比高渗透油层更易受污染,而是因为低渗透油层自然渗透能力差,任何轻微的污染伤害都会导致产能的大幅度降低,因此,低渗透油层的油层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进入锡林好来主战场的勘探过程中,X3井首先出现砂砾岩低阻油层,这使得测井解释评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说明了该区的岩电性质复杂,证明了该区隐蔽型油层的存在.通过一年多的老井复查、新井验证以及试油结果分析,砂砾岩的储层解释问题仍异常突出,亟待重新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春风油田沙湾组清楚的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描述了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区块内单井的测井曲线表现形态。通过取心井及录井资料,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试油、试采等数据,进行了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通过直方图、曲线图等技术手段得出了本地区含油性、岩性、物性、电性等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为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16,(2):78-80
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开采阶段,由于油层水淹状况复杂,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导致油田后期开采难度增大。通过比较后期调整井和初期油井的测井曲线特征,Z2断块水淹层的电性特征表现为自然电位基线偏移、自然伽马渐趋光滑、电阻率总体幅度降低以及声波时差增大等。考虑影响油层水淹的其它因素,比如沉积微相、含油饱和度、储层物性等,结合测井处理和解释成果,采用基于"熵权"的评价方法进行水淹层定量评价,明显提高了水淹层解释符合度,并利用水淹指数I_(fw)将水淹层分为六级。  相似文献   

16.
在东风港油田沙三上清楚的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描述了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区块内单井的测井曲线表现形态。通过取心井及录井资料,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试油、试采等数据,进行了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通过直方图、曲线图等技术手段得出了本地区含油性、岩性、物性、电性等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为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强 《内江科技》2016,(4):51-52,84
白秋地区采用大斜度钻井,岩屑混杂,显示级别低,电性油层特征,油气显示层解释评价困难。而气测录井是目前唯一于井口实时连续检测钻井液中可燃气体总含量和组份的一种录井技术,在录井过程中,可检测到多项参数,它具有简单、快捷、灵敏、连续、在线的优势。本文在分析本区油气显示层气测显示特点后,依据试油(投产)资料和气测资料的关系,提出了本区气测异常识别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幅差形态法异常解释评价方法,建立了两种解释图版,经过实践检验,这些解释方法评价方法能够满足本区解释评价需要。  相似文献   

18.
摘要:地质储层物性参数研究是油藏储层描述和评价的基础。在沉积微相控制的基础下,采取相控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模型,并利用油水层解释标准对三维模型进行转换得到油层模型,其研究结果为油藏的描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曹晓静  刘华  曹修恒 《内江科技》2011,32(8):134-134
通过储层连通性及油水分布关系研究,搞清地层对比关系,建立该区地层层序标准对比剖面和油水层连通图,结合精细三维地震解释,在断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构造格局,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弄清储层展布规律。通过油水层井间对应关系研究情况部署部分调整井,利用新、老井建立合理有效的注采井网,完善研究区注采关系,提高研究区储量动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水平。对油田稳产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C66块位于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其主力油层为沙三下砂砾岩体,油层具有油气藏埋藏深,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的特点。本文在总结分析该区块的地层特征、储层物性以及试油试采特征的基础上,评价该块储层改造工艺和试油效果,对指导该区下步勘探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