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楚雄彝族是中国彝族的一个分支,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歌舞既记录了楚雄彝族历史的变迁,又蕴含着彝族人民生产、生活中深厚情感交流。将彝族民间歌舞融入当地小学校园教学及活动中既可以起到优化学生对音乐、舞蹈知识技能的理解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适应民族文化环境,克服"文化流失",从艺术教育中寻找切入点,建立体现彝族文化特色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彝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和发展与彝族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文化。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彝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途径进行探讨,对当前丰富全民健身内容,促进彝族体育文化和运动方式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彝族是一个典型的"火"的民族。彝族火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表现在彝族火神话史诗传唱以及各种火崇拜习俗中。彝族火神话及其习俗,是其民间信仰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它们共同构建并表征了彝族火文化精要。它以顽强的传承和再生力植入世世代代的彝族人群体和个人身上,由此形成了彝族别具特色的火的民族个性与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乌蒙高地彝族家屋的建房过程和仪式即是一次"家"的生命打造过程。建筑材料的使用及其空间观念,表达了彝族的"洁净与肮脏"、"男人与女人"、"内与外"、"长与幼"等"人观"与社会秩序。彝族将家屋视为具有生命的身体,不同家屋空间是社会化的文化秩序,体现了彝族具体而微的的表征系统和"人观",从而建立社会的根基——"家"。乌蒙高地彝族房屋的建筑过程和空间秩序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具有生命和灵魂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要研究彝族的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彝族祭祖仪式。彝族氏族祭祖大典,是彝族宗教活动中超度祖先亡灵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彝族的宗教、哲学、历史、民俗、伦理、文学等各方面的文化,更对彝族文明的发展起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要研究彝族的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彝族祭祖仪式。彝族氏族祭祖大典,是彝族宗教活动中超度祖先亡灵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彝族的宗教、哲学、历史、民俗、伦理、文学等各方面的文化,更对彝族文明的发展起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滇中彝族地区的"送白虎"事象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彝族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这种鲜活地呈原生态般存现于彝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是生殖崇拜文化的典型。从研究"白虎"事象进入彝族文化圈可切近彝族精神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翻译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的"撮泰吉"这一名词时,都往往从它的情节和反映的内容入手,理解为"变人"或"变人戏"等,对其文化民俗涵义与功用都有所忽略。将它与彝族传统历史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776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在四川主要分布在凉山地区.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以前由于交通不便,生活闭塞,不同地区的彝族在生活习惯、语言、服饰、历法上多有不同.我出生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彝族自治县,但自小生活在汉族聚居区,对彝族的了解仅限于父辈的口头传闻,不外乎是那些扯不清的历史恩怨.后来读初中、高中时才接触到彝族同学,觉得他们很真诚、率性,不愿受纪律的约束,爱群聚、爱打架,却也能歌善舞.我1994年毕业后分配到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地区教书,当时彝族学生比较少,在班上形不成势力,管理也比较容易.后来调到县城中学,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施行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班上的彝族同学逐渐多了起来,许多汉族老师由于不了解彝族文化和彝族同学的性格特点,感觉班级管理难度增大.缘于此,我将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所了解到的彝族同学的性格与习惯作一总结,与同仁们探讨,也便于大家在管理彝族同学的时候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教育对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而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中国云南彝族"烟盒舞"进行研究,围绕彝族"烟盒舞"对人的影响,以及传承的途径和内容等方面,探索彝族"烟盒舞"的文化传承在人的教育形成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先秦文其实是部夷夏形成史或由夷变夏史。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正是羌族。由羌族先民创造的华夏文化,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完成起到不可替代的绝对性的贡献。汉族是在不断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整合各个民族的过程中,由最早的极少数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人口最多,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主体民族。岷州是古羌族的发祥地之一。古羌族由盛到衰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中的发展阶级,它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2.
"六祖分支"与"九隆神话"是彝族发展史上较为重要的两个传说。"六祖分支"发生在大约2500多年前彝族主体阿普笃慕部落在云南东川洛尼山分支发展的故事;"九隆神话"则是发生在大约2000年前的两汉交替时期云南哀牢夷(彝)初始王九隆的故事。"六祖分支"和"九隆神话"这两个重要传说,说明了彝族先民开拓进取与奋力发展的精神以及彝族文明史的悠久,反映了彝族与汉族乃至整个华夏民族一样,都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3.
彝族传统花灯主要流行于云南红河、楚雄、玉溪、文山、曲靖、普洱等州市彝族聚居地区,是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南彝族边地文化交融的产物,主要源于彝族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是一种歌、舞、剧相结合的地方民间戏剧,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剧目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宗教、民俗、歌舞、娱乐等多种功能,也有祭祀性、娱乐性和庆贺性为一体的特点,也具有灵巧、大方、豪爽的审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并将念、唱、做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彝族生态文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有直朴的认识,把树木分类管理,在生产活动中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从事农业生产,形成自身的农耕明和生态化。但它毕竟与现代生态化的要求存在差距,只有吸收科学的生态明观,彝族的生态化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实录》、《明史》等汉文史籍上记载的奢香,在彝文史籍《西南彝志》和《君代母系》中有两个不同的彝名,并且分别被译为"舍兹"和"舍红"。人们常常认为奢香的彝名是"舍兹",通过考察、论证,笔者认为《西南彝志》将奢香的彝名记载为"舍兹"是错误的,《君代母系》记载为"舍红"是正确的,奢香的真正彝名是"舍红"。  相似文献   

16.
对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雄州是最早的人类起源地之一,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浓厚的彝族风俗和彝族文化是乌蒙山和哀牢山腹地的灵魂,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特色。彝族传统体育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咨询,资料查阅等方法,将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现状和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做调查,提出发展和传承彝族传统体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红石岩崖画彝文配图,图绘“怪异人”、“半人半兽人”、“标准人”形象,对应彝族人类起源神话的化生生人、感生生人、性生生人神话思维.崖画折射出父系氏族社会晚期的游牧经济生活,又与今天开远高寒山区彝族活形态的人类起源神话链接,形成一条源远流长的人类起源神话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18.
贵州彝族文学的分类及分期,特别是分期的特殊性,是由贵州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与已经出版的彝族文学史的分期不同,贵州彝族文学史可以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近代和现当代几个时期。在研究贵州彝族古代民间文学的时候,文本的选择就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对他们的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彝族民间故事中的“真、善、美”,充分体现出其朴实、自然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