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代后期出现的英雄传奇小说《杨家将演义》,主要塑造了一批英姿飒爽的巾帼女性英雄群像。作者一改《水浒传》对女性的漠视和敌视态度,对于女性的描写不再是若非妻贤,即是荡妇娟妓,其刻画的女性形象具有英勇善战、机智聪慧、大胆追求婚姻自主幸福等品格,尤其歌颂了她们为保国保民和男性一样所建立的卓著功勋,同时这些女性也几乎都受到了与男性同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杨家将的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历史事实到民间流传再到舞台演出最终进入章回小说创作领域的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一点,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辞记》等章回小说名著的成书过程基本相同。但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却一直没有集大成之作,这又与三国故事、梁山故事、取经故事、岳飞故事的情况大不一样,可见杨家将故事的流变过程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积淀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内涵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方 《天中学刊》2006,21(4):79-82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来源于宋代的“说铁骑儿”。它的内涵特征包括:以沙场征战英雄为主人公;以“传奇”手法写沙场征战的故事,特别是抗击异族的故事而形成传奇特征;创作目的是为了宣扬英雄良将的“忠义”精神。《水浒传》并不标志着成熟状态英雄传奇的产生,《杨家府演义》才标志着英雄传奇的真正成熟。成熟状态英雄传奇的产生有着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杨家将》是一部由北汉名将杨业一门投宋后,竭力抵抗契丹铁骑在宋边疆的不断侵扰,忠心捍卫北宋王朝为历史线索,加入民间传说、演绎形成的一部小说。后来又经艺术加工而成为各种剧本,在百姓中间传唱不绝,妇孺皆知。通过这部演义小说,探究辽宋时期的边疆民族关系,揭示这段历史的特征,弘扬杨家将忠勇、爱国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传承优秀的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代地方戏曲中的杨家将故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移植、改编的传统杨家将故事,如《金沙滩》、《天门阵》、《杨义广征西》等等;一类是民间艺人新编的杨家将故事,如《四郎探母》、《牧虎关》、《杨八姐游春》,等等。传统故事主要取材于《杨家将演义》和宫廷戏。这类剧目在  相似文献   

6.
一何为“先蜂”现象 章回小说文体形成之初,便出现数部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又开启各自之类型,《三国志演义》开历史演义类小说之先河,《水浒传》开英雄传奇类小说之先河,《西游记》开神魔历险类小说之先河。不仅开风气之先,它们还各自代表着该类型小说的最高艺术水平,就如孤峰突起,前后难觅比肩之作。这种“先峰”现象,与文学史发展规律不符。  相似文献   

7.
一、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基本知识以《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例,二者都属于历史小说。但《水浒传》可定位于英雄传奇小说,《三国演义》则可定位于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多吸收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8.
《禅真逸史》是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的结合体,并学习和吸收了神魔小说与世情小说的技法;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罕有的。本文对其从作者、版本到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开封印象     
傅荣波 《老年教育》2011,(12):40-40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是我儿时对开封的最初印象。及至后来看了《杨家将》、《水浒传》,发现许多历史和传奇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从此,便对这座古城满怀憧憬。近日,怀着多年的希冀与景仰,我与神往已久的开封来了一次完美邂逅。  相似文献   

10.
《绿牡丹》是清代出现较旱的一部武侠小说,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着小说的转型。它是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向武侠小说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武侠小说向武林正邪、儿女侠情模式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杨家将演义》是一部情节性的叙事作品,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体现出较为鲜明的民间性特征。作品的人物形象多是功能化的。其主要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都是“扁平人物”具有类型化的倾向,也就是人物性格单纯、明朗,不复杂.无变化。小说壹造了一批英娄飒爽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深受民众的喜爱。她们来由于民间,反映出中田民众的女性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12.
明无名氏著《杨家府演义》主要记述北宋时期杨家一门五代效忠朝廷、除剿外患的兴废征战之事,是一部由真实到虚构的历史演义小说。孟良、焦赞是《杨家府演义》中塑造最为成功的形象,但学术界对二者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探析《杨家府演义》中孟良、焦赞形象的喜剧性,对于杨家将研究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季时局震荡,颖悟之士每借小说以增进匡革社会的意识,故而小说之地位大振。稍后,凭借学人的努力,小说研究与政治主盟的主导倾向转而为对小说本体的究讨。自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问世后,“英雄传奇”这一学理类型,由先前的萌动之象一跃而至于诞生。研究史表明:长篇通俗小说的分类纠葛,乃是研究中出现纷争局面的一个起点。从研究进程以及英雄传奇小说自身的特点来说,我们还是宜将“英雄传奇”作为一个学理类型,并将它和历史演义、神魔、世情等小说类型处于同一层级。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研究中存在的队伍建设、研究结构、观念方法等问题,均不容忽视。该论题的究讨,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入。  相似文献   

14.
小说《林海雪原》是红色经典青山保林中极具传奇色彩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小说发表伊始就坚持说其故事是对革命英雄事迹的忠实记录。但当我们回到历史原场,寻找那群剿匪英雄的真实事迹时却惊奇地发现了很多令人困惑甚至自相矛盾的问题。当剿匪小分队被当做历史真实来讲述时,小说造就了杨子荣、少剑波、白茹等传奇英雄,却也遮蔽了大量的历史真实。正是艺术将原本并非传奇的历史塑造成轰动全球的真实故事,才成就了一个空前的兵之传奇。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来,随着小说的繁盛,小说成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许多戏曲名著被改编为小说进行传播。《桃花扇》成为小说传播的对象,被改编为平话小说、演义小说和报刊连载历史小说等传播形态。小说传播丰富了《桃花扇》题材故事的艺术样式,使《桃花扇》故事进一步从文人群体走向民间。平话小说的传播形态改变了“桃花扇”故事的结尾,将悲剧意味消融于世俗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介入强化了“桃花扇”故事的史诗品格,增强了其忠君爱国的普泛思想;现代历史小说丰富了《桃花扇》故事的历史叙事,强化了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绿野仙踪》是清中期一部有着鲜明特色的长篇章回小说.它以内容庞杂著称,融神魔、世情、英雄传奇、历史演义于一体,但作品明显加重了对人情世态的描写,同《西游记》、《女仙外史》等跨类型小说进行纵横比较,细致分析,更可见出其内容上的“世情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曲亭马琴史传类读本小说的成熟,和以《三国演义》为最高成就的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三国演义》的忠义主题和经典故事桥段,被直接吸纳进史传读本《南总里见八犬传》的叙事中。在金圣叹、毛宗岗、谢肇浙等小说评点家的影响下,曲亭马琴突破了《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历史叙事模式,将"虚实相伴""真幻结合""因文生事""以文运事"等叙事观念相融合,创造了全新的历史演义类小说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8.
纪传体正史《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记录的隋唐题材历史故事,为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依史以演义",存在六种情形:抄缀史籍,稍加润色;依史演义,扩充成章;剪裁合并,连缀成篇;据其一点,生发想象;偷梁换柱,背离史实;随意虚拟,自由创造。正史为历史演义小说的题材渊源和艺术源泉,但历史记录与小说叙事不可等同,史籍遵循实录原则,小说创作凭依想象、创造,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杨家将故事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在不同体例的文学作品中也多有载录,杨家将的爱国精神、团结精神在霸州及其附近地区至今仍代代相传,与其相关的丰富历史遗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霸州及其附近地区有关杨家将及其它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深入拓展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0.
清代小说     
清代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黄金时代。清人长篇小说数量空前,风格流派多样,最重要的是它与现实生活十分接近,不再只是描写逝去的英雄时代和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它把目光转向世俗的社会和平常的人们。明代的长篇小说从讲史发展过来,由主干而分支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它们都是描写超凡的英雄。只有短篇白话小说才叙写社会家庭的日常生活,描状市井俗人的行动口吻。唯《金瓶梅》是一个例外。《金瓶梅》第一次把短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