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恩娟 《考试周刊》2007,(46):50-51
静态语境观把语境视为一种客观存在,且先于交际而存在的、固定不变的常项,交际主体只是被动的参与者。动态语境观将语境看作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概念,语境会随着交际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语境观,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提出了认知语境观。该语境观认为语境是动态的,是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在交际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话语,听话人会从诸多假设中提取正确的选项。本文探讨了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语境观及影响其选择和构建诸因素。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语境教学的看法存在诸多歧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境教学观在实践中的运用。语境教学观实际是指作为以培养学生言语能力为宗旨的语文教学交际活动,必须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学观念,包括语境教学内容、语境学习法和语境教学法、语境评价法等方面外延。教学特点有真实性、制约性、伴生性及生发性等,教学途径有现场捕捉、生活引入、社会作课和语境模拟等。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语境教学的看法存在诸多歧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境教学观在实践中的运用。语境教学观实际是指作为以培养学生言语能力为宗旨的语文教学交际活动,必须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学观念,包括语境教学内容、语境学习法和语境教学法、语境评价法等方面外延。教学特点有真实性、制约性、伴生性及生发性等,教学途径有现场捕捉、生活引入、社会作课和语境模拟等。  相似文献   

5.
从动态语境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和静态语境观与听力教学结合的对比,对动态语境能否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并就如何培养学生对语境反应和重构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苏粤 《考试周刊》2009,(5):43-44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语境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翻译过程被看作是一个三元明示推理过程,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使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认知上互明,达成与译语读者的最佳关联是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语境观角度分析了关联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7.
朱励奋 《考试周刊》2009,(45):39-40
本文综述了中外学者关于语境的相关研究,从语境、翻译语境的概念特性入手,运用翻译语境观讨论了关注三种语境对准确翻译重要的作用。强调翻译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语境因素后选择最为贴切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语境教学观指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宗旨的对话型言语交际活动,必须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学观念,包括语境教学内容、语境学习法和语境教学法三方面内容。语境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具有真实性、制约性、随机性等特点,遵循目标需要、合作、得体、合理交往等原则,主要教学途径有现场捕捉、生活引入、社会作课和语境模拟等。Another  相似文献   

9.
吕媛 《双语学习》2007,(12M):22-22
传统语境观把语境视为静态的事物,将交际双方视为被动的参与者。认知语境观以解释话语,动态理解过程为主要目的。动态语境观与新兴的教育手段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关联理论都重视语境的研究。但前者是从社会文化角度,后者是从心理认知角度;前者注重的是广义的文化语境与具体的情景语境,而后者注重的是认知语境。认知语境观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话语的认知心理依据。注重社会文化角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话的隐含意义识解上可以用关联理论动态的认知语境观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从语言实际应用的目的出发,提到了广义的语境观,谈到了诸多语境因素,如实际情景因素、社会背景因素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语境教学观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实践价值。它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语境理论为指导,顺应语境变化,根据语境教学特点和语境教学途径,广泛运用语境教学法、语境学习法和语境评价法,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境教学观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实践价值。它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语境理论为指导,顺应语境变化,根据语境教学特点和语境教学途径,广泛运用语境教学法、语境学习法和语境评价法,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都重视语境因素对语言使用和语言意义的影响。前者对语境的分析是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分析,后者则主要通过心理认知角度来探讨。对两者的语境观进行比较,其目的不是比较他们的优劣,而是希望通过该比较加深对它们的了解以及对不同语境观在不同领域中的运用进行更适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的研究综合使用了定量和定性的教育研究方法,分别从数学理解的语境教学及实验研究等视角,对数学理解的语境观下数学理解的各个要素、语境化数学理解教学的过程、设计框架与策略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相关语境理论,探讨了语境的含义与分类、语境的功能、语用语境与翻译、文化语境与翻译等,对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语境的三维(交际语境、语用语境和符号语境)以及语境功能等进行了讨论,并从顺应论的角度描述了文化语境对译者选择不同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往对《文心雕龙》语境思想的研究多关注其语境适应论和静态语境的构成要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勰的语境思想是多维的而非单一的。在关注其语境适应论即纯粹语境观的同时应该结合《诏策第十九》和《谐隐第十五》等篇发掘其不纯粹语境观,即文化语境变异观。刘勰的动态语境观既指语境是语用过程中的动态变量,又指语境构成因素的情境变异;既指语用主体对言语交际诸因素综合体的认知状态,又指言语交际中主体客体交融过程中的语用综观。  相似文献   

18.
房红芳 《文教资料》2010,(22):39-40
传统语境观把语境视作静态的事物,是交际之前就确定的常项,交际双方被视为被动的参与者。认知语境观把语境视为动态的,在言语交际中是一个变量,以解释话语动态理解过程为主要目的。若将二者有机结合,能从宏观、微观、静态、动态的角度全面理解话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境观是动态的语境观。在外语教学中引入认知语境观,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静态教学观,从而实施以心理认知为途径的动态教学观,即通过语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外语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的言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交际意图,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关联理论及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境观来讨论语境与交际意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