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予了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反传统的、复杂的生括经验、对文学的高度的兴趣、超越时空的特殊的政治观念是形成略萨的创作观念的基础。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持有流氓之感,对自己的作品附加极高的自由主义思想,督查并介入社会现实是反映略萨的创作观念的要点。本文中,笔者从以上的要点入手对略萨及共创作观念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据《中华读书报》消息,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宣称,目前世界金融危机这样的“重大创伤”,会“大大促进”文学的发展,因而,文学创作的春天已指日可待。巴尔加斯·略萨是在西班牙南部塞维利亚省的奥苏纳做出上述表示的。  相似文献   

3.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之手。瑞典皇家科学院说略萨获奖是"因为他对权力结构制图学般的细腻描述和他对个人的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尖锐刻画"。  相似文献   

4.
巴尔加斯·略萨(Vargas Llosa,Mario)(1936~)秘鲁作家。《城市与狗》是作者根据自己少年时在军校学习的亲身经历写成。  相似文献   

5.
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11年6月底应邀在北京中国社科院作题为《一个作家的证词》的演讲。一走上社科学  相似文献   

6.
空间理论从兴起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文学的关系更是成为了关注的热点。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Vargas·Llosa)的长篇小说就契合了空间理论的某些方面。略萨的小说在涉及空间理论的同时也暗合了后殖民理论等,而空间理论本身所包含的权力空间、精神空间等也在小说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7.
巴尔加斯·略萨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对人们重新聚焦拉美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略萨以文学介入生活、介入政治,具有小说家与政治家的双重文化身份。他如一只啄食社会腐肉的兀鹫,用文学对抗社会黑暗、腐朽的独裁政治。在对拉美社会权力结构精细的描绘中,他以虚构小说的方式将理想与现实两个世界对举连通;从而在立体的艺术世界中,扫荡着现实社会生活的荒谬,呼唤人类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巴尔加斯·略萨既秉承了传统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观讲述故事 ,又借鉴了多种现代叙事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创作“立体”小说。为此 ,从“植根于现实”、“钟情于讲述故事”和“致力于现代性叙事”三方面 ,逐层递进剖析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小说 ,力求对略萨的小说创作观做一个总体的勾勒。  相似文献   

9.
巴尔加斯·略萨“生存意识”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拉美文学“干预现实与政治”的传统影响。这使巴尔加斯·略萨认识到作家应通过文学作品对现实加以描绘和谴责,唤起人们变革现实的勇气和希望。因而他自觉地秉承了作家对社会的道义责任,试图引起大家对人们生存状况的关注;其次是深层无意识动机的激活。巴尔加斯·略萨和母亲曾被在家中表现如同暴君一般的父亲遗弃。他的弑父欲望一直潜伏在无意识深处。后来他对人民生存的现实不满使一直深藏在心中的弑父情结在无意识中被激活,并有了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释放途径;最后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熏陶。巴尔加斯·略萨对西方各种流派的人本主义耳濡目染。他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找到了个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据《北京青年报》消息,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应邀在中国社科院作题为《一个作家的证词》的演讲,这位75岁的老人,声音洪亮,演讲时不用稿子,兴奋地滔滔不绝。中国作家莫言、阎连  相似文献   

11.
《世界末日之战》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代表作。文本以卡奴杜斯战役为背景,描写了以巴西政府为代表的世俗化天主教与以卡奴杜斯人民为代表的原始基督教之间的冲突与战争。通过对该小说的文本细读,结合考查其社会历史背景,该论文研究了书中的基督教思想,即世俗化的天主教与原始基督教之间的冲突与斗争,揭示了卡奴杜斯人民失败的原因--基督教思想的极端化与非理性化。  相似文献   

12.
巴尔加斯·略萨"生存意识"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拉美文学"干预现实与政治"的传统影响.这使巴尔加斯·略萨认识到作家应通过文学作品对现实加以描绘和谴责,唤起人们变革现实的勇气和希望.因而他自觉地秉承了作家对社会的道义责任,试图引起大家对人们生存状况的关注;其次是深层无意识动机的激活.巴尔加斯·略萨和母亲曾被在家中表现如同暴君一般的父亲遗弃.他的弑父欲望一直潜伏在无意识深处.后来他对人民生存的现实不满使一直深藏在心中的弑父情结在无意识中被激活,并有了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释放途径;最后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熏陶.巴尔加斯·略萨对西方各种流派的人本主义耳濡目染.他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找到了个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开创的"结构现实主义"注重在篇章结构和语言结构上进行大胆而成功的试验,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多种层次上立体地反映真实的现实,展示现实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14.
陈然 《初中生》2011,(23):12-14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说,作家是现实的敌人。这句话写在他那本有名的《给一个青年小说家的信》一书中。写作文跟当作家当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就像一个刚学唱歌  相似文献   

15.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以创作手法的创造性和创作主题的批判性吸引了中国的读者和文学评论界。中国对这位拉美作家的接受及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政治化译介的接受阶段、先锋式建构的研究阶段和多维度解构的评述阶段。  相似文献   

16.
10月7日秘鲁(西班牙)人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获文学奖时,我正在很远的乡下,看一个古镇的老街。这条叫河坝街的老街保存如此完好,出乎我的意料。但政府已经动过折迁的念头,因为这块地很值钱。  相似文献   

17.
《绿房子》是结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最好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一反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 ,把多条故事线索切割成多个“情节小块”打乱顺序穿插起来 ,使叙事时间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物理等学科的进步,为福柯“异托邦”空间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长篇小说创作不仅描述了众多不同性质的空间,而且契合了“异托邦”空间理论的某些方面.理论结合文本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创作技巧,也印证了“异托邦”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狂人玛依塔》是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一部长篇小说,而《莽丛中》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一篇短篇小说,两篇小说都采用了调查实录的叙述手法,都不以时间为序,而采用多人眼中的事件呈现为结构方式,使事件真相扑朔迷离,但人物、事件却因之丰富、立体。同时又由于创作理念的不同,他们又在相似的叙事艺术中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丁美洲大陆上发生的“文学爆炸”中,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无疑起了巨大的催爆作用。自从1963年发表成名作《城市与狗》以后,他几乎每隔三、四年便有一部长篇小说问世,每部小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绝无雷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