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我国中药产业1985-2010年的职务发明专利及非职务发明专利,分别按有效与失效情况、复审情况、产业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践中,职务发明人的署名权被侵犯、职务发明人无奖无酬、有奖无酬、企业职务发明制度不规范等情况屡见不鲜。职务发明纠纷多发于权属和奖酬,纠纷多与劳动用工有关,发明人权益难以保障。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职务发明条例草案》中有关于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的规定,行政执法的主动性让权利人比较快捷方便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公权力在阳光下行使也不会加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负担。建议修改条例中的个别条款,列明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救济途径,增加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规定,力求在保护职务发明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在职务发明人的权益和单位的权益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3.
张伟  祝红霞  曹丹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254-255,261
为应对"痼疾"已久的职务发明问题,本文建构了类职务发明制度。文章首先从评析现行的职务发明制度入手,通过理论分析,比较研究,最终提出了类职务发明的制度假设。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职务发明奖励报酬制度与单位经营的冲突、奖励报酬制度分散、奖励报酬金额及分配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通过法律途径保障职务发明人获得奖励报酬的基本权益,对表现优异的单位和职务发明人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审议通过正式的《职务发明条例》作为保障职务发明人基本奖励报酬的主要依据;单位与职务发明人关于奖励报酬金额及分配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参考德国《雇员发明法》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量化许可费率、发明比例、发明者贡献度、估计价值等相关参数,分不同情况对奖励报酬金额及分配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5.
职务发明共有制──对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专利法把发明创造划分为两类:一是职务发明创造,它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而完成的发明创造;二是非职务发明创造,它是除职务发明创造以外的发明创造。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其专利申请权及申请获准后的专利权归发明创造者所有,这一问题现在没有什么争议。对于职务发明创造,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单位拥有申请权以及申请获准后的专利权。这种规定是否最好?比如发明创造人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搞出某项职务发明创造,但单位不同意申请专利,自己又不实施或转让,而发明创造人不能申请…  相似文献   

6.
一、现有的专利制度缺陷造成了诸多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权属纠纷目前,现有的《专利法》关于职务发明创造界限的规定,既有职务发明创造涵盖范围过宽的问题,也有难以区分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困难。因而,造成了诸多专利权属纠纷。1.本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的却申请了个人非职务发明专利。照现有《专利法》的规定,有些职务发明者,将本属于职务发明的创造成果,却以个人名义或者以自己的爱人、子女、兄弟、姐妹甚至父母、岳父母的名义,申请了个人非职务发明专利,给日后的专利权属纠纷留下了隐患。2.单位同意将职务发明创造让渡于职务发明者个人,申请非职务发…  相似文献   

7.
职务发明成果归属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职务发明成果的归属直接影响到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我国科技发展的速度。本文从我国《专利法》对职务发明成果归属的相关规定入手,分析了现行规定产生的现实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职务发明成果归属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8.
蒋逊明  朱雪忠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5):113-118,F0003
职务发明的界定及其专利权归属一直是理论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我国专利发展现状,根据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机制,提出了重构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1.职务发明与相关专利报酬: 根据《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是指发明人在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发明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虽然与发明人的本职工作无关,但是属于在执行单位交付的其他任务时所做出的发明创造;主要依靠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1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10.
张伟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169-173
目前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不尽如人意,职务发明作为科技进步的核心领域获得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其中职务发明的制度供给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提出要改革现有的职务发明制度,另有少数学者持反对观点,本文收集整理了有关的研究成果,为相关理论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日本自2005年新《特许法》开始实施主要针对雇员的职务发明激励制度,激励雇员的创新积极性和通过技术研发将智力成果市场化的商业行为。本文对包括权属界定上的精神激励和报酬分配中的物质激励在内的日本职务发明激励制度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分析了近年来日本在职务发明中实行雇员激励制度后取得的成效,并由此提出完善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明创造越来越多地依靠团队协作完成,单位作为组织和资金、人员、场地、设备等的提供者,在发明创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就是调整、平衡发明人与单位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如何激发发明创造积极性、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正是该制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本文借鉴国外知识产权强国的经验,在考察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的四点构想:合理确定职务发明范围、优先保护发明人原始权利、扩大合同优先原则适用范围、实现发明人与单位之间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3.
职务发明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尤其是对职务发明带来的现实利益的认识,有关职务发明奖励报酬的争议也日益增多。为了调动职务发明人的积极性,提高职务发明的产量和质量,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职务发明收益分配制度。我国已有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了职务发明人奖励金额和报酬比例的最低限度,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涉及职务发明奖酬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很多,呈现出层次不一、规定不同、缺乏体系与整合的基本情况,实际执行的效果不佳。本文从我国职务发明制度发展状况调研结论出发,梳理当前我国职务发明奖酬制度建立及其与其他国家职务发明制度的比较,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在完善职务发明奖酬制度中的理论原理,对职务发明奖酬机制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职务发明专利归属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发明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中外职务发明定义、归属模式及职务发明人报酬等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专利法》的进一步修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完善职务发明奖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科技创造财富和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为了鼓励职务发明创造,完善激励技术创新机制,国内外知识产权法规都有对职务发明奖酬或者补偿的规定,并出现了逐步提高提取奖酬比例和补偿费用的趋势,这也就为我们完善职务发明奖酬带来了诸多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职务发明创造及专利权归属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华 《科研管理》1999,20(5):46-50
职务发明创造的完成主体是职务发明人。它是发明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完成的发明创造,体现了单位与发明人两方面的意志。我国现行《专利法》以“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作为职务发明创造的判定标准不合理:把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只赋予单位所有的规定也不符合公平原则。笔者认为,对于职工“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非单位交付任务完成的发明创造,一般应确认为是非职务发明创造;而对于职工“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应确认其专利权归单位和发明人共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我国在历次修订专利法过程中对职务发明相关法条的修改情况。总结各发达国家通过立法保障职务发明人权益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职务发明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2015年公布的专利法修改草案对职务发明相关法条修改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新时期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激励机制的有效性,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源头的高校,如何更好地发挥创新和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引领作用,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到成果转化中来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入分析四川高校在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案情简介 1996年9月19日,北京路翔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路翔公司)与苟某原工作单位新疆农垦包装总厂签订协议,借调苟某到路翔公司工作至1998年8月31日.借用期间,路翔公司支付苟某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并向新疆农垦包装总厂支付苟某的养老保险金及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20.
张琍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7):64-65,72
在未来的科技和社会发展中,职务发明在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建立合理的职务发明产权激励机制是促进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职务发明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