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文练笔,开辟了阅读和写作的通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教学中,利用文本资源,以随文练笔的形式紧抓读写结合,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其识。然而,在一些课堂上,随文练笔重形式,轻实质,成了走过场。教师选择练笔点比较随意,指导练笔时浮光掠影,交流练笔后不了了之,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提升。笔者认为,这是教师没有深入思考随文练笔的结果。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课堂上为什么练?练什么?怎样练?练到什么程度?通过哪些方法来达到预期目标?这些教师都该心中有数。随文练笔只有在明确的目标的指引下,找准训练点、方法,才能随风入夜,润物无声,收获精彩的练笔成果。一、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练笔点要精准 借助随文练笔的“东风”,让文本语言增值,迁移表达方法,能使学生的言语技能之花盛开。教师作为春天的使者,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具有读写结合的自觉意识,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细致地研究课程标准—每一学段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什么;深入地研究文本——根据文本特点,可以寻找到哪些随文练笔训练点;全面地研究学情—哪些训练点才是适合学生的最佳选择。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既遵循课标要求,又善用文本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练笔点的选择才精准,才实在。  相似文献   

2.
<正>随文练笔作为打通阅读与写作通道的重要策略,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但在有限的课堂中,学生在越来越多的练笔中,语言表达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甚至出现了低效、无效的尴尬现象。一、随文练笔低效现状的描述1".隔靴搔痒式"——练笔笼统空泛面对记人类或者抒情类文本,教师在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总是习惯性地安排总结性的随文练笔: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心中涌动着怎样的话语?学生看似埋头奋笔疾书,其实语言空洞,如同隔靴搔痒。例如,在教学《永远的微笑》时,学生都被叶欣的精神所感动,学生在总结性话语中都出现了相似率极高的"叶欣您真伟大"等套路式的语言。这种随文练笔,学生只是将课堂中的发言进行逻辑性整理,语言上并没有获得本质的提升。加之由于时间仓促,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形式的设置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障碍,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双丰收。随着随文练笔的价值被广大教师认可,其在阅读教学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达到每课必练的程度。但客观上,学生的习作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随文练笔一直在高耗低效的尴尬境地中徘徊。一、症状呈现: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病症根结1.标签式的升华性练笔,流于形式很多教师习惯性地在课文教学结束时安排总结性的随文练笔,设置诸如你想对文本中人物说什么,读了文章你有怎  相似文献   

4.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两个主体,读和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语文教学中实施随文练笔,能够让阅读教学锦上添花。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美文随文仿练;结合趣点随文练笔;体会情感随文续练;以说促写随言练笔;课外阅读拓展练笔,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文练笔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的功能,是一种读写一体、形式灵活、操作方便的读写结合新形式,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因文而异,拓展学生的练笔空间,为学生广开"写"路,让他们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  相似文献   

6.
随文练笔作为打通阅读与写作通道的重要策略,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但在有限的课堂中,学生在越来越多的练笔中,语言表达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甚至出现了低效、无效的尴尬现象。一、随文练笔低效现状的描述1".隔靴搔痒式"——练笔笼统空泛面对记人类或者抒情类文本,教师在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总是习惯性地安排总结性的随文练笔: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心中涌动着怎样的话语?学生看似埋头奋笔疾书,其实语言空洞,如同隔靴搔痒。例如,在教学《永远的微笑》时,学生都被叶欣的精神所感动,学生在总结性话语中都出现了相似率极高的"叶欣您真伟大"等套路式的语言。这种随文练笔,学生只是将课堂中的发言进行逻辑性整理,语言上并没有获得本质的提升。加之由于时间仓促,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开展随文练笔,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抓手。在有限的课堂上根据不同课文内容,结合思维活动方式,尝试设计多样随文练笔形式,是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  相似文献   

8.
随文练笔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的训练特点。对于促进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却不能恰当把握随文练文有效的训练时机.对于选取“练笔”的时机随意性较大。如此则不能达到应有的练笔效果。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捕捉随文练笔的时机呢?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开展随文练笔,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抓手。在有限的课堂上根据不同课文内容,结合思维活动方式,尝试设计多样随文练笔形式,是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表达能力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以从文本范例中提炼出有效的范例资源,习作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似乎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很多教师都将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但遗憾的是很多课堂中,教师的随文练笔呈现机械训练、随心而欲,似乎每节课不进行练笔实践就不能顺应教学理念的转变。本文提出要回归本源,随文练笔落在实处;依序而行,随文练笔凸显要点;参透文本,随文练笔设定焦点。  相似文献   

11.
随文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学习文本之后进行写作小练笔,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学习课文的有效程度,让学生通过随堂写作小练笔得以发挥运用。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随文练笔可以提高老师上课效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在指导高年级学生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中,笔者发现,教师出现指导随文练笔方法单一,学生存在练笔前方法掌握不到位,练笔时选材思路狭窄等问题,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将围绕高年级语文课堂如何指导学生随文练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写结合的随文练笔形式经常在语文课堂中出现。那么,怎样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学生练得适时、练出效果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衔接生活,有话可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是写作的一种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笔者观摩了同年级组教师执教的《烟台的海》一文,  相似文献   

13.
<正>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已经成为一种常见而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它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能在课堂内帮助学生从阅读者转变成创作者,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见,随文练笔是阅读和写作的完美结合,是语言实践的有效手段。基于随文练笔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读写结合的课堂练笔必须精心设计,不必追求每课必练,要达到  相似文献   

14.
<正>崔峦老师的《落实新课标,变"四个不足"为"四个加强"》指出:"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注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增加结合阅读的小练笔。"随文练笔作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点睛环节,它既可以取其法,又可以用其材,已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依托文本,找准练点,将阅读和习作巧妙融合的随文练笔将使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水到渠成。一、抓住经典,巧设练点"练点",即随文练笔的设计点,也就是学生的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5.
自新课程改革后,小学作文教学方式随之发生一 定变化,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对学生开展“随文练 笔”,借助“随文练笔”来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小学 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开展探究。  相似文献   

16.
随文练笔是阅读与习作的桥梁,既服务于阅读感悟,又有利于训练表达,已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出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缺乏必要的引领,学生的表达能力始终不见提高,随文练笔因此进入了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怎样让随文练笔走出低谷呢?我认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语言、写作技巧,跳出文本的窠臼,构建随文练笔的高效课堂,让学生习得言语技能,真正实现"读"与"写"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7.
近期观摩了不少课例,发现大家的一个共性,课堂上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较多的随文练笔,小练笔成为“光明的尾巴”。不时还会出现一些随意让学生写一写诸如“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对人物说说你的心理话”等低效的练点。可见随文练笔,随意不得啊。对于怎样找准读写训练点,让学生练得适时,练得适当,练出效果,是一个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好好去探讨的话题。下面就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现行人教版的中段阅读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的文章,而且也提供了许多可以补白、延伸、迁移、仿写、改写的点。一时间,随文练笔成了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在各类公开的教研课中,教师们不约而同地安排了随文练笔的内容。但是,是不是只要有随文练笔的内容就真的能取得已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效果呢?不尽然,从学生本身的学段特点来说,随文练笔有许多的困难;对于许多教师来说,设计练笔时也出现了为形式而写、指导不到位、评价不及时等现象。让随文练笔的有效性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19.
<正>随文练笔也称课堂小练笔,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内容的生发或语言表达形式的迁移而进行的一种微写作训练。这种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之间的壁垒,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得读与写的结合相得益彰,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虽然也注重读写结合,无奈为了让位于读和说的训练,对于随文练笔只是蜻蜓点水,以期形式到就行,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如何进行随文练笔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有吸收才有倾吐。随文设练是巧妙地依据文本资源进行一种短快的写作训练,难度小,负担轻,学生兴趣浓,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及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为主,读中练写,写中促读,读写相得益彰。随文练笔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符合学生写作心理。那么平时教学中,我们有哪些随文设练的有效形式呢?一、聚焦典型,仿写练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