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函数值域是函数的三大要素之一,有许多文章对函数值域的求法作了专门的分类和探讨,其中有一种十分常见的方法是“逆求法”.笔者认为从本质上讲逆求法有所不妥.本文将从函数值域概念入手说明“逆求法”的不当性.并通过几个例子说明值域概念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形如f(x)=√k1x-m1+√m2-k2x的函数最值的求法多种多样,但缺乏一种统一的求法.本文林三角代换出发.探讨了此类问题的统一求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与直线相关的四个最值的统一求法.  相似文献   

4.
在前几年的高考中,对于数列的考查,经常性的两个问题是:(1)求通项,(2)求和.这两个简单的问题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风光渐渐退去.新高考对于数列的考查也逐渐渗透了新的考查方式.特别是福建省的高考,近年经常出现对数列前n项积的考查.通过类比联想,我们猜想数列前n项积的求法应该可以类比于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通常的技巧为:(1)倒序相加;(2)错位相减;(3)裂项相消等方法.那么数列前n项积的求法是否也有这样的一些技巧呢?下面对两种数列前札项积的求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是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求法的基础.对其常见解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函数解析式是研究函数的基础,其求法在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中层出不穷.下面结合2009年部分中考试题,谈谈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空间距离的求法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由于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都需要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来解决,因此掌握点面距离的求法是重中之重.下面通过一道例题的多角度思考,来探讨其解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讨论了一元多项式最大公因式的求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给出了一个下三角矩阵的定义,并讨论了此矩阵与Vandemonde矩阵、Riordan矩阵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得出一类发生函数的求法.  相似文献   

10.
两线段的比是几何《相似形》一章的重要知识点,探索多种求法对发展数学思维很有好处,下面以一例介绍五种求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讨论了形如A-1B或BA-1的计算问题,并给出了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Hermite矩阵A,给出了一种比Schmidt正交化方法更简捷的方法,去求酉矩阵U,使U~H AU成对角矩阵。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般矩阵特征值的性质、求法、证法及一类特殊矩阵的特征值的求法,讨论了实对称矩阵有关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性质,以及正交变换化实对称矩阵为相似对角形矩阵,利用矩阵的特征值证明及求解行列式和矩阵。  相似文献   

14.
讨论规范正交基的求法.给出了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n维欧氏空间Rn的规范正交基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一个求解矩阵连乘积的最优计算次序的自底向上算法,可以求出连乘矩阵的加括事情方式和最小计算次数.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多项式算法O(n3).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由 n 阶方阵 A 的一次伴随阵 A 的若干性质导出一次准伴随阵 A 和类似性质。讨论了 A 与 A 在秩为 n 和1两种情形的特征值、特征向量与 A 的特征值、特征向量之间的关系。给出并证明了高次伴随阵 A~((m))和准伴阵~((m))■A 的计算公式及其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Nullor网络的拓扑分析———树植计算法 ,可以生成符号网络函数 .在Brayshaw拓扑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用纯Nullor网络生成Nullor网络中Nr 和Nc 网络的完全树及基本树转换符号的方法 ,从而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节点导纳矩阵行列式及其代数余子式的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CPA矩阵法用于多组份同时测定的条件选择,即测定波长、波长数目和标准混合溶液数目的选择,提出了四条选择原则。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条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大。用于NO_2~和NO_3~混合体系的同时测定,所得结果满足微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有理数域Q上矩阵的周期性的研究,得到了其为周期矩阵的一个充分条件,并由此给出了有理数域Q上的矩阵为周期矩阵的一种简易判别法,此法避开了繁难的求特征值和每个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来判定矩阵能否对角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相干态和正规乘积对谐振子任意次幂坐标算符X^^1。矩阵元进行了讨论,导出了计算X^^1矩阵元的一般公式,为处理谐振子的微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