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知”、“无欲”、“无为”,他将这些主张建构为一个以“道”为基础的哲学学说。“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是在对立中运动。所以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就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基本精神就是统治者要尽可能的少去干扰人民,让人民自由发展。烦苛的政令,无端骚扰国家、人民,是极其有害的。“小国寡民”是老子用以解决时代迫切问题的总体性方案。老子政治哲学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人民性。它在客观上有着抑制封建暴政、减轻人民疾苦的作用。老子的政治辩证法为人们观察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辩证思维方式。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无为是道的自然本性.无为思想有丰富的内涵,无为是对顺其自然、无欲、无事、清静的概括.老子政治哲学内容丰富,无为而治是其核心,包括君民和谐、愚民为术、反对战争、否定暴政、小国寡民等内容.老子政治哲学是古代治国理论和哲学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政治,其思想精华至今仍保持着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老子认为要治理春秋末年混乱的社会状态,必须实行“无为而治”的 方针,以此对抗儒家“克己复礼”的政治主张。他赋予“道”、“无为”新 的含义,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老子治国韬略的重点在于教 育统治阶级本身,约束统治阶级,提高其自身的素质。“无为而治”是 老子思想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 老子的思想有两重性,他的“小国寡民”主张引导人们逃避现 实、放弃斗争,这违反历史发展的规律。但老子仍不失为伟大的杰出 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4.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李白世界观与老子哲学,李白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老子由天道自然进而推论人道和社会,提出了功成身退的政治观和无为而治的社会观。这一切,李白都有所继承和发扬,虽然不以哲人的面目出现。老子美学是由其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引伸出来的,而“道”所具有的根本特性就是顺应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根据这个特性,不难看出,老子美学本质上是指自然无为的原则支配着一切美和艺术现象。李白的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心心相印,如大美,自然美,无言美,阴性美。  相似文献   

6.
一、课堂无为管理的特点“无为”是老子提出的一种政治主张和处世策略,它是道家学说的精髓,体现了老子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周王室日益衰弱,诸侯争雄,战乱不休,社会处在大动荡大变革之中。面对诸侯暴虐、强权纷争、民不聊生的景象,老子认为社会上的一切纷扰祸乱都是由统治者“有为”造成的。因此他提出“清静无为”、“无为而治”主张。老子提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事物发展态势,尊重自然规律,其目的是达到“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立身处世的态度,“无不为”是不…  相似文献   

7.
<正>在老子的政治哲学中,"无为"是一个涵盖深刻意义和博大智慧的哲学词汇,其方法是以顺应自然为原则,顺天应人是国君治国理民的纲领。这种充分尊重民意、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政治智慧,与今天提出的"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不谋而合。同样把它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就是相信和依靠孩子的智慧管理班级,是顺应孩子的发展要求的。"无为而治"是用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无为"绝不是班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最简要有力的人生哲理就是“无为”“,无为”虽然也是一种处事的方法,但在很大程度是针对“君人”而言。试结合老子的整体哲学理论体系,从老子“无为”思想产生的原因、内涵、意义以及与孔子的“无为而治”的比较中,解析老子“无为”思想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9.
“无为而治”是老予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以老子天道“自然”观为基础,可以看到“无为而治”的本真内涵是“自性而然”。在此论域下,“无为而治”区分为两个维度——上者的“无为”和下者的“自化”。“无为”与“自化”一体两面,共同构成了“无为而治”的本真意蕴。  相似文献   

10.
“无为而治”是老子社会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主要有两层意义:首先它是道法自然的引申。他认为天道与人道,相殊而相通,主张以天道统摄人道,既可使天道与人道统一,又可使社会关系和谐,造成一个人人处于自化、自正、自富和自朴的境界,绘制出他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蓝图。第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求在客观中显现主体的能动性,人的客体化,主体的客体化,给人以最佳定位,通过贵柔、柔弱胜强之途,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这正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体现。可见“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理性自觉的思维方法,自古以来便深受重视,其“无为而治”被喻为“南面之术”而宝之,是很自然的。当今人类面临着天道与人道关系的种种问题,自可从中受到启迪,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用特别的方式关注着国家的治理、人民的安危。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是"道",道的核心基础是"无为","无为"是老子政治思想中的精髓,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无为"看作无所作为。老子试图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的治国效果,体现了"道法自然",即顺应自然的发展,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其实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管理的技巧,生命的智慧,对班主任工作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唯物论思想,是在和主张“天地万物以无为本”的唯心论(魏晋时期)、主张“神不灭”的宗教唯心论(南北朝时期)作斗争中发民起来的。在魏晋时期,曾经有过一阵注解“易经”和”老子”的运动,他们吸取了老子书中“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孔子思想的注解。这运动代表了当时的豪门世族的要求。他们想把当时整个政治放在豪门世族手中,使君主“无为”,仅仅成为他们的工具。这个要求反映在哲学上便成为唯“无”哲学。它的代表人是何晏、王弼、荀粲等。他们曲解老子哲学,只提到“有生于无”,故意丟掉”有无相生”,并从而认为”无”是老子思想的中心;同时又说“圣人体无”,认为孔子也是以“无”为中心。何晏以这个意义去注解“论  相似文献   

14.
试析老子“道“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是老子的思想基础。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道"指规律性;"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成与败,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成为改造世界借鉴的方法论,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定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最为当代学者所病诟,被认为是消极,因循、保守、颓废和无所作为的混世哲学。很少有人对他的政治思想进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从而造成了对他政治思想的不少误解。过去对老子政治思想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①缺乏历史的观点,即对“无为而治”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缺乏深入地了解。“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自然经济条件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政治上的必然反映。②缺乏思辩的观点。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一个哲学思辩意义上的政治命题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实践性的施政纲领,无为和有为是对立的统一,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我们对此不能作形而上学的机械理解而要进行哲学上的思辩。③缺乏系统地分析。我们认为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与他的天道观、养生观、伦理观以及认识论等有密切联系,是他理论体系的一个合理的组成部分。不从他的理论体系出发而只是从一些孤立的政治命题出发,是很难对他的政治思想作出正确而公允评价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老子哲学的矛盾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道论包括两部分:一是本体论。这是他哲学的逻辑起点,也是无为论的依据;二是辩证法,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论证了道的存在又说明道的内容和功能。并为人们遵循道的必要性提出忠告。无为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其论证的目的和对象,可算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主张(这两项一直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由无为论而下守弱论是他的方法论。涵括兵法。权术、处世之道。另外老子的认识论通过自己体认道的途径,告知人们泯智的作用。不仅为道论涂上一层神秘色彩。也为无为论又打下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17.
陈霞  常理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20-21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并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要在不受强制力量控制的自然状态下,通过“无为”的途径和方法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身处乱世,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剖析,不仅提出了解决社会危机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他提出的自然哲学思想、人性论思想、伦理道德思想都是为了论证“无为而治”的合理性而服务的.本文将就此对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作清晰而全面的诠释,以加深对老子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老子哲学是政治哲学。老子所关注的对象是社会,而不是自然界。老子的政治哲学包括反对智慧和仁义,无为而治,谨慎地对待战争,主张国与国之间的谦下和友好,“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富于道德教育思想的经典,其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尊道贵德,道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无为"是《老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其哲学理论根据是它的"天道自然无为"的宇宙观,其政治思想基础是它的"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观。《老子》所提出的道德行为规范,其合理因素经过批判地改造之后,对今天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