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时代呼唤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成为名师。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迫切需要名师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名师的时代。一位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最终成为名师,有没有一般的规律可循?笔者通过透视一些全国著名教师和身边名师的成长轨迹,揭示了名师共  相似文献   

2.
李万忠 《甘肃教育》2011,(19):24-24
何谓“名师”?顾名思义,名师就是有名气、有名望的教师,他们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每个名师成长的经历不尽相同,但他们身上有着诸多共性。  相似文献   

3.
名师成长的实质是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化高度发展过程,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过程。名师的成长,体现了周期性与阶段性规律、共生性与复杂性规律,也表现出师承效应与转益多师规律以及马太效应与期望激励等诸多规律。影响名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很多,解读名师成功的人生轨迹,研究名师的成才规律、影响因素与机制,感悟名师的人生智慧,对探索富有成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与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甘泽杰 《青年教师》2009,(12):31-32
校以师名,师助校名,交相辉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校造就名师,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的基础。正所谓“以名师建名校,以名校育名师。”纵观名师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名优教师的成长是有其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5.
开展中小学名师成长路径研究,目的是探寻名师成长规律,为立志成为名师的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提供经验和借鉴。通过采用文献研究、个别访谈等方法研究发现,中小学名师成长有一定的规律,即名师的成长是名师对基本规律的高度认同与坚守,显现着不同于一般教师的成长自觉。名师是自身修养、岗位锻炼、名师指点和组织培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语文名师独"特"在何处?有没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我们能否从名师成长的轨迹中得到一些借鉴?带着这个想法,笔者查阅了许多名师的发展资料,如钱梦龙、于漪、李吉林、于永正、赵谦翔、程翔、胡明道、李镇西等,发现这些名师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他们的独特不在于上天的特别眷顾或者天生的奇异才能,而在于他们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真诚的爱心,对事业的执着,善于反思,善于实践,不断探索,提高自我。  相似文献   

7.
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反映了他专业发展的逻辑。无数位优秀教师、教育家的成长轨迹,便汇聚、呈现出教师成长的规律。本刊2012年特设“走进名师”栏目,并将陆续推出一批反映近年来在基础教育和教师培训中颇有影响的名师、名家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历程的文章,以飨读者。我们期望通过这个栏目,使广大青年教师能够从名师的成长经历中获得启发,尽快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定位,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和感悟中实现专业提升。  相似文献   

8.
陈俊 《中小学校长》2012,(11):12-15
一流教育需要一流师资。名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名师是教育的旗帜。名校育名师,名师扬名校。近年来,名师现象及名师的成长与培养规律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探寻名师成长的轨迹,对名师现象、名师的成长经验、名师的教学思想及名师的培养策略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构建名师文化,发挥名师资源的优势及名师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促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转变,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促进基础教育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名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反复实践、不断创新提高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各层级的名师专业成长的轨迹有许多共性的规律和特征。在现实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本土化、草根化、个性化的名师专业成长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更能对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激励作用。《威海市“四名工程”文库》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0.
时间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已经从教15年的我,总想着为学生的成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成为高沛沛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之后,我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一次工作室集中学习,高老师向我们推荐山东潍坊韩兴娥老师的作品《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大家读得非常有兴致,阅读完并进行后期交流后,我们几个和高老师一起去山东潍坊参加了"韩兴娥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回来以后,在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读《中国语文人》一书,在敬佩21位“中国语文人”的同时,情不自禁地思考: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无论教师个体还是教育管理部门,了解一下名师成长足迹,分析一下名师成长案例,探究一下名师成长规律,这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等,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名师人生     
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路有多远?有没有捷径?遵循怎样的规律行进?这本书中的40多位中小学名师用生动的笔触,向读者讲述自己成长中带有标志性的故事,阐释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透过这些  相似文献   

13.
歌德曾说过:世上最艰难的工作是什么?思想。关注名师的成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是他们共同的品质。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我们从教书匠向名师进发的必由之路,是时代向每一位教师发出的召唤。思想源于学习。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唯有学习能让人提升自己的思想,迸发出新思想的火花。学什么?一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智慧的结晶,《诗经》《论语》《史记》等是其代表。此外,如《道德经》《冲虚经》《增广  相似文献   

14.
我常常思考名师成长问题:究竞什么是名师成长的核心因素? 最近,我把思考的结果聚焦在名师"行走"的方式与速度上.于是,脑海里冒出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诗句来:人是一支队伍.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江苏教育》(教师发展),一份关心教师发展的好期刊,一份表达教师心声的好期刊。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两个栏目——"对话名师"与"成长故事"。与名师对话,从名师的教学主张到其教育思想,我都一一拜读、感悟、尝试理解,以其为学习的楷模,激发自身发展的动力。"成长故事"是一个个普通教师成长发展的轨迹,其专业成长、用心育人的故事让我感动。教育生涯虽有限,但其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谁都渴望戴上名师这顶美丽的花环!但名师该是什么样?名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 以笔者为例,大学毕业转眼间已有16个年头了.想想刚刚从教时,虽然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但是还是战胜了困难,创造条件,顶住压力,通过个人努力取得外部支持,并且较快地适应教师职业,现在成长为连云港市首批名师之一.总结自己的成长规律:一是名师的理论功底--要时刻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身教育理论修养,从而懂得教育规律;二是名师的时代修养--要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教改信息,自觉适应国内外教育发展需要;三是名师的成就所在--要明确教改的实质,更好地成为教改骨干;四是名师成为研究型教育家的关键--要提高教科研兴校的意识,改变自身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十余家媒体采访、刊登了中国矿业大学首届全国教学名师于洪珍教授的“真爱无边、四十余载痴心于教”的事迹。本文的两位研究人员以“专业成长”为题,以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性为线索,深度挖掘、分析于洪珍教授成功的内、外部因素,试图通过这个典型案例来探寻高校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名师培塑的方法、途径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谢艳花 《班主任》2020,(3):8-11
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中,我总是在思考:怎么让孩子们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如何开展班级管理,让班集体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温馨港湾?如何激发孩子们的潜能,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慢慢地,我发现: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与特点,释放孩子的生命潜能,陪伴孩子的生命成长。而这份陪伴,需要我们付出所有的爱。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成长与成才,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引领学生的全面成长,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怎样自主促进专业能罚尽快成长呢?在城区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现状抽样调查和"追寻名师成长轨迹"的深入调研中,我们找到了问题的主要答案之一。一、专业目标和专业规划的现实反差及思考对443人的调查发现,"个人专业发展最高目标"显示:共有71.11%的教师有明确的专业目标(学者型教师占38.83%,学科带  相似文献   

20.
杜华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6):107-108
2003年以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十余家媒体采访、刊登了中国矿业大学首届全国教学名师于洪珍教授的“真爱无边、四十余载痴心于教”的事迹。本文的两位研究人员以“专业成长”为题,以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性为线索,深度挖掘、分析于洪珍教授成功的内、外部因素,试图通过这个典型案例来探寻高校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名师培塑的方法、途径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