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何英 《科教文汇》2008,(5):141-142
曹操是三国时的重要人物,许邵对他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用,是他成就帝王霸业、鼎足三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以现代视角,用组织行为学的领导理论分析曹操用才战略,包括:用人目的、用人原则、用人方法,探讨曹操用才战略的成败得失,力求对当代企业人才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人生四条路     
人生之路.有人走对。有人走错,大致有四条:吕布猛战三英.为世人景仰,谁知有勇无谋.误入“见利忘义”之途。为了攀升.先后杀丁原和董卓两大上司.以致袁氏不肯留,降蜀后,趁刘备攻打袁术之际.夺了他的地盘。被曹操活捉后.坦然投诚,前车之鉴.曹操立刻杀了吕布.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三国时的重要人物,许邵对他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用,是他成就帝王霸业、鼎足三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以现代视角,用组织行为学的领导理论分析曹操用才战略,包括:用人目的、用人原则、用人方法,探讨曹操用才战略的成败得失,力求对当代企业人才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有人给你介绍一个历史人物,说他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以非凡的机智勇敢从乱世中"突出重围",你一定会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然而,千百年来,这个"英雄"却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人们习惯戴有色眼镜看他,并给他贴上各种名不副实的标签。谁这么倒霉?这个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曹操。大多数人与曹操的相识,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三国演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04,(8):11-11
三个公司,三个大老板:曹操、刘备、孙权,如果你是职员,你愿意在谁的手下干活?也许可以做个网上投票,倒尔先不要急着回答。因为问题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郭嘉被曹操叫去面试,出来后自言自语:“真吾主也。”因为他觉得曹操有实力,有前途。陈群原来在刘备手下干活,刘备溃逃,他没有跟去,最后跟了曹操,最大的可能性是曹操开出的薪水更具吸引力。可是曹操给关羽的待遇何止月薪百万(魏币),但关羽还是要去找刘备,为什么?曹操的资金显然要比刘备雄厚得多,而刘备东奔西跑,累累如丧家之犬,两袖清风,他能给出什么?如果你猜对了,可以大胆去创业了。是股份!股份比薪水更吸引人。这就是刘备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6.
1800年前,时逢乱世,曹操打出了“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的121号,以“乔吐天地之志”一扫北方,平定乱世,被尊为魏武王;他韬略过人,不仅百战沙场,而且学富五车,跻身一代文豪:他因“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奸贼”,杀孔融、斩杨修、诛华佗等事迹义让他被看成是“暴君”。  相似文献   

7.
我到门口等人的时候.常常会在M开的店门口坐一会儿.一边等人一边跟他说说话.昨天又到他门口等人.却等来一个关心他的人。等那个人一走.他就苦笑着说:“我都被他关心怕了。”  相似文献   

8.
黄小平 《知识窗》2011,(9):61-61
那是他人生的黑暗时期。他在自寻短见时被人解救。救他的人了解他的境遇后.把他带到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说:“你用手掂量掂量,黑暗有重量吗?”“没有。”自寻短见的人回答。“黑暗没有重量,但当你人生处于黑暗的时期.又为什么会被它压垮呢?”自寻短见的人寻思起来。  相似文献   

9.
“说曹操,曹操到”,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正在谈论或者你刚刚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出现了。生活中,有些人会相信预言性的梦,有人在算命先生面前等待宣判,我们还能听到一些人义务为某算卦者宣传说他的预言如何如何准。那么这些看似神秘的现象真的只能用“神秘力量”来解释吗  相似文献   

10.
王作宾 《科教文汇》2008,(13):172-173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中的曹操是人们所熟知的三国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兴义兵、诛暴乱”为旗帜,“抉天子以令诸侯”,用武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强敌,推行一系列有效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统一了北方,为推动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他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过激的一些做法也使他背上了的恶名.《三国演义》对曹操这两个方面都作了真实的再现,一方面,曹操机智勇敢、豁达乐观、爱惜人才、奖惩分明、体恤百姓、不惮风险,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和深刻。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另一方面,《三国演义》又着力鞭挞了曹操的奸诈狡猾、残忍狠毒、疑心重重、虚仁假意,这些基本上是根据史料的,也符合历史的真实。使的后人给予他毁誉参半的不同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可看作他极为复杂的双重性格之写照。  相似文献   

11.
杨成进 《科教文汇》2009,(11):226-226
曹操其人,因小说《三国演义》名扬四海,家喻户晓。对于这位名人,评价不一,有人称之为大英雄,有人称之为大奸臣。抛开历史的偏见,曹操是特定时代的英雄,曹操的所作所为,为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他对推动中华民族前进功不可没,我们今天不能抱有偏见,片面说其好,或说其坏,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评价他。  相似文献   

12.
蒋方舟 《知识窗》2010,(8):42-42
我有一个外校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就积极地推荐我加入学生会。大一的时候.他说:“人上大学,还是应该培养点公共服务的意识。你应该进学生会.大学生可不能都像你一样.”现在过了一年半.偶尔聚会见到他.他仍真挚狂热.但是推荐语变成:“人准备进入社会.总要了解一些腐败和阴暗面.这样以后才不至于被人万箭穿心.死无葬身之地.你应该进学生会.大学生可不能都像你一样.”  相似文献   

13.
关岩 《华夏星火》2014,(11):80-80
管理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本文所例举的三国时期的一些管理之道希望能对今天的企业家有所启发。干事用年轻人孙权18岁当政,诸葛亮27岁参与赤壁之战,周瑜当时30岁左右,鲁肃40岁,而曹操已经53了。毛主席说:赤壁之战是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能用的人,不要管他13岁还是31岁。一般来说,年轻人精力集中,建功立业心切,有了目标就投入研究。而年纪较长者无论是应酬还是个人事务都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4.
李中琴  杨祎 《科教文汇》2009,(24):247-247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最典型的。作者给曹操的形象定型是:“乱世之奸雄。”“奸雄”者,奸诈和雄才之统一也。本文将通过《三国演义》中写的一些具体的事例,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浅析一下曹操奸诈和雄才之统一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对幸福有不一样的感受.他说:“懂得受苦的人,比幸福的人要强得多。”大作家说出这句话.是想证明.有很多人不懂该怎么正确地痛苦.以及怎么正确地幸福。龙应台说:“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这话等于没说。于是。她继续补充说:“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寻常的人依旧。”这话靠谱,但也只有受过苦并懂得受苦的人.才可能明白。  相似文献   

16.
酒和砖头     
《知识窗》2010,(7):60-60
瑞典是一个禁酒的国家。一个人喝了许多酒后耍酒疯,被送到法庭。那人预感到法官要惩罚他酗酒.就说:“首先我想向法官提出几个问题。”“你问吧。”法官说。“我如果吃了枣,这没什么不好吧?”  相似文献   

17.
老板潜规则     
许攸总觉得自己本事大(也确实不错)、贡献多。便屡屡不给老板曹操面子。常在众人面前直呼曹为“曹阿瞒”。说要不是我你哪有今天,结果终于有一天惹急了曹操.被拖出去一斩了之。所以。在中国企业。天大地大。不如老板的面子大。老板的面子是伤不得的。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革新》2013,(12):53-53
一代枭雄曹操生前身后不少事一直疑点重重,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的最新成果揭开了多个曹操的身世谜团,证明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并找出了6支曹氏族群最有可能是曹操后代。DNA揭开曹操身世之谜曹操本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寻找他的DNA似乎遥不可及。能不能用现在人的基因反推曹操的基因,从而破解曹操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19.
文摘     
正曹操"白脸奸臣"形象的由来汉朝末年,华夏大地风起云涌,曹操带领军队经过多次战争最后统一了北方,为后来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宋朝以前的历史,都肯定了曹操的历史功绩,对他也有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真正把曹操说成"白脸奸臣"则是宋朝时的事。北宋初年,  相似文献   

20.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其子曹丕称帝后,被追尊为魏武帝。曹操是三国时代的著名政治家、军家家、文学家。少时机警,任侠游荡。年二十任洛阳北部尉,为严格执行《夜禁令》而严惩豪强蹇叔,为人称道,但也由此而被排挤出洛阳。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他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