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读完今年第一期《新闻记者》后,我还想再看几遍的,不是其中的哪一篇文章,而是封二上的组照,“爱‘轧闹猛’的上海人”。久违了,新闻照片! 刊登一些优秀的新闻照片,是《新闻记者》以往的一贯做法。这些年来,杂志上配文式的照片数量逐增,但独立式的新闻照片,其数量实在是少而又少。加大图片存版面上的份量,这在报界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作为一家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一流新闻刊物,经常(每期有更好)刊登一些优秀的新闻照片,请作者谈谈拍摄经过和体会,让局外人土评说照片的得失,这个要求我想不过份吧。  相似文献   

2.
我国报刊上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新闻照片呢?这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和一般编辑工作者都感到兴趣的问题。以我所知,最先刊登新闻照片的是中国人在日本创办的一些报刊。1902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是其中的第一家。1902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和1903年以后在东京创刊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如《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等,也都刊有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3.
新闻图片传播功能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化版面摄影术问世之前,新闻传播只有文字一种传播形式。插图是图片进入报纸版面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插图的,它和稍后出现的《东西洋每日统计法》上的插图或用于补白,或描绘新式器物,有时也有一定的新闻性,主要作用是丰富版面内容美化版面形式。1842年5月,比欧乌用银版摄影术在德国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遗迹》。1870年中国出现最早的新闻照片。随后,英国的《伦敦新闻画报》、德国的《莱比锡画报》、美国的《画报客厅之友》相继刊播新闻照片。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新闻照片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突发新闻在新闻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外新闻照片给人们脑子里打下烙印,使人过目不忘的是哪类照片呢?是突发事件新闻照片。1988年《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引起轰动,观众挤倒了展板,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浅沼遇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在我国的新闻摄影史上也产生过一大批优秀的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日军轰炸上海南站》、《洪水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新闻照片,是将出乎人的意料、突然间发生的新闻事实拍成照片。如《舍身忘死战井喷》、《洪水袭来之际》、《飞船在抵达终点时爆炸》、《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等。突发性新闻照片,抓住发展迅速的新闻事实,反映变动的世界,并以情节生动,现场感强吸引读者。我国报纸经常刊登突发性新闻照片,给图片报道带来了勃勃生机。本文试对突发性新闻照片作点探讨。一、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特点新闻价值大。突发性新闻照片,一般对社会影响较大,为大多数人所普遍关心。如《舍身忘死战井喷》、《“宜昌轮”失火》、《美国总统里根遇刺》。这些惊心动魄的照片,特别能引起读者关注,曾拨动了不少读者的心弦,成为当时重要的新闻。可见,突发性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大于一般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6.
徐斌 《新闻实践》2006,(12):F0003-F0003
两张十分相似的新闻照片,分别获得了去年和今年的中国新闻奖。去年的是《视而不见》(见附图一),今年的是《冷漠》(见附图二)。这是两张同题材、又是同主题的新闻照片,反映了一个我们每个人在幼儿园时即被教导过的行为规范:在公共汽车上要给老人让座。尽管是同题材,但从新闻照片来看,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7.
一位作者常给《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寄新闻稿,有时附上新闻照片,报社将不采用或采用后的照片退给他。有的稿子是报道社区活动的,新闻照片是社区出资提供的,他又把照片送给社区。社区同志说,报社将照片退回来就不需重印了,照片可供搞展览用。报社为作者、社区着想,这也是“三贴近”的一种表现。给作者退稿、退新闻照片,是报社的好传统,可惜,近些年许多媒体都不再这样做了。南通日报、江海晚报恢复一度中断的这一做法,理所当然地受到作者和群众的欢迎。诚然,现今越来越多的报、刊、台编辑是在网上阅读、选择和修改稿子,哪有多少稿子要退?…  相似文献   

8.
也许是职业的习惯,每当打开报纸,我的目光总是先盯在新闻照片上。看到那些好的新闻照片,又总是爱不释手,百看不厌。二月一日,《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的一张题为《农村集市新貌》的新闻照片,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照片拍的是辽宁省辽中县茨榆坨综合贸易市场停车场的一角,通过排列整齐的一辆辆运输专业户的大客车和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最近看了刊登在《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上的一幅新闻照片后,发现同一幅新闻照片,由于不同的文字说明,引出了不同的效果。现将两张报纸的文字说明摘引出来,作一比较。《新华日报》二月二十二日第三版刊登照片的文字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点说明     
中国记者编辑部: 贵刊《说长道短》专栏1988年第10期刊登了署名“即言”的短文《一个疑点》。我是新闻照片《我要上学》的作者,有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短文的作者提出了一个疑点:“照片上四个孩子挂的牌子全出于一人的手笔,谁写的?谁组织的?如果是某一学生家长出面组织,也未可厚非,但不加以说明,就难免令人怀疑到拍摄者自己所为”。如果“即言”作者仅仅是怀疑也无可厚非,但是令人诧异的是作者的口径和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北京是重灾区。许多有责任心的摄影记者不顾个人安危,到医院去,到病房去,拍摄了一批反映医患人员与“非典”病魔抗争的优秀新闻照片。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的《sARs病房》,是其中出色的一幅。 这幅照片在表现手法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作者大胆采用垂直构图。逝者与画面横边框平行。医生双手叉腰伫立在画面中央。这种构图不仅仅是形式上别致,重要的是与沉重的气氛相吻合;照片的主体人物是医生。读者看到的是医生的后背,完全看不到医  相似文献   

12.
以《瞧这一家子》为标题的新闻照片、通讯等,报纸上屡见不鲜。6月20日,中国法制报第三版一篇小通讯标题是《瞧这一家子》;6月23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一幅新闻照片,也是《瞧这一家子》……将电影片名活用于新闻标题中,自然也是一种创新。可是,有些同志似乎并不从创新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5至8月,在几家报刊上相继见到这样一幅新闻照片:一位女民警站在两位傈僳族妇女中间,比着手势在同她俩交谈。看了文字说明,才知道这位女民警就是今年6月荣获“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的武警云南总队怒江支队上帕边防派出所的干部李碧开。这张照片,看来是拍摄者经过导演摆布一番之后照的,又一稿多投。这且不说,值得一提的是同是这一张照片,至少用了四种内容截然不同的文字说明。请看:5月3日的云南法制报和5月29日的中国法制报刊登此照片时的说明是“她在向傈僳族群众了解户籍情况”,6月26日的中国妇女报的说明是“她在向傈僳族妇女了解计划生育情况”;《民族工作》杂志第八期的说明是“李碧开同志向傈僳族群众了解致富经验”。这里我们要问:到底让读者相信哪一个说明呢?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文字报道是这样,新闻照片也是这样。一张图片只能是一种新闻事实。而这幅新闻照片的拍摄者,为适应不同报刊的需要,竟胡编乱造,这是不能容许  相似文献   

14.
笔者虽不是报人,但是每天浏览各大报纸,却养成了习惯。长期阅读的《光明日报》,2007年在突出特色与文化传承上,加大了力度,异彩纷呈,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一些行业与专业报纸,办得也很大器,副刊视角宽阔,题材厚重。7月21日翻《人民日报》,有两幅新闻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  相似文献   

15.
读者论坛不可小看新闻照片的作用陈尚忠新华日报曾在第四版刊载题为《向荒滩要地》的新闻照片,报道江苏宿迁市宿城区井头乡决定开发西马河滩,在杂草丛生、废水遍地的河滩上造良田,挖精养鱼塘的新闻。昆山市土源开发公司负责人看了报上的新闻照片后,立即派员前往联系,...  相似文献   

16.
这是从一个摄影记者10万多张新闻照片中精选出的196幅代表作;这是作者冒着危险,历尽磨难,在第一线抢拍到的瞬间精华;尤其可贵的是,作者耗费了40年的时间,终于用照相机纪录下了共和国起步的壮丽史诗。读罢《时盘棋新闻摄影四十年》,我激动不已。深感这些真实反映历史的照片,真是无价之宝!唯其真实,才震憾人心,唯其真实,生命力才最强,也最为珍贵。共和国前进的记录新闻照片是世界上发表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影响面最广的一种形象宣传媒介。它是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时代的记录。  相似文献   

17.
戴天财 《新闻世界》2013,(9):271-272
《今日浙江》杂志图片专栏《长镜头》推出的图片专题报道有效地赢得读者,获得好评。实践证明,图片立新闻要做到“三优先”,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优先、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优先和新闻照片的视觉趣味优先。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摄影采访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意想不到而短瞬即逝的镜头,却能被一些有心而敏捷的记者所捕捉。这种随手抓来的镜头,往往比自己计划内采访生动感人,而且寓意深刻,充满着时代精神。王东拍摄的《小平,您好!》(图一)和无名氏拍摄的《摄影师的抗议》(图二),两幅照片,就是记者在类似这样的采访现场瞬间宪成的。《小平您好!》是一幅优秀的新闻照片,曾被评为一九八四年最佳新闻照片奖。首先,作者抓取了国庆三十五周年盛典中一个  相似文献   

19.
李厉 《新闻界》2006,(3):135-135
新闻摄影是利用新闻照片和文字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与单一的文字报道相比,新闻照片更加直观和一目了然,因而在传递信息时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一幅好的新闻照片,除了它的主题首先必须具有新闻价值外,画面瞬间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纵观美国普利策新闻摄影获奖照片,无论是英国记者迈克·韦尔斯的《乌干达干旱的恶果》,大卫·利森和谢丽尔·迪亚兹·梅耶尔的《告别战友》,还是2005年《旧金山纪事报》记者迪恩·费茨莫里斯拍摄的伊拉克男孩把笔绑在被炸致残的胳膊上书写的照片,都可以看到,在体现新闻事实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在强手如林的1987年最佳新闻照片评选中,军报摄影记者乔天富的一组揭示大兴安岭特大火灾根本原因——官僚主义的照片《渎职者的窘境》,以其真实、典型、深刻的特色,挫败列强,一举摘下“1987年全国最佳新闻照片奖”的桂冠! 这决不是偶然的。《渎职者的窘境》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作者以其犀利的目光,牢牢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在瞬间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表现. 要拍摄森林大火,首先要准确地认识大火.作者在乘机前往火灾现场时,透过机舱的玻璃,看到被大火烧焦的森林和被大火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