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观念.文章论述了"天人合一"的由来及涵义,论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应辩证分析"天人合一"观念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今文化热潮风起云涌,对于传统文化以及传统儒家思想的研究,现代有很多学者进行过论述,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与当前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正是这种特殊的社会存在,导致了人们对传统思想认识的回归,是一种对现状的深刻反思与检讨.这种检讨以及实践对社会伦理思想的重建发展,对于我们建立现代"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时代及诗人创作的影响.唐诗中出现大量的"独"诗句,体现了唐代诗人独有的治世理想,以及对于社会的忧患感;当理想的热情被无情地摧垮后,"独"精神体现了唐代诗人失意的苦闷;在寻求自我的过程中."独"精神体现了诗人在淡泊明志中找到的超脱之道.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文化"的定义、威廉斯与M·阿诺德和利维斯主义、威廉斯与马克思主义三方面探讨了雷蒙德·威廉斯思想中的"大众文化"问题,指出威廉斯共同文化理论的提出,对于解决中国当前文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古村镇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显现,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古村镇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一股社会性的研究热潮。聚焦大理古村镇研究,从研究内容与视角入手,在全面回溯十余年来大理古村镇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相关的背景分析,并就将来大理古村镇研究中有待拓展和深入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包括技术性和规范性的训育即德育,同时还包括一种信仰教育的"道育",其中,后者是道德教育之根.对于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道德教育问题,儒家"万物一体"论不仅可以为个体奠定道德教育之"根",同时还可以成为社会的价值纽带.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新的教育者形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等问题在当代中国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热潮."师道尊严"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讨论中或为人所推崇,或为人所抨击.为避免认识的表面化和狭隘化,对"师道尊严"形成较为深入的理解,本文从剖析词义入手,进而分析"师道尊严"的产生原因及功能,最后对于围绕该词的种种曲解加以辩析.  相似文献   

8.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文化现象繁复纷呈."中国风"流行音乐与众多文化现象一样.近几年在中国流行乐坛上兴起了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中国风"流行热."中国风"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引入运用,形成一股热潮自由它不同一般的特征与魅力,本文就此现象,在这里进行一般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慈、孝、友、恭之中,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重视孝,将其看作"百行之先".孝慈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十分重要的规范.在所有的传统德目和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阐述了"孝"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基础,并逐步分析了孝的社会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120-123
我国现阶段依然是一个人情社会,在历史的文化传承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在当前建设法治文化的基本背景下,对于人情需要加以更多的重视。中国国情具有丰富内容,人情社会是我国当前不容忽视的现实,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人情也存在妥适与非妥适之分。妥适的人情对于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着促进作用,相反则会起到阻碍作用。进一步分析"人情"与"法治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界定二者之勾连,找寻法治文化建设的出路。在公民参与的法律机制下,能够更好地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为最终实现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