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语言积累及其运用(20分)根据积累,填写出相应的古诗句,完成1-5题。(14分,1-4题每空1分)1.“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2.“诗圣”杜甫《望岳》中点化孟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3.“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体现兵临城下,战云笼罩,战士整装待发,士气旺盛的诗句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宿王昌龄隐居》一诗,完成1-2题。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1、诗中用了哪些意象表现出主人的清高品格与幽雅情趣?2、尾联中的“亦”字用得很妙,谈谈你的理解。二、阅读《早梅》一诗,完成3-4题。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3、诗的前两句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梅花凌寒独开的丰姿的?4、从诗题来看,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早”字,试分析诗人是如何写出梅之早的?三、阅读《新晴野望》一诗,完成5-6题。…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题。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1.有人认为这首诗超过一般思乡之作,你认为本诗在表达思乡之情上有哪些特点?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3题。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花?3.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4—5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全唐诗》…  相似文献   

4.
张静 《文学教育(上)》2008,(12):102-103
《饮酒》诗共有二十首,是陶渊明归田以后所作。诗前有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这组《饮酒》诗,虽是诗人“闲居寡欢”、酒醉以后所写,但并不都是用以“自娱”,以求欢笑。透过“顾影独尽,忽焉复醉”的字面,不难看出深藏在诗人心头的烦恼与郁愤。  相似文献   

5.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 1- 2题。读《山海经》陶渊明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 ,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 ,良辰讵可待。1.这首诗被鲁迅先生评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请结合全诗的思想内容诠释鲁迅先生的这一评价。答 :                         。2 .这首诗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 :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 3- 4题。山 中王 勃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3.首句中的“滞”字 ,用…  相似文献   

6.
饮酒(略)点睛与精练1.解释下列词语。结庐()尔()日夕()相与()2.按要求填空。诗中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这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讨与思考4.诗中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怎样解释“真意”二字?诗人为何难以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练习饮酒二十首并序陶渊明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答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提。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_,讽刺了_;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__的感慨。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一2题。闻刀匡鹿集韦应物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相口”“无情”? 2《台城》与《鹿柴》中都运用了“空”字,请问这两个“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二、阅读下面两首绝句,…  相似文献   

8.
典型题在教学中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它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还可避免题海战术,真可谓“事半功倍”。典型题用个“够”的具体做法是: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现就此阐述:一、一题多变,促进学生变通思维的发展对题目中的条件、问题进行改变,让学生在各种变化的情况下,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数量关系。1.变条件。一项工作,甲独做需要12小时,乙独做需要10小时,丙独做需要15小时。若三人合做,几个小时可以完成?在本题里,其中“三人合做”可改为:①甲乙合做2小时后,剩下的由丙做。②甲先做3小时,剩下的由乙丙合做。…  相似文献   

9.
译诗就是用不同的语言移植诗中的意境,并做到“传神”、“传美”这两个目的。目前出版的书刊中,在古汉诗英译文里出现一些不足之处:1.用词不当;2.误解原意;3.不能传神;4.失却美感;5.以散文译诗。一些诗经过改译,可以达到“传神”、“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译诗就是用不同的语言移植诗中的意境,并做到“传神”、“传美”这两个目的。目前出版的书刊中,在古汉诗英译文里出现一些不足之处:1.用词不当;2.误解原意;3.不能传神;4.失却美感;5.以散文译诗。一些诗经过改译,可以达到“传神”、“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清代文学理论家刘熙载在他的专著《艺概》中指出:诗有诗眼。眼乃神光之所聚,具有观照全篇的功用。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诗题中的“独”字该是笼罩全篇的题眼,我们赏析和教学这首诗歌,就可以扣眼进行,从而收到“独”为轴心、辐射全篇的良好效果。以“独”知背景李白的这首五言绝句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此时诗人出游安徽宣州,距他被迫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李白本来是胸怀入世济民、大展抱负的宏愿来到京城长安的,谁知官场倾轧,不被重用,只得过上了飘泊无定的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看透了世态炎凉,加深…  相似文献   

12.
一、听话(本大题含2个小题,共6分)听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1-2题(听写材料附在全题后)。1.请用你听到的词语完成下面句子:这位女孩在回答问题时充分表现了自己、、的特点。(2分)2.“女孩恍然明白了”“生命中有一种爱”,女孩对这种爱的理解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种爱?(4分)女孩的理解:你的理解:二、语言积累(本题共7分)“腹有诗书气自华”。运用你的积累填空,完成第3-6题,并仿照第3-6题的形式,在第7题的横线上写一句话。(7分)3.“,悠然见南山”表现了陶潜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之情。(1分)4.“山回路转不见君,”抒写了岑参…  相似文献   

13.
第一部分(1题~3题,共12分)1.用诗词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上相应的内容。(每空1分,共4分)(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春雨”有关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每题3分,共6分)(1)运用“受任于…  相似文献   

14.
【考点透析】1.表示两者“都”用both(见第1题),表示两者“都不”用neither(见第2、3、4、8题),表示两者中的“任一”用either(见第5—6题)。2.表示多者“都”用all(见第7题),表示多者“都不”用none(见第9题),表示多者中的“任一”用any(见第10—11题)。3.none可指人或物,一般要接表示范围的of短语,可回答how many;而no one只能指人(=nobody),不能接of短语,可回答who(见第9题)。另外,none可指后文的不可数名词,表示“毫无”(见第12题)。4.all单独使用,或者后接一个定语从句,或者前面有物主代词时,意为everything或the only thing(s)(见第13…  相似文献   

15.
和谐 《小学生导读》2022,(10):16-17
<正>“一”字,不论从汉字笔画还是从数字大小上看,都是一个简单的字。但是,“一”字又不简单,在一些诗文里,它的表现力还很强。“一”字表示数量少,但在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小”“少”“早”“低”“独”等方面却有独特的优势。例如,清代诗人王士祯有一首诗,名字叫作《题秋江独钓图》,内容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相似文献   

16.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1、第二句中,“唯有”与“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表明了什么?2、既然只有“两枝残”,诗人又为什么感到“惆怅”?3,诗人“把火看”花,寄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慨?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4—5题。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4、读全诗,说一说寒梅早发的原因是什么?5、诗人的“疑”,表明了什么?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8题。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  相似文献   

17.
一、巧改严诗明代奸臣严嵩当权时,民间有人把《神童诗》头八句改成一首五言诗.原诗是:“天下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改诗是:“天子重权豪,开言惹祸苗.万般皆下品,唯有奉承高.少小须勤学,钱财可立身.君看严宰相,尽用有钱人.”二、树叶和诗唐代诗人颜况在洛阳时,一日和几个作诗的朋友在禁苑中游玩,泛舟河上 从水中拾到一片梧桐树叶,上面用娟秀的字迹题了一首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颜况也用树叶做了一首,放入水中,“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穿谁?”又过了十多天,有人从水里捞起一片树叶,上面有一首答复颜况的诗:“一叶佳诗出禁城,谁人酬与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三、做诗免税明代江西吉水缙绅解学士七岁时母亲守寡,由于乡吏连连上门催征税捐很急,孤儿寡母深以为苦.小解于是向县令申诉,并就此奉上诗一首:“母在家中守父忧,却叫儿子诉原由.他年谅有相逢日,好把春风判笔头.”县吏以为他的诗是别人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对国民王权意识、奴才思想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2.理解本文用假想虚拟、反证推理进行说理的方式,感受杂文寓庄于谐的情趣。3.品味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幽默调侃的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把握否定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说理方式。1.诵读与品味。2.讨论与探究。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唐代的黄巢有首诗《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黄巢有朝一日为王后的梦想。著名现代作家聂绀弩先生也曾经作过一次“帝王梦”,让我们一起走进他…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1.诗中紧扣“谪居”二字写的是哪几句?2.颔联和颈联所描绘的画面动静互映、大小结合,请试作分析。3.怎样理解结句“暂时分手莫踌躇”?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4-5题。秋下荆门李白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4.请就“霜落荆门江树空”中的“空”字作点赏析。5.请联系所学过的李白的有关诗句,谈一下自己对…  相似文献   

20.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这一考点,自1994年实行“新高考”以来一直用“古代诗词赏析”的题目来进行考查,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1999年又拓展到白话诗赏析。题目数量增加到3小题,赋分也由6分增加到9分,占语基题近1/3。这里主要研究两个问题:1.解题步骤;2.选项错误类型。本文着重研究古代诗词鉴赏,并在文末简要说明白话诗的赏析问题。一、古代诗词的解题步骤 (一) 从诗题入手。这是因为诗词的题目: (1) 标明基本内容、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