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2004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我国女子双打技、战术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通过技术统计与分析、临场观察与比较,揭示我国优秀女双运动员在基本技术、打法特点、主要得失分结构等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主要差距,归纳世界优秀运动员女双运动员比赛特点及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运动员存在的主要不足.为此,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实现"双上网"打法及能力提高;强化积极进攻,主动进攻的训练理念,努力提高"双上网"能力和网前主动抢截能力;加强主要技术环节、主要得分手段和特长技术的训练;加强队员之间、队员与教练之间的交流等,以尽快提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2.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灰色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与运动成绩进行了整体关联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涵括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技术指标、心智指标五项一级指标和33项二级指标;(2)我国国际健将级、健将级、一级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一级指标与其运动成绩的关联度的重要程度排序不同,其排序存在共异性;(3)我国国际健将级、健将级、一级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二级指标对其运动成绩的贡献程度,排前十位的二级指标内容大致相同,反映出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主导因素有着共同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运用《运动员心理技能量表》和《运动员失败应对量表》对中国散打国家队的散打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运动心理技能和失败应对的交互关系。尤其是对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研究,为完善散打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技能训练提供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表现出高自信心-高焦虑控制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优秀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不同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在心理准备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参赛级别散打运动员在集中注意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训练年限的散打运动员在焦虑控制维度有显著性差异。2)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发展水平与竞技能力显著相关。心理准备、注意力、焦虑控制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比赛成绩的参考指标。3)我国不同运动等级、年龄阶段、训练年限、参赛级别的优秀散打运动员在选择失败应对策略上相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结合八一散打队备战十一届全运会训练实践,对部分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进行探讨和研究。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等相关知识分析竞技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为教练员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散打运动员训练情况的跟踪调查,研究散打模拟实战训练对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的作用和影响,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增强距离感;进一步提出了散打模拟实战训练在散打运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象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2011年嵩山少林武术职业技术学院散打教学比赛中摔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剖析摔法的技术,提出适合散打项目摔法的技巧,针对性地进行摔法训练,较快提高运动员的散打水平和竞技能力,为散打训练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散打运动项目特征为切入点,在对陕西省散打队进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测量方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心理训练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暴表明,构成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指标是认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根据该指标,结合散打技、战术特点的心理训练能有效地促进散打运动员认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竞技体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并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创造更多的优异成绩达到竞技体育的经济性和时效性.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等方法对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进行研究与分析,指出影响散打运动员寿命的训练因素和非训练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9.
试析竞技散打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竞技散打运动竞赛发展为线索,回顾竞技散打运动发展历程。随着竞技散打的快速发展,竞技散打面临着竞技散打的安全性与激烈性、竞技散打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竞技散打竞赛规则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以及竞技散打的普及与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散打队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三名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结合队员个体化技战术特点,采用实验法,选取基础素质指标、专项能力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检验女子散打男性化技战术与专项体能相结合训练模式的实效性.研究表明:通过训练理念的创新,运动员在实战比赛中表现出体能充沛,个体化技战术运用合理且较成熟,针对性竞技对抗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和模式,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和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给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2.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政府职能转型为视角,对我国的区域体育发展差异进行分析,旨在为政府制定体育公共政策提供服务,为区域体育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主要结论:东部着眼于梯度发展模式,发挥经济科技能力强的优势,实施领跑示范战略;西部着眼于增长极发展模式,发挥体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挖潜开发战略;东北着眼于网状发展模式,发挥体育人才资源雄厚的优势,实施人才体育战略;中部着眼于反梯度的增长模式,发挥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优越的优势,实施体育崛起战略.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成人教育专业设置的因素很多。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科技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专业设置要了解职业内涵及其形成发展规律。本文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重点阐释地方经济发展、职业内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择业需求等基本要素对专业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依托国家级水路交通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针对武汉理工大学现有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在许多方面不能适应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港航专业虚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具体方法,实现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实验环节的优化转型。该体系为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可辐射全国同类专业,为新技术融合、新工科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技术与商业深度融合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也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提出了挑战。新商科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以行业学院为依托,将市场营销专业定位于复合性人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实践育人体系,为本地区输送符合新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应用能力、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引领型"专业建设目标,提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三大特色:学校与企业"双向运行,双主体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带头人"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外高校社会体育类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强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109-110,140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的方法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及相近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对比,提出了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挥高校的办学优势,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人才提出了建议,即,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在把控宏观的基础上对所属专业方向及内容进行细化,同时应注意创新思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师范院校实现了由单纯师范教育向综合高校的转型,并由此形成了师范性与综合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名"与"实"之间的矛盾、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设置的矛盾、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与教育类课程教育的矛盾、教育资源分配中的矛盾。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矛盾,实现师范性与综合性的互补共生,达到矛盾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该类院校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更好地适应体育特长发展和综合素质教育双重需求,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未来体育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但是,当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过程中,运动员磨洋工,总体成材率偏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研究探索如何建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长效培养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经济学的视角切入,利用博弈论的相关模型分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过程的困难和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建设与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普通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对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影响,拟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与课程结构有所贡献.认为促进体育学科建设方面考虑图书馆馆藏建设应在做到以下方面:1)建设特色馆藏,促进体育学科建设;2)建立合理的馆藏层次结构,促进体育学科建设.3)从功能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出发,确定纸张型和数字化型馆藏的结构,促进体育学科建设.4)充分了解体育学院(系)体育专业设置的发展变化,确定体育教学用文献馆藏.5)处理体育重点学科与新建体育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