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置在羽毛球鞋前掌部位的楔形结构对前场蹬跨步动作产生的影响,为提高羽毛球鞋的运动表现及防护羽毛球运动损伤提供参考。方法招募20名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作为受试者,采用重复性测量的实验设计。实验用鞋为前掌部位放置了2种不同高度楔形结构的羽毛球鞋和作为对照鞋的普通羽毛球鞋。结果楔形结构能够增大前场蹬跨步动作触地阶段的跖趾关节最大背屈角度(P <0. 05)和跖趾关节活动范围(P <0. 05),增加跖趾关节最大蹬伸速度(P <0. 01),增加踝关节最大外翻角度(P <0. 05),降低踝关节最大内翻角度(P <0. 05),能够降低前足受到的侧向力(P <0. 05),增加踝关节的最大外翻力矩(P <0. 05),增大踝关节最大跖屈力矩(P <0. 01)。结论 (1)在运动员完成前场蹬跨步动作的着地阶段,穿着前掌具有楔形结构的羽毛球鞋没有对膝关节运动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关注于楔形结构的高度及材料硬度对膝关节的影响。(2)前掌楔形结构降低了运动员踝关节的稳定性,建议作为训练鞋使用以增加训练效果,但在比赛中应谨慎穿着。(3) 0. 008 m楔形高度羽毛球鞋不仅能够增加前场蹬跨步着地过程中跖趾关节的蹬伸速度,帮助提升运动表现,而且能够降低前足受到的侧向力,改善鞋的缓冲效果,有助于降低羽毛球运动中前足的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2.
基于足底压力的羽毛球运动足部受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羽毛球常用步法的足底压力特征,为减少羽毛球运动中下肢损伤(特别是足部损伤)提供建议,并希望成为羽毛球鞋具设计的依据。利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左前场蹬跨步、右前场蹬跨步、一步蹬转起跳等常用步法动作进行测试。结果发现3种步法在离地阶段,足前区的内侧跖骨区以及大拇趾和第1、2跖骨区的最大压力均高于其他部位(P<0.05);着地阶段,蹬跨步是把足底压力集中于脚后跟和足外侧进行缓冲制动,蹬转起跳步则把压力集中于大拇趾以及第1、2跖骨区(P<0.05)。由此可见,羽毛球运动员应注意在采用不同步法时,足前区和足跟区中部及足外侧的负荷变化,并尽可能地选择穿着能够分散上述区域压力的专项鞋来避免足部受力的过度集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分析儿童青少年足形发育特征,厘清裸足/着鞋运动规律及下肢生物力学功能。方法:运用布尔逻辑运算在Web of Science、PubMed和CNKI等8个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1日—2020年4月1日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使用改良版《Downs和Black量表》对研究文献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最终纳入40篇研究文献,涉及儿童青少年的足形发育及功能特征、裸足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裸足/着鞋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对比和着鞋运动生物力学特征4种类型。样本量共计30 450人,年龄为1~19周岁,其中具有裸足习惯的1 490人。结论:1)儿童青少年不同足形特征如足长、足围、足弓等对应不同的发育敏感期和年龄阶段,需依据足形发育特点及时调整鞋楦设计;2)鞋具束缚降低足部小关节活动度,抑制部分足功能,儿童青少年裸足运动习惯可能有助于正常足弓形态及功能形成,增加足部肌力,降低踇外翻风险;3)降低儿童鞋具扭转刚度等,遵循“保护大于功能”设计原则,可能有利于降低对低龄儿童的足部外力刺激,增加力学正向反馈及本体感觉输入,提升步态稳定性,促进足部形态及功能的正常发育。建议:未来研究结合大样本长期追踪研究及...  相似文献   

4.
运动鞋核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动鞋科技的每一项进步,都离不开生物力学研究.无论国际一线品牌Nike和Adidas,还是以安踏为代表的国内一线品牌,其核心技术的创新都必须遵循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足的结构与力学功能问题、"足一鞋一地"相互作用的力学问题、鞋体材料与结构的运动功效问题以及足的骨结构生物力学建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运动鞋生物力学研究的主题.运动鞋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材料和结构方面,材料决定了性能,结构决定了功能.但运动鞋的鞋底科技则代表着运动鞋的核心科技,国内、外品牌运动鞋的关键技术也多集中体现在鞋底科技上.国际一线品牌运动鞋的核心技术主要是缓震减震、能量回归、足跟控制和模拟裸足.国内一线品牌运动鞋虽然新概念频出,但技术原理雷同,运动鞋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和功能测试不足,主因则是运动鞋生物力学研究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佩戴2种膝关节护具对羽毛球运动员完成蹬跨步动作时髌股关节载荷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名羽毛球高水平运动员佩戴无护具、佩戴髌骨带和佩戴护膝模拟,正手蹬跨步、正手被动蹬跨步动作,使用4块Kistler三维测力台、8台Qualisys红外高速摄像头同步采集受试者右侧下肢动力学与运动学数据,以对比佩戴膝关节护具前后跨步足落地阶段股髌关节力、关节应力、关节力矩和关节角度等参数。结果 与无膝关节护具相比,佩戴护膝能够显著减少正手蹬跨步、正手被动蹬跨步动作落地阶段的膝关节峰值屈曲角度(p<0.05)、显著减少膝关节峰值伸膝力矩(p<0.05)、显著减少髌股关节峰值力(p<0.05)、显著减少髌股关节峰值应力(p<0.05)。结论羽毛球运动员佩戴护膝完成蹬跨步动作时,均有较低的股髌关节峰值应力、股髌关节峰值力及股四头肌峰值力,同时发现佩戴护膝可以缓冲膝关节压力,对髌骨以及膝关节韧带等组织起到保护作用。鉴于此,运动员佩戴护膝能够减少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稳定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以预防股髌关节疼痛综合症。  相似文献   

6.
足部动力学测量可反映人体运动中足和支持面间的力学状态.在人体各种姿态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由足部动力学测量获取的信息,对于下肢问题的诊断,运动鞋的设计,损伤的预防和其他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进而使足部动力学测试系统成为了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得力工具.文章较完善地总结了近期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足部动力学测试系统及应用情况,探讨了目前系统的优劣以及无线足部动力学测试系统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跖趾关节在运动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跖趾关节这一曾被长期忽略的肢体末端关节,现已被研究者与教练员重新重视,其在提高运动表现和成绩方面的潜力被重新评估。从1)跖趾关节的功能解剖和运动特征;2)跖趾关节的能量学及运动表现;3)跖趾关节的训练和相关鞋具研究三个方面对跖趾关节在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如何提升跖趾关节屈伸的力学作用,有效减少跖趾关节能量吸收,并最终表现在疲劳、能耗和运动表现等方面的提高,已成为探索跖趾关节在足及下肢运动中所具备功能的关键。跖趾关节的运动功能和生物力学特性,包括与能量贡献及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等新特征和新理论,为理解和优化人体运动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并可藉此进一步延伸到相关训练理论、体育器械和运动装备的开发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张科 《当代体育科技》2020,(7):10-10,12
男女性在体型、力提高率、动态爆发力、上肢力量、骨盆倾斜度、Q角等生物力学因素均存在差异。有些研究显示,性别之间的下肢运动学特征在着地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更多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性别之间下肢运动学特征在着地时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说,女性在着地和单腿下蹲时膝外翻和大腿内收内旋较多,而髋和膝屈曲较少,躯干更直立,对能量吸收贡献的分析显示,膝关节是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缓震器,而踝关节跖屈肌是女性吸收能量的第二大缓震器,而髋关节伸肌是男性吸收能量的第二大缓震器。由于女性的能量吸收策略,她们在着地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前交叉韧带损伤。在跑步和单腿着地时,女性也比男性表现出更大的大腿内旋和膝关节外翻,女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率高于男性,髌股疼痛(PFP)综合征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一、踝关节扭伤的处理1.损伤机制从踝关节的结构特点分析,足过度内翻会损伤外侧韧带:足过度外翻会损伤内侧三角韧带。由于外踝比内踝长约1cm,且靠后方,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因此,足的内翻活动比外翻活动大。且足在跖屈位,允许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羽毛球运动步法分类及使用频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羽毛球队队员参加的17场单打比赛录像进行步法种类和频率分析。发现:男女运动员使用频率排在前4位的均为左后场蹬转(一步)起跳、左前场蹬跨步、右前场蹬跨步和右前场垫步。提示:羽毛球训练中应强化该几种步法的训练并加强其生物力学研究,进一步防治羽毛球运动员足踝部位运动损伤,提高竞技运动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