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时候,我们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本单元学习之前,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了这个单元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以及活动准备。学生围绕"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2.
一、美读课文,讲究方式技巧 (一)精心选择朗读方式 朗读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灵活选用。为了了解学生对文本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可选择个别读,情感丰富而多变的内容可选择优秀的学生个别读,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让学生读出兴奋、不解、失落、激动、幸福的情感;要表达热烈的气氛、磅礴的气势,可以用齐读,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让学生读出长城高大雄伟的气势;对话多、情趣浓的文章,可以分角色读,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与树》、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尊严》,要从人物对话中读出人物的形象;为了表现文章的意境或者走近人物的内心,可以配乐读,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小提琴《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的背景音乐中读出小女孩内心的悲苦。  相似文献   

3.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对于识字不多,正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从《新补充读本》人手,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二年级上册《新补充读本》为例,读本分为我爱阅读和我爱习作两大部分内容,但细看,就能发现它又可分为课文助读、精彩背背、比比写写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正好是对课文的补充、对课文的拓展和语文知识技能的迁移.由读到说,由说到写,层层深入.如何让《新补充读本》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起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从课外阅读调查来看,要达到这一要求任务艰巨。现阶段,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采用“放羊”式,是出现课外阅读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我的做法如下:1.拓宽课外阅读内容。①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去读原著。有些课文是长篇名著的节选,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有些则可以因势利导读名著,如有一篇文章《我和书》,线索是一本《战争与和平》的书,设问:《战争与和平…  相似文献   

5.
黄秀婷 《小学语文》2009,(1):117-119
一、文本解析 (一)走进文本,了解教学关联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安排的一次综合性学习。它是结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教学开展的小综合学习。本单元包含两篇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两篇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和《语文园地三》。综合性学习渗透在文本教学之中,体现了单元教材内容的整体性、专题性,同时也为学生及时开展综合性学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这四篇课文。贯穿于这四篇课文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笔者做了以下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刘优花 《海南教育》2014,(16):54-54
小学教材里的哲理性文本,分布在散文、记叙文、诗歌、寓言等各类文体里。这些课文经过编者精心选择,编排在不同的主题单元中。作为思维激活与道理感悟特征明显的特殊文本,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在得言的同时得理,教出哲理性文本特有的味道呢?下面,我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寓言《扁鹊治病》为例谈一谈。一、基于单元整体,定位目标,悟理不能仅从单一文本出发无需赘言,语文教材中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具体的文本教学是为达成课程目标而开展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面对意味深远的课文,能细细品味,获得众多感受并能与文本、同学、老师展开对话,这是我们每个教师所期待的。然而很多时候,常常会有一部分学生对课文没有感觉,无话可说。有没有办法打造一座将学生与文本紧密联系起来的桥梁呢?我在教学《尊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文时,采用了比较法引导学生阅读全文,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今天,又听了三节《自然之道》(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越听越不是滋味。课文中越来越多的疑问,让我觉得无法再深入研读文本……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创新”这一鲜明的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如何根据四年级第二学期阅读教学的要求,在本单元课文的教学中,实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让创新意识扎根在学生的心田呢?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伊始,备课组长俞老师安排我上一节组内课。我选定的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初读这篇课文时,感觉作者文笔优美,观察角度独特、新颖。如何让学生也能够感觉到作者用词的讲究、观察的细致?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于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许多介绍课外阅读经验的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然而随着课外阅读实践地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困扰着一线的教师:可供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多如牛毛,每个学生阅读的书籍又各不相同,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阅读呢?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课外阅读的功效呢?课外阅读的内容多、范围广,如何指导各个年级段的学生有序地阅读呢?……这许多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课外阅读不仅要搞,而且要有实效,这已经成为目前一线语文老师真切的呼唤。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反思,发现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立足于主题单元教学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会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具实效。  相似文献   

13.
学校组织“走进课文古诗词”活动,我有幸执教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古诗两首》中李商隐的《嫦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了解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诗题是嫦娥,但诗中并不是描写嫦娥,只是借嫦娥来抒发自己的孤寂。如何在情感性较强的诗歌教学中渗透语文意识,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孤独心境呢?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尤为重要。新课标明确了各年段诵读优秀诗文与课外阅读的总量:一二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语文教学的总趋势。“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大语文教学观,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通过两年多的专题实验与实践探索,我总结出以下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第五点“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的第四个问题中提到:“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指导。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课外阅读指导,主要是推荐有益读物,提示阅读方法。”如何有效地指导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书目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图书。在中学六年的时间内,可以由浅入深,由~般到特殊指定阅读书目,并在教师的督促下有条不紊地进行阅读。初中~年级:古典文学《西游记》、《水讲传》;现代…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由《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绝招》四篇课文组成,主题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展开的,四篇课文分别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情趣的儿童生活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李小凤 《学周刊C版》2014,(10):157-157
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知道,人教版语文书每一单元围绕一个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可是我想,对于一个从不读课外书的学生来说,一学期四个多月只读32篇课文,如何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呢?我从教十几年,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总不理想。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很多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个盲区,教师无法进行有力的监督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3月1日,开学的第二周,我校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竞赛课伴着和煦的春风拉开了帷幕。作为参赛教师,我主讲的语文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篇课文,分别是十七课《触摸春天》和十八课《永生的眼睛》,此外我还准备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四年级下册第三本的第一单元"生命的真谛"中的两篇文章——《打开那扇窗》和《希望无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就是要打造高效课堂,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加大课堂  相似文献   

19.
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该如何选择"教什么"呢?备课时,我常对文本提出如下的"三问",现以《普罗米修斯》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一、有什么可以教《普罗米修斯》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有些"什么"可以教呢?下面尝试做一梳理。第一,字词:文本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20.
补白(学习卡片)是教材中重要的教学资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共六册,其中补白(学习卡片)一共65则,其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既有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短文(3则),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又有基于课文的阅渎延伸(13则),以扩大学生的阅渎面,举一反三;既有写作指导(6则),从不同层面指导学生的写作,又有名人轶闻(2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