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教博览     
孩子太小不适合竞争据《父母必读》载,研究者观察2岁~5岁孩子玩片拼图游戏的情景,事先告诉孩子们会有人检查谁拼得最好。结果发现,2岁~3岁的孩子没有竞争意识,因为他们忙着自己玩或看  相似文献   

2.
一、编好不同年龄的班组混合班的年龄组一般3-4岁为小班组;4-5岁为中班组;5-6岁为大班组。如果小年龄的孩子只有2、3个,而大年龄的孩子是大多数,这时只好把小年龄的孩子插入大年龄的组内。另外,孩子的年龄虽然大,但能力和水平都比较差,可先放在中班组内作为过渡期。但一般情况下,不必这样做。因为五、六岁的幼儿掌握美术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远比小年龄的孩子强得多,况且又在大年龄孩子中,对他们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自然会很快地适应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三四岁的孩子能对着实物咿咿呀呀地数1、2、3,四五岁的孩子知道一个苹果加两个苹果是三个苹果,而孩子到了五六岁时,父母会惊喜地发现,他们竟然可以脱口说出5 4=9,但同时父母又苦恼,孩子怎么还是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帮助来计算呢。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潜意识是开放式的:0~3岁是海绵,会模仿复制;3~6岁是照相机,会储存记忆。家长和老师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就忽视了言传身教。心理学理论认为,孩子是天生的心理学家,他们很会琢磨父母及老师的心理。所以,我们常说“孩子出了问题主要是大人出了问题”,要纠正孩子的问题行为,解读孩子的心理密码,首先应反恩我们成人的教育思维。  相似文献   

5.
天资全面的高智商儿童一般具有如下特征,大部分父母在孩子5岁前至少会注意到其中某些迹象。注意力与识别记忆早这些儿童在婴儿期即显示出有警觉性高和注意力持久的迹象,他们很早就能识别照料他们的人。这一观察可能比存有偏见的父母的报告更深刻。研究表明,4~7个月时的记忆能力与7岁时的言语智力测验得分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600多个4~5岁的孩子分批被一位和蔼的女士带到几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她将离开十五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谁没有吃掉面前的棉花糖,回来她会再给他一块棉花糖的。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教师,即使是偶尔掌打或体罚孩子,均会阻碍幼儿的智力发育。 英国科学家通过对900名年龄1~4岁孩子的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即使是每两周轻微体罚孩子1次,对孩子也会产生影响。同时,科学家相信,那些从没有受过或很少遭体罚的孩子,其智力发育要好得多,原因是家长采用教导的方式让他们改正不良行为,帮助他们建立正误是非观。  相似文献   

8.
一、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凡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就要尽量要他们自己去做。这主要体现在生活自理上,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独屋独床睡等。同时还需让他们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 3~ 4岁的孩子可以喂鱼、浇花、分发碗筷等; 5~ 6岁的可负责取奶、买报、擦桌子等等。千万注意不要一时或心软、或嫌麻烦等等而替代孩子去做。   二、培养孩子遇事先独立思考的习惯   针对幼儿好奇好问的特点,我们习惯上强调成人要耐心倾听、认真回答。然而,这里面必须注意一点:有许多问题是可以启发孩子自己动脑去…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75%的法国家长赞成给孩子零用钱.他们认定,即便是小学生,也会有消费需要.法国孩子的家庭理财课程从孩子3~4岁开始,即从刚有"数"的概念时开始.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即10岁左右时,家长就会给孩子设立一个独立的银行账户,并存入一笔钱,供孩子开销.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消费.  相似文献   

10.
六六 《教师博览》2010,(8):12-13
在上海时,看了几个朋友的孩子,听他们讲对孩子的教育,再观察孩子的言行,不禁有些担心祖国花朵的未来。 朋友们的孩子,一个5岁,一个4岁,另一个大些的7岁了。  相似文献   

11.
有的母亲喜欢边看电视,边给孩子喂奶。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日本小儿科医生伊藤助雄曾在1983年对日本5所幼儿园的523个4~5岁的孩子及其母亲作过调查,发现在幼儿园中情绪表现很不安定的孩子,他们的母亲在妊娠期一天看电视超过5个小时的达46%,在哺乳期  相似文献   

12.
不小心,被孩子看见爸爸妈妈那个了……是当他还小,忽视之,还是竭力向他解释?家长们总是小心小心再小心,可还是冷不丁有那么几次,被孩子撞见。这样的经历会不会给孩子留下阴影?真正遇见了又该怎么办呢?孩子们会怎样想?这样的经历真是太尴尬了,这会给孩子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事实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水平不一样,他们看见父母亲热时的心态是不同的,一般来说3~4岁的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13.
同样是5岁~6岁孩子,城乡幼儿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或教师观念不同,他们的绘画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比较城乡儿童绘画表达方面的差异,我们设计了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极易引发他们情感体验的命题意愿画活动——“过生日”,从活动生成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4.
盛梅 《家长》2003,(10)
现在有不少孩子缺乏斗志,没有远大的理想。据观察,3~5岁的孩子对得失成败并不太了解和看重,6~10岁的孩子则斗志高昂,而到10~14岁时,孩子们则开始缺乏斗志,逃避及害怕面对困难。这样的情况说明孩子从10岁开始有挫败意识,以致出现“无能力”的感觉,认为许多事情单纯靠努力是不行的,奋斗已变成没有意义的一回事。他们变得怕失败、怕困难,并开始退出竞争的行列。作为家长,应帮助10岁以上的孩子恢复斗志,而孩子在3~10岁这个阶段,正是家长开始培养及维持他们斗志的最好时期。失去斗志的4个原因一、过分注重背景因素有些孩子会将他们的失败归咎于一…  相似文献   

15.
《山东教育》2012,(18):64
情绪需要预演体验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的烦恼,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1岁:吵夜,缠人;2岁:不好好吃饭,说话发音不清;3岁:乱拉屎尿,乱涂乱画;4岁:捣蛋,违逆,恶作剧;5岁:撒谎,欺负小孩子、小动物;6岁:闯祸,偷拿别人东西,砸烂玻璃;7岁:多动,贪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家把自立教育视为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们认为家长应该鼓励和教育孩子尽早自立。幼儿3岁时应学会叠被褥,就餐前放好台布、碗筷等;4、5岁时应能整理自己的房间;6岁时应能用吸尘器清洁房间;到10岁,  相似文献   

17.
(一)活泼好动生活适应:正常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4—5岁孩子更为突出。原因之一是他们在园一年,对幼儿园生活已比较适应。他们已把每天早晨大人上班、自己上幼儿园,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生理发展:4—5岁儿童特别活泼好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生理上比以前成熟  相似文献   

18.
尚忠志 《河北教育》2003,(10):18-18
在美国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把对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内容。他们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按不同阶段由浅入深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观,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美国孩子理财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美元;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我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做出选择的道理;5岁时基本知道硬币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孩在睡眠时,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有的是属于正常的,有的往往是疾病的先兆。细心观察孩子睡眠时的各种表现,有利于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健康的孩子睡眠时,一般都是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无声。有的孩子脸上会出现哭笑等各种表情,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假如孩子在睡前烦燥不安,入睡后全身干燥,面红,呼吸粗重,脉博较快(正常心律新生儿为140次/分,1~2岁110次/分,3~4岁105次/分,5~6岁95次/分,7~8岁85次/分),很可能超过正常  相似文献   

20.
(一)求知欲强好问:孩子都很好奇,但是5岁孩子的好奇心同3、4岁表现不同。3、4岁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例如,看见什么都要去摸摸、弄弄。5岁幼儿则还要追个究竟。他不但要问“是什么”,而且要问许多个“为什么”。如果给3岁孩子讲故事,说“那个人是坏家伙”,孩子知道那个是坏人,也就不再问什么了。5岁孩子则不同,他们还要问:“他做了什么坏事?怎么坏?”5岁幼儿的好奇心已经开始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这使许多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