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声常年不断,铁民校四季常春”,这是当年房山县长沟公社前石门村农民业余学校大门上的一幅对联,大意是说民校办得巩固、常年坚持。民校座落在村西边的一个山包上,原是一座龙王庙。解放后,群众把泥胎拉倒,改成了农民业余学校,成了村里政治、文教活动的中心。这个民校是一九五一年创建的。当时土地改革刚完,农民当家作了主人,政治上翻了身,生活上得到了改善。但是,他们感到,文化上还没有翻身。当时全村128户582人中,只  相似文献   

2.
“较好的冬学和常年民校”,是人民教育社编辑的农民识字教育资料选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如果说“农民识字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已提供了农民识字教育最主要的经验,那么“较好的冬学和常年民校”则介绍了些更完整的范例。尽管如引言所说:“好的农民业余学校,要依靠广大群众的继续创造,现在还不能有完美的典型”;仅仅就这本书所介绍的“较好的”冬学和常年民校,他们在敌人威胁下不屈不挠的坚持,极度物质困难的克服,群众路线正确的执行,适合群众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的创造,以及蓬勃热烈的学习空气,……在今天都还是冬学与民校的镜子,值得大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郊大胜乡共有十一班常年民校,其中四班是在一九五○年土地改革运动中开办的,另七班是在一九五一年由冬学转化的。自从开办到现在,这些民校大都比较巩固,巩固的关键是在于恰当地解决了学习和生产、中心工作的矛盾;而矛盾所以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是民校贯彻了教育为生产服务的方针,民校的教学内容密切地给合了生产和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前春节已过,季节性的冬学即将结束,正是争取把冬学转为常年农民业余学校(以下简称民校)的重要时机。各地领导上应抓紧这个时机,集中力量,进行工作,为争取完成一九五一年全国有五百万农民坚持常年学习的任务而奋斗。冬学转为民校的工作,各地除根据本部一九五○年关于农民业余教育的两个指示及过法经验,按照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外,特着重提出下列几点,希研究执行: (一)各地领导机关,尤其是省县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应立即组织力量有计划地检查冬学工作,並适时地召开专门会议,吸收有关方面代表参加,除认真总结冬学工作外,应着重冬学转民校的动员,打通干部的思想,並研究与确定冬学转民校的条件、具  相似文献   

5.
全县共评出"钦民校"1940所,其中一级471所,二舰746所,三级723所 从省委郴州扫盲和业余教育經驗交流会議以后,澧县开展了一个声势浩大、波瀾壮阔的铁民校运动。现在全县共评出铁民校1940所,其中一级铁民校471所,二级铁民校746所,三级铁民校723所。全县参加常年学习的青壮年有22万2千多人,占应入  相似文献   

6.
这是群众贊揚四合一只校的一首山歌。为什么群众称它为“四合一”民校呢?因为该校是以生产大躍进为中心,以民校組織为陣地,把政治宣傳鼓动、貫徹生产技术、扫除文盲、开展俱乐部活动四者統一起來,使其互相結合,互相促进,达到生产、政治、扫盲、俱乐部四躍进。所以群众在山歌里称它为能“学文学武”,达到四台一的紅专学校。“四合一”民校是全县开展扫盲运动的主要形式,是群众以“要天告饒”、“要崖石开花”的大生  相似文献   

7.
一谁要求办民校?有些人认为『冬学可以办,但不能办民校』,他根据过去的经验,看现在的问题。抗战以来,老区年年办冬学,有很大的成绩,也曾提出过转民校的问题,但转了的很少,建立了的青年文化补习班,很少能坚持下来。为什么过去不能转民校,现在就能建立民校呢?是不是单凭主观的愿望呢?在实行减租减息之后,特别是土地改革之后,老区的群众已经有了学习文化的要求,但主要  相似文献   

8.
再到敖东     
<正> 今年元月,恰逢牡丹江地区组织重点民校检查,行署邀我们参加,正巧要去敖东大队,这是我三十年前搞过夜校蹲点的地方。真是难得的好机会,我自然是欣然前往。吉普车奔驰在山间那起伏而又平坦的柏油公路上。那白雪覆盖着的银色大地,那被夕阳映照着的山村,那蜿蜒成带、结冰成镜的牡丹江,对我是多么熟悉而亲切呵!凝视这些景色,随着车身的颠簸,我的思绪回到了过去……那还是我们人民共和国不满三周岁的初春,做为一个刚出学校门的我,带着党组织交给的向群众学习、建立常年民校、开展扫  相似文献   

9.
华北五省的冬学运动已在广大农村中普遍展开。各地冬学都於十一月底、十二初先后开学。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省保定、邯郸等三十五个县,已有三千九百余个村的各学开学。平原省安阳、湖西等四个专区及荷泽城关区也有八千余所冬学开学,入学者达十八万余人。一般有常年民校的老解放区村庄,则由常年民校吸收更多的群众参加冬季学习。华北各地冬学的学习内容,除识字外,抗美爱国主义教育占了很大的比重。有些地区以时事教育与识字教育密切结合来进行教学,平原省等地的冬学更进行了对美帝国主义罪行的控诉。察哈尔省怀来等县的冬学,每天教完生字后,教员即根据报纸给学员们讲授“美帝国主义侵华史”、“介绍纸老虎美帝国主义”等文章。据已有的初步经验表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时事。凡是注意进行了时事教育的冬学,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冬学中时事教育进行得好的村庄,反动谣言被粉碎,交粮、生产等工作也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10.
在抗美援朝及鎮壓反革命運動的基礎上,北京市郊區蔴峪村,這個曾被人認爲是第十五區『封建堡壘』的村子,今天已一躍而變爲全區的一面旗幟。在偉大的愛國運動中,民校成了一切活動的核心,由冬學時的三十來人,發展到現在民校的三百二十人,其中婦女由三人已發展到二百五十二人,在農忙時,民校人數超過了冬學的十倍。合計民校及小學的學生,全村堅持常年學習的有七百餘人,佔全村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强。這說明學習和生産一樣,已成爲新中國勞動人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蔴峪村民校是怎樣由發展、鞏固而走向壯大呢? 冬學轉民校時,學員及群衆都怕民校成天上課,躭誤  相似文献   

11.
某市教育局经过大量调研后认为,任何民办学校从其开办、成长到成熟、赢得社会公认、提高美誉度都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如果依托“名校办民校”,则可以利用名校的优势,孵化一个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校”。就能够缩短优质“民校”的成长期。尽快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于是,该市教育局确立了“通过‘名校办民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扩张”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部份民校群众教师不安心教学。这里存在着几个原因,如:由于自己文化、业务水平低,教学上感到困难,某些干部对民校重视和帮助不够,工作难以开展;担任教学时间多,占用本身生产时间而得不到补偿等等。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是群众教师轻视农业生产,急于想脱产当干部或进工厂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04,(11):9-10
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名校办民校”的热潮,并声称这种做法是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实验,目的在于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但在运行中,“名校办民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已经危害到教育公平,扰乱了基础教育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4.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一直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从多方面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与方法,名校办民校政策为解决这一矛盾应运而生。但是这一政策从其出台伊始,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它的广泛争议,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政策进行系统的分析。一、名校办民校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内容名校办民校政策是优质教育供给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结果。许多传统名校,都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实施的“重点校”政策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名校成为社会选择的首要目标。但是,名校的数量和名校所能招收学生的数量都…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两年来,各地公办名校(中小学重点学校)纷纷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姻”,输出“名校”品牌,大搞“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校的具体形式,就是“名校”出让校名冠名权,派出校本部师资,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形成了“名校办民校”的态势。据估计,广州市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的民校近50所,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我国其他城市也出现“名校办民校”风潮。一、“名校办民校”的利弊得失“名校办民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了教育界最富争议性的话题。人们褒贬不一,是拓宽了教育投入渠道还…  相似文献   

16.
衡南县豹泉社党分支书记、省农业劳动模范李清水同志,一九五六年九月发起创办了一所民办业余高小班,设备因陋就简,一个教师,十九个学生。当时就有人在背后打冷板:“这间学校寿命不长”。出乎这些人的意料,这间学校巩固发展了,现在成为拥用两个初中班两个高小班的学校了,老师增加到三人,有九十个学生。这间学校是群众的力量办起来的。但是群众一谈起学校,都会异口同声的称赞李支书的领导好。李清水同志兼任了民校校长,还指定了一个分支委员领导民校工作。那怕生产工作再紧,他坚持  相似文献   

17.
"名校办民校"作为一种中小学办学体制的创新曾风靡一时,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推动优质教育发展的方略,但在"名校办民校"蜂拥发展之时,也随之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教育不公、冲击真正民办教育发展、"公""民"不分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认识上不一致、政策研究欠缺、教育监管不力,更主要的是经济利益驱动,又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在追求依法治教、教育公平的今天,应尽快规范"名校办民校",加强政策研究与引导,研制规范"名校办民校"方案,提升"名校办民校"督导监管,推动"名校办民校"转制进程,尽快为"名校办民校"立法立规。  相似文献   

18.
学习和生产、中心工作的矛盾,大胜乡民校解决得比较好。我们可以向大胜乡民校学习些什么呢? 如果只是学习大胜乡民校解决矛盾的一些具体做法,那还是非常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要学习大胜乡民校为什么能很好的解决矛盾,研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大胜乡民校贯彻了教育为生产服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九六二年秋开始搞民校的。这个民校叫柳塘民校。原来是一个中师毕业生在那里工作,后来调走了,决定我去。到大队向支部书记汇报后,支部书记说:这是一个比较贫困的队,隔完小近,学生来源不多。我说:“如果万一收不到怎么办?”他说:  相似文献   

20.
“名校办民校”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特定概念。从有关政策和操作实践来看,所谓“名校办民校”特指公办学校以种种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行为。从其实际内涵与办学模式考量,称“名校办民校”为“公校办民校”应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