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符合现代意义的师范教育成形较晚,约始于20 世纪初。当时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如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均强调开展师范教育。而陶行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将师范教育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打造一支能承担“培养改造国民的大责任”的优秀教员队伍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2.
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师范教育是“兴邦”、“立国”之大事。据此他提出了“广义的师范教育”思想 ,并且认为从改革乡村师范教育入手 ,推动全民族的教育发展是发展生产师范教育的重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是扎根在中国土地上的,内容非常丰富。他不仅在理论上有很多建树,而且在实践上有很多创新,成为中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先导。当前,认真学习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总结其师范教育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快和深化我国的师范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一陶行知充分肯定师范教育在发展经济,增强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早在1921年,他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师范教育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提出了师范教育为“群学之基”的光辉思想 ,首创了教育制度表并参与了教育决策的过程。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开启了我国师范教育理论的先河 ,促进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广义的师范教育”思想,并且认为从改革乡村师范教育入手,推动全民族的教育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幼教师资无论是结构、管理还是培养、培训都存在问题,从陶行知丰富多彩的教育思想中挖掘其师范教育思想,以此审视农村幼教师资现状,可以得到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中,“广义的师范教育”思想是光彩极为夺目的部分。他的这一思想,符合马克思关于“教育者本人要受教育”的著名论断。师范教育的任务是什么?陶行知提出,师范教育的任务是为教育界培养人才,总的原则应当是,“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该培养什么人才。”根据陶行知的经验,教育界一般需要下面四种人才:一是教育行政人员,二是各种指导员,三是各种学校校长和职员,四是各种教员。陶行知认为,作为师范教育,上述四种人才均在培养之列。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陶行知指出,我国自办教育以来,无论高等师范,还是初等师范,都只顾到第四项,就是以造就教员为目的;而“对于教育行政人员,指导员,校长和职员的训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倡乡村教育的先行者。他在《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说:“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决心把乡村学校办成农村生活的中心,而当时最感困难的问题,是缺乏乡村小学教师,因此,他于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学校。该校于1930年4月14日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封闭。晓庄师范学校虽然存在的时间仅三年,但在旧中国师范教育的混乱中,找到了一条出路,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也在晓庄师范学校得以形成和发展。下面仅就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点粗浅的述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 ,陶行知先生是最有影响而且有国际声誉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极为丰富而深邃 ,尤其是在师范教育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理论上有着精辟而完备的论述。这些 ,对于改革和促进我国的师范教育事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师范教育的社会地位“师范教育可以兴邦 ,也可以促国之亡。”〔1〕陶行知的这种认识来源于他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设想及他从事师范教育的实践。他于 1917年留美归国后 ,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务主任。“五四”运动后 ,他积极投身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 ,对国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痛感中国之贫穷 ,教育之…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在政治上主张变法和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新政体,形成了他的“政治革新”思想;在文化思想上主张从文化工具、文化内容到意识形态的改革,形成了他的“文化革新”思想。黄遵宪的革新思想深刻而又超前,在晚清思想史上具有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起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而且有国际声誉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1927年3月,他在南京郊外建立晓庄师范学校,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形成了他独特的师范教育思想,不仅对改革旧的师范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张謇、陶行知,皆是中国近代发展师范教育的杰出教育家,在他们丰富的师范教育思想中,教育实习以其"趋变求新"的特色为世人所瞩目。时至今日,这些思想对于当前高师院校创新师范生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本文从师范教育的地位作用、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育途径等方面分析了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 ,推进师范教育现代化的借鉴、发展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思想,对推动当前的师范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一、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学校要与社会结合、教育要与生活结合,教学做三为一体。学校要与社会结合,是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的方向性原则。他指出:“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教育实建设共和最要之手续……”。由此可见,他主张学校与社会结合的办学方向,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人民富有、智慧,实质是人民需要怎样的学校,就要办怎样的学校;学校要与社会上最伟大的力量携手,为社会上最伟大的阶层服务。他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他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今天重新学习和探讨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的教育史,而且也将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师范教育育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辰一百周年。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劳苦大众的教育事业,他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艰苦探索,勇于实践,创造了一套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的师范教育思想更具中国特色,他的师范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至今仍不失其夺目的光彩。我们今天缅怀陶行知先生,学习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定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和借鉴,以更好地指导、加速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的奋斗历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创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他先后创办过晓庄师范和湘湖师范,并发表过《新学制与师范教育》、《天将明之师范学校》、《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师范教育下乡》等很多论著和演讲,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师范教育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形成了从乡村师范教育到高等师范教育系统的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这是他教育思想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当今的师范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革新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探索开辟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教育道路。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独树一帜,树起一座光辉丰碑。陶行知先生一生重视师范教育,尤其注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认为这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根本保证。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以自己的光辉实践赢得“万世师表”之赞誉,而且从理论上对教师职业修养作出独到、精辟的论述,形成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教师修养观。  相似文献   

18.
在梁启超、夏曾佑等人于 1 896年前后创作“新学之诗”和 1 899年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口号之前 ,黄遵宪以“我手写我口”为代表的诗歌变革理论及其“别创诗界”的“新派诗”,在一直与京城隔离的环境中独立地发展了二三十年 ,成为诗界革命的最初源头。无论是诗界革命发生的理论准备还是后来的领袖人物 ,嘉应诗人都占了半壁河山 ,可以断言 ,嘉应诗人对“诗界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文化环境使嘉应诗人走在诗国“变法”的前列 ,嘉应诗人与“诗界革命”的关系 ,揭示出嘉应和岭南文化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独特意义。本文上篇论述黄遵宪与“诗界革命”发生的关系。现行的中国文学史对诗界革命的发生描述不正确 ,黄遵宪早于梁启超二三十年就提出了后来视为“诗界革命”思想的核心理论 ,并同时开始创作“新派诗”。黄遵宪的诗歌革新理论内容丰富、自成体系 ,是其思想文化革新理论的组成部分 ,它表达了诗歌革新和全面进行思想文化革命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中国化的幼儿师范教育,是陈鹤琴先生在长期师范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中国的幼师教育不应因袭我国陈腐的教育传统,不应照搬欧美各国的教育模式.而应是一种立足于自己的实验研究,适应中国社会、中国教育现在与未来的需要,培养中国人自己的优秀师资的师范教育;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能对世界教育思想产生影响"的师范教育.这是陈先生的师范教育经验的总结.一、幼儿师范教育的意义与目的陈先生之所以十分重视中国化的幼儿师范教育事业,和他对幼师教育在整个教育中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综观他一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维新教育是他维新变法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关于教育制度、教育行政管理、义务教育、女子教育、教育经费保障、师范教育、教育科学化等方面的一些思想 ,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而使他在这一历程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一、近代教育制度化的先驱者变科举、兴学校。梁启超对科举制度的腐朽性作了深刻的揭露。他说 :“八股取士 ,为中国锢蔽文明之一大根源 ,行之千年 ,使学者坠聪塞明 ,不识古今 ,不知五洲 ,其弊皆由于此。”“科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