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力是一个人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造力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要素构成的,认知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是指对创造性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从具体内容上看,创造力应包括:求新求异精神、求真求是精神、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精神。  相似文献   

2.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成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审美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1.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成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构成创新精神的三种心理成分决定着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有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不是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进行创新。这就必须从创新精神的心理成分出发,从审美教育入手。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就是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  相似文献   

4.
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那么,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笔者认为审美教育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是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3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  相似文献   

5.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新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从心理方面讲,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行为构成的。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发展的灵魂和  相似文献   

6.
创造力是一个人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造力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人才指能从其创造活动创造出新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人 ,应具有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精神、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横断意识及有效的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打破旧框框创造和发展能适应现代创造活动所必须具各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行为素质,并经操练而逐步形成自动化的创造学习行为或倾向。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逆反心理的内在机制态度是指人们对他人和其他事物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逆反心理属于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产生是人们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及刺激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态度会给人们的活动以一定的规定性。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态度体系中的各种态度是互相联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人才指能从其创造活动出新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人,应具有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精神,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横断意识及有效的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活动隶属于创造教育的范畴。它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如何对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进行指导呢?本文通过以下几点的论诉从而阐明自己对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应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创新精神,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以及贯穿活动始终的创造动机、积极的创造情感、顽强的创造意志等心理品质,而这些品质应在日常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语文教学也承担着这样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谭凤伟 《中学文科》2009,(12):131-132
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呢?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恰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呢?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体现 ,故创造性教学有两层涵义 :第一 ,从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的角度讲 ,是指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第二 ,从创造学的角度讲 ,是指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创造性教学目标关注的中心始终是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 :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 ,是创造性活动成功的关键 ,集中表现为强烈的创造动机 ,顽强的创造意志和健康的创造情感。它反映出创造主体良好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创造性思维属于创造性活动的智能机构 ,它是创造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陈小旭 《小学生》2011,(6):32-33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  相似文献   

17.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创新意识是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的经验思维活动,是指直接统一于主体某种特定的实践活动而进行的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较低级的思维创造活动形式。但肯定其思维创造性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因为这对于我们在广大民众中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普及活动,提高全民族的创造性素质,增强广大民众的创新意识,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创造性的经验思维活动也是人类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和源泉。  相似文献   

20.
赵吉波 《时代教育》2006,(12):106-106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