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对台湾当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台湾女性散文家,这种影响至为明显.其"爱的哲学"是50年代以降台湾众多女作家创作的共同主题;其典雅清丽、委婉温柔的艺术风格,台湾女作家也多有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不仅鲁迅、冰心、沈从文等是卓越的小说文体家,茅盾也是出色的小说文体家。他较早地具备了文体的自觉意识,不论在长篇体式方面,还是在中短篇文体领域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建构,作出了独特贡献;茅盾小说文体的现代特征。是茅盾研究界还未触及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诗歌的文体风格是庄重典雅,而词的风格则是柔婉妩媚.形成诗词文体风格不同的原因,一是诗词文体功能、价值取向的不同;二是诗词角色意识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赏析《笑》     
现代文学大师郁达夫在谈到冰心散文时说道:“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了……”(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家、散文二集序言》)若是以冰心的散文短章《笑》来论,窃以为,单就其语言来说,它岂止是一般的“典雅”?简直是巧夺天工、极尽神妙的精典之作,确乎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了”。  相似文献   

5.
周甜甜 《文教资料》2009,(18):81-83
冰心,著名现代女作家."爱的哲学"和"冰心体"散文以及清丽娟秀的文风让她的文学创作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感受.但是在创作中,冰心却很少有提及爱情题材的作品.本文旨在从家庭生活,婚恋生活,和思想宗教三个方面来探究冰心创作中爱情题材的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现代转型的基本态势与内在规律.近代以来中国文学文体的革新意识和新批评文体实践构成了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现代转型的重要契机;这种转型的向路不仅表现在批评本体意识的凸现中,更表现在对传统批评文体的现代改造和新的批评文体样式的创造中.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促成了中国文学批评话语方式的新变,使得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言说方式呈现出从隐喻性言说和召唤性言说向归纳性言说和演绎性言说转型的基本势态.而在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扩张中进行的这种现代转型所造成的可能性负面因素也是批评界必须加以正视的.  相似文献   

7.
冰心是"五四"运动后第一批走上文学创作的作家之一。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文学写作中,她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冰心作品的学者不难发现,她在文体形式上进行了诸多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使其作品呈现出跨文体写作的姿态,《小桔灯》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将以其为例,以期在跨文体写作视域下探究冰心作品的深层内涵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指"文章整体存在"的古代汉语"文体"概念,在日本17世纪至近代的文化语境中,先后发生了两次由表示文章本体("体")到表示语言形式符号("用")的语义转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语言形式"为实质内涵的日本近代文体观被引入中国,契合了同样以语言变革为主要目标的中国现代文学改良运动的整体文化情势。受日本近代文体观与西方文类学(Genology)、语体学(Stylistics)的双重影响,中国现代学界一方面将传统文类之"体"理解为文学作品的一般形式,同时又继续以"文体"译Style,表示文章中与思想情感相对的具体语言形式。就对应于西方Style的"文体"概念(具有不同特征的语言形式)而言,其内涵的分阶段呈现集中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诉求。在白话文学草创阶段,人们更关心文体表达思想情感的基本功能,因此突出其"语言形式"这层内涵。当现代文学渐臻成熟,便进而要求文体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上还应表现作家的个性特征,因此"文体"概念的另一层内涵,即通过"语言形式"所表现的"作者个性特征",得到作家和批评家的自觉关注。认识中国现代文体观的这一内在转变,可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开启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甘智钢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4):52-54,82
鲁迅短篇小说文体观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的规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二、给现代中国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现代小说的"先锋性"与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三、弘扬了中国文化中的精华,使中国古典传统在现代得到了创造性的转换,现代中国小说因此也找到了扎根民族文化土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体特征是在写作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文体在逐渐趋于稳定、成熟、确定后,就会相对独立、静止,具有约定俗成的强大的规约性.语体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使用语言材料进行交际时,根据不同的主旨,不同的情境和对象形成的一系列的语言特点,是随着话语及其对象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文体与语体的关系是语体既是最原初的因素也是最"革命"的因素,它是文体的灵魂和动力,文体是一个范式,一个定型,是作为灵魂和动力的语体的承载体和典雅形态而成活着的价值形态,所有的语体都必须以符合或适应文体为终极目标.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文体是稳定的、不变的,语体是常变常新的,因为运用语言的人及其角色是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萧红传》、《庐隐传》、《冰心传》是肖凤创作的三部女作家传记,前两部中,她满孕着对两位女才子的同情与悲悯,深情抒写了她们的情感历程和悲惨命运。在《冰心传》里,她对冰心的人格与文格进行了有机的梳理,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宁馨儿的生命轨迹。她的散文端庄优雅,以清新的笔调展示了多样的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2.
运用语言学、文体学的方法,从文学风格、语言风格两个层面和"文言化"、"西文化"、"融会"三个角度,描述分析"冰心体"的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转型过程中对建设现代白话文学文体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白”之争在沉寂了80多年后,再度出现在当代文坛。文言文的理性回归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致。倡导文言文理性回归的目的是要打破白话垄断,实现文学语体的多元化,丰富现代汉语的表现形式,再创当代文学的繁荣与辉煌。  相似文献   

14.
冰心散对五四新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体的创新上,从对体影响最大的相互关联的体裁、语体、风格这三个要素来看,主要表现在:最大限度地将她的“爱的哲学”及其女性意识这一丰富的思想内容,比较完美地纳入到散这一体裁之中;对散语体光彩照人的创新;体裁、语体同体的其它因素完美结合形成其散的风格特色,这都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冰心性别意识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西方女性主义思潮潜入“冰心研究”的时候 ,冰心女性意识受到了质疑 ;尤其她的母爱文学被认为或乏于现代性 ,或乏于女性自我 ,或制造了属于男权话语的那种“母亲神话”,总之 ,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其实 ,只要真正从冰心及其作品出发 ,同样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来考察 ,我们就会发现 ,冰心既具现代性的女性自我 ,又具女权思想。当然 ,冰心的女性意识也确实有一种将传统和现代整合在一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冰心的文学地位一直得到较高的肯定。自上个世纪二十至八十年代,冰心的文学地位经历了一定的沉浮,但总体变化不大。无论是权威评论家,还是权威的文学史家,都没有把冰心看作文学大师。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冰心的文学地位出现了上升迹象,尤其是冰心去世后,称其为文学大师已是屡见不鲜。冰心文学大师地位的形成不能仅仅归功于其文学创作,而是与现代作家的评价机制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该文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冰心的《寄小读者》做了新的艺术审视,发现这部写给儿童的散文作品的思想内容,并不像人们以往认为的那样单纯、明晰,该作品中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发出的声音,是复调的,或日对话的。在这部作品中,冰心尝试从儿童的视角、儿童的价值观来表现复杂生活。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沿袭了两千多年,虽然在“五四运动”中惨遭淘汰,但直至近年来仍有毕耕先生等提倡“文言复兴”。其实,白话取代文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我们应当在坚定白话文道路的同时,还要吸取古典文学的精髓,创作出更多、更新的作品,从而开创中国当代文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冰心的"爱的哲学"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文章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冰心早期散文"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创作风格形成与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晚清在现代媒介基础上产生的报章体,存在的语言背景是八股文的废除与桐城派古文的统治地位。到了戊戌变法时期,报章的兴起成为当时令人瞩目的政治文化事件。以“报章体”为代表的文言发展,成为在现代媒介参与下,朝野的上下共同推动的全局性汉语书面语突破。其平易晓畅的浅近发展倾向,冲击了中国传统固有的语言文字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