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高校办学内部微观因素分析了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可控的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层面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就业服务层面要完善就业教育和服务,提升毕业生的服务针对性;学生个人层面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等综合途径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推动职业教育从规模体系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各省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我国31个省级政府的“十四五”规划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划体现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重维度:在宏观社会发展层面,与社会系统有机契合,助力社会发展充分均衡,同时注重个人发展;在职业教育系统层面,实现职业教育体系畅通,即上下贯通、左右融通,规模稳定与布局结构合理;在职业院校层面,提升职业院校自适应能力,重视专业建设、师资建设与制度建设,形成院校竞争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在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双重需求、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院校竞争力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外部保障体系是深化发展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文章主要从法律保障体系、院校管理体系以及社会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概括了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的特点,以期为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的过程,实质就是职业教育体系内的资源不断整合、优化重组,进而不断适应职业教育体系运行,并以此带动整个体系实现科学化治理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职业教育的"善治"。从职业教育的治理价值目标、治理结构要素、治理综合能力三个方面,阐释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的涵义,认为以上三方面内涵要素构建起了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的范式;详细分析了治理主体的相互关系、治理框架的建构和治理目标等三个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治理的组成结构,指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要做好内部、外部两个方面的治理工作;并最终总结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治理完整结构、充实治理目标内容、健全成果评估体系这四条实现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契合并化解现代职业教育问题的过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体系建设与质量保障等方面。从问题域切入,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外部治理涉及职业教育机构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主体关系,内部治理则是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在职业教育中的调整和分配,并相应地统筹带动职业教育内部要素改革。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是设计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配合治理结构转型发展进行科学协调、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下,受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因素影响,县域职业教育未能发挥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必须综合考虑内部与外部要素,才能促进县域职业教育发展.针对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内部,提出创新教师工作机制,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加速县域职业院校改革;围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学生培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外部,提出在经济层面,设计国家、区域跨组织、学校等三个层面制度体系,保障外部经费投入;在制度层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吸引人才振兴乡村,同时优先发展关键要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县域职业院校科学决策;在观念层面,重塑多元主体职教价值认同理念,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权责对等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从2011年起,我国全面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程,在体系的内涵建设、基本要素和建设目标等理论层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师培养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实践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方面亦成绩斐然。用现代思维、从国际范围来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从本源上理解其逻辑内涵,从主客体、时间、空间、结构等多方面予以评价,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观察表征,通过进一步落实新职教法,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适应性;强化省级政府的主体责任,提升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凸显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决策中的地位,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论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职业教育质量的衡量应以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为评价标准,具体可分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职业教育服务的质量标准两方面,其中综合职业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中的核心特性,质量评价体系可分为学校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部分.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及职教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目前,国内有关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个视角。但研究方法均局限于演绎归纳、个案研究与比较分析,缺乏对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构建和分类评价,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缺乏实证支撑。本文对关于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既有文献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1.
“外圆内方”: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是一个内部具有高度规范性、外部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框架结构。其内部组织,必须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和资源管理四个方面加强诊断和预警;而对于其外部环境,则要从经济需求、个人需要、质量标准和职业资格四个方面去努力适应。  相似文献   

12.
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惠 《文教资料》2008,(30):169-171
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高低.职业院校教师核心职业能力包括业务能力、心育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等四个方面.可从建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建立教师自我提升职业能力的机制和建立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外部环境等三方面来培养和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郭扬 《职教论坛》2004,(4):13-16
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是一个内部具有高度规范性、外部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框架结构.其内部组织,必须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和资源管理四个方面加强诊断和预警;而对于其外部环境,则要从经济需求、个人需要、质量标准和职业资格四个方面去努力适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高师院校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五个方面,即人格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和实践能力,从学生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以提升高师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在从普专教育向高职教育转变的办学转型发展阶段,应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发展学生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从目前就业市场大环境和学校办学小环境分析,要在职业性、技术性、社会性三个方面来理清办学思路,着重考虑在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师资建设、评价机制等环节的转型,在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上体现职业化理念,积极主动地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办学转型学校的办学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王璐 《职教通讯》2019,(15):31-35
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发展迅速,教材评价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对教材质量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在规范教材的编制、探索知识的结构体系、推动教材的持续改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从完善制度体系、提升育人质量、健全管理体系三个方面为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提供支撑。基于此,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应该从增强理论建设、健全评价机制、选拔专业评价人员、信息公开常态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和革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职教理论界从内涵、特征等入手,对现代职教体系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理解与分析,具体实施层面从"区域探索,先行先试"、"内部改革,体系贯穿"、"多方联动,齐心协力"等方面逐步展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我国历经三十余年的政策变迁和试点操作,也赋予了新型职业教育质量观和价值观,成效显著。然而,其中也呈现出政策层面存在"自上而下"倾向、内涵理解颇有偏差、实践层面发展平台缺失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几点展望:树立整合的观念、提升综合治理能力、营造良好职教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评估标准,探讨了工程教育认证对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从"持续改进"的评价体系为出发点,通过从学校层面上加强制度管理、教师层面上提升自身能力和学生层面上提高工程知识储备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探究提升学生在环境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包括市场、质量、品牌、特色4个要素,其源泉是竞争主体的资源与能力。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包括内部提升与外部提升两方面,前者包括:提高办学质量,注重办学特色,找准市场定位;后者包括:加强品牌推广,加强资源的有效整合。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由政府、社会以及高校三个主体构成,职业性与双元机制是保障体系的核心.保障体系坚持以工作岗位需要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建立“双元质量保障机制”;“宽进严出”制度以及“双师型”教师群体保障了本科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内外结合的评估体系,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改善.质量保障体系使德国本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应用性得到了制度保障,统一化的机制使教育质量更具可比性,从而构造了德国较为独特的本科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了德国职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