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在进化的初期,已有自然形态的教育活动。学校形态的教育,至今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与古代各种形式的教育相比。如今的教育,边界无限,纷繁复杂。我们可以把教育界定为一种“社会建制”:它有纵横交错的学校系统,还有等级森严的教育行政机关。我们也可以把教育界定为一种“社会产业”:它既是劳动力与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而且还是经济效益的直接生产机器,  相似文献   

2.
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提到“教育”时,一般是指狭义上的教育,即把其限定在学校教育范围之内。个性化教育也不例外,它也主要以学校教育为视点而展开。因此,它的实施策略主要指学校教育在运行过程中的策略,即内部策略。但是,由于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密切联系,受二者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放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来说,学校教育更是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有必要简单勾勒一下学校系统以外的策略: 1.“三教”统筹安排,协同发挥教育功能 在这里,“三教”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06,(8A):32-34
随着时代的变幻、社会的发展,假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世人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假期可以说是一个关于“大教育”的话题,它宛如一块多棱镜,折射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关于学校的,关于家庭的,关于社会的……我们必须去认真而深入地叩问假期的定位,探寻它独特的教育价值与功能。在假期日渐有“异化”趋势的今天,科学假期观成为一种迫切的呼唤。[编按]  相似文献   

4.
说到“学校”,今人自然想到校园、教学楼、年级、四五十人一个班的学生等等。其实这只是当今学校最普遍的一种,除此之外,世界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所不熟悉的学校样式。我们用“学校形态”一语,来指学校不同的样式和具有结构意义的“模式”。因为“形态”一语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里也曾用于指既有外部形式意义,又有内在结构意义的社会现象,例如“社会形态”等等。今人很少注意“学校形态”的问题,不仅社会,而且教□师也是。其实学校形态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形态的形成、发展有某些偶然因素,更主要的是必然因素;学校形态中包…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性——关于“教育是什么”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是什么”,是教育学的第一理论问题,也是永恒的理论问题。把“教育是什么”转换为“教育性是什么”,有益于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化。教育性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它逐渐成为一个包含着干预性、关怀性、策略性和系统性的概念。基于这种理解,我们把教育界定为一种关怀性的、策略性的和系统性的干预。关于教育性的探讨是有意义的,也是永无休止的。  相似文献   

6.
中外比较:双语教育的界定、属性与目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双语教育界定的中外比较(一)国外双语教育的界定“双语教育”由英语专门术语“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而来。迄今为止,国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不下几十种。综观各种双语教育的界定,可以把它划分为广义的双语教育和狭义的双语教育: 广义的双语教育是指,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按此标准,我国学校开设外语课程也属于双语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主席曾指出学校的教育应以“健康第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伟人们所谈的“教育”是泛指的一切教育,它不仅仅指基础教育,还应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如果我们把职业院校中培养的学生喻成果树的话,职教工作者即为园丁,学校、家庭、社会与环境即为阳光、雨露、土壤和大地。树的枝干、叶为学生的体,根为学生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8.
田玉霞 《中国德育》2012,(19):66-68
在教育界,有一种说法:“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校长素质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使一所学校焕发勃勃生机,而一个低能的校长则可以带垮。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实施德育最重要的基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关系着改革开放的成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江泽民同志也提出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德育方面也有优势,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别林斯基也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相似文献   

10.
现在学校教育中有一种提法,:“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人。”不少人对此很有意见,觉得是一种没有实质意义的、哗众取宠的观点,‘认为即使再不称职的教师也不会把学生当成‘物”看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赵勤 《成才之路》2009,(29):75-75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社会,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人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有益尝试。现就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校制度”这个概念可以被消解,它指的就是一种教育制度安排。叫不叫“现代学校制度”关系不大。因为“现代”的含义不具有时间意义;“学校制度”也不仅仅是指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还包括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这里的“学校制度”已超出了学校的范围。鉴于这个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本文也接纳和使用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3.
面对悄然发展的教育市场,我们需要重新界定教育的性质。应该说,教育的社会定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要根据社会的变化、根据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功能及其发挥状况来加以确定。从目前中国社会变迁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对教育的功能要求及其发挥的实际可能性来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是一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机构。根据举办者的不同,可以是公益性机构,也可以是营利性机构。  相似文献   

14.
变革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正如迈克·富兰所说:“变革是普遍存在和持续不懈的,它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当前我国学校的变革是一种转型性变革,即学校教育的整体形态、内在基质和日常的教育实践要完成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换。围绕着学校变革,一些学者对其社会背景、特征、类型、制度取向、生态取向、变革力量等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赏识教育”作为当前一种较有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形态,它的教育作用被无数的理论阐释、实验研究和教育案例所证实。从理论上讲,早在清代,我国著名学者颜元就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过不敢也徒伤情,奖长品劝也且全思。”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有别于传统课堂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本质是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把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历史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Corperation Education),这种模式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也就是实行“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育人,学生参加一定的顶岗实践活动”的形式,其实施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这种教育模式讲究学校教育与现场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取经验并提高素质,尤其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所谓的家庭学校教育(Home Schoohng)虽然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界定,但一般都界定为:是指学龄子女在家庭学习的一种学校模式,即学龄儿童不在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在自己家中接受符合条件的父母或专门教育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指“由父母或监护人在家里而不是在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李敏娟 《教师》2012,(25):115-115
行知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它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知思想不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而且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启发。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笔者以行知思想为指导理念探索如何进行创造性的班级管理。(一)行知思想的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它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思潮之一。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把它理解为:教育要使幼儿学习生活,教育要利用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电访”、“校访”不能完全替代家访 家访,即老师到学生家中访问。在过去,它是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的改变,家校联系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教师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访”;又如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到学校访问、开办家长学校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校访”。  相似文献   

20.
闲暇教育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综观目前的学校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就实际的教育状况而言,仍然是以知识和智能为主要内容。在我们的理解中,闲暇教育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直接和间接的意义上增强学生的素质。现仅就管见所及,对闲暇教育的几个问题作些分析。一、闲暇教育的发展早在我国2000多年前《学记》中“藏息相辅原则”就对闲暇教育做了精辟的论述:“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