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指人的心理的差别性,它是心理过程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不同特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这些心理特征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人们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别,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例如,每个人的认识能力各不相同,有的人善于观察事物的细节,而有的人却往往忽略细节,有些人考虑问题很认真,仔细,有些人则表现得粗心大意,每个人情绪产生的速度和强度也各有差异,有的人脾气暴躁,一触即发,有的人脾气温和,是慢性子.人们在意志活动中也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有的人工作独立性强,有自制力,有的人则缺乏独立性,盲目性和冲动性较大.不同的人在活动中做什么和怎样做也往往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有的人勤劳、勇敢,有的人则懒惰、怯懦,总之,上述各种心理现象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心理特点,有的属于兴趣方面,有的属于能力方面,有的属于气质方面,有的属于性格方面.  相似文献   

2.
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强调了教师的共性发展,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有的则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应重视教师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自主性的彰显.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个性因素俗话说“人心不同,有如其面”,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个性,是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带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在行为上表现为一定的模式,能为他人经常感受到,而且,在类似的情况下,一般能为他人所预测。例如,有的人暴燥,有的人沉静,有的人开朗豁达,有的人心胸狭窄,有的人勤劳勇敢,有的人胆小怕事。不同的人带有不同的个性色彩。哪怕是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阶级,同一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心理面貌。在小说《红楼梦》中,众多的人物,每个都有鲜明的个性,王熙凤说的话绝不会从林黛玉嘴里讲出来。这正是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高明之处。为什么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会有个  相似文献   

4.
个性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 ,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应当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然而 ,目前部分独生子女的个性却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有的任性、娇气 ,情绪不够稳定 ;有的依赖性强 ,动手和自管能力弱 ;有的不爱劳动 ,怕脏、怕累、怕苦 ;有的性格孤僻、内向 ,不喜欢与人交往 ;有的学习怕困难 ,粗心马虎 ;有的遇事怕麻烦 ,责任心不强 ;有的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 ,创造力贫乏等等。造成这些个性缺陷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来弥补这些缺陷呢…  相似文献   

5.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表现在能力的高低上,还表现在个性的不同上。个性指包括人的品德、情感、动机、态度、价值观、需要、兴趣等在内的使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有的人文静,有的人活泼;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勇猛,有的人怯懦;有的人果断而失之鲁莽,有的人谨慎而失之优柔寡断;有的人好文,有的人好理;有的人好与人打交道,有的人喜欢和器物打交道;有的人慷慨而失之铺张,有的人节俭而失之吝啬等等。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良好的性格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回答下列每一个问题,并按反映你基本态度的答案记分。…  相似文献   

6.
一、尊重学生个性,搭建发展平台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内向、爱静;有的学生外向、好动.教师要努力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努力营造激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个性是一个人的处世风格。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冷峻内敛;有的人做事干净利落,有的人则优柔寡断、拖泥带水;有的人积极乐观,惯于正面看问题,有的人则消极悲观,常常心灰意冷、无精打采。好的个性是自信而不轻狂,果敢而不专横,温和而不软弱,沉稳而不迂腐。  相似文献   

8.
肖川 《天津教育》2008,(3):50-50
个性决定着一个人的处世风格。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冷峻内敛;有的人做事干净利落,有的人则优柔寡断、拖泥带水;有的人积极乐观,惯于从正面看问题,有的人则消极悲观,常常心灰意冷、无精打采。好的个性是自信而不轻狂,果敢而不专横,温和而不软弱,沉稳而不迂腐。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的生活环境、阅历、常识等方面的差异和影响,许多人形成了较强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有些与从不同,有的"棱角"比较分明.  相似文献   

10.
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强调了教师的共性发展,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有的则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应重视教师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自主性的彰显。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只要对生活中的阅读现象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个性,这种阅读个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职业、经历、体验、学识、性格、气质等。不同的阅读个性决定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阅读意向。如有的人会迷上小说、散文,也有的人会喜欢科学、哲学等。就是对同一部著作,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种阅读心理就是个性化的阅读心理。理想的阅读境界,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阅读个性,着重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上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如《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能借得十万枝箭全靠他的神机妙算。…  相似文献   

12.
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强调了教师的共性发展,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有的则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应重视教师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自主性的彰显。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强调了教师的共性发展,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有的则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应重视教师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自主性的彰显。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就美术而论,有的人善于把握物体的形态,有的人长于丰富的想象,有的人擅长色彩搭配。这些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学生谁优谁劣,只能说他们有着不同的智力特点和智力倾向。这些不同的智力特点和智力倾向,我认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学生的个性。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挥  相似文献   

15.
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黄金时代的开端。初中学生朝气篷勃,风华正茂,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个性心理学把个性理解为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各方面心理特征的统一体。个性表现出每个人独特的精神面貌,如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着果断,有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是个性存在的核心——个性内涵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学科对于个性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这些理解中,差异性、主体性、个别性成为共同关注点.个性的存在体现着差异性的存在,但差异性的存在并不一定能体现人的个性的存在.只有人的主体性才能彰显个性的内核,主体性本身也体现着某种差异性,人的自我是个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性格,个性的核心,指人对现实所表现的最主要、最鲜明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社会与家庭的影响下,性格千差万别。反映到集体中,有的学生热情奔放,有的沉默寡言,有的遇事开朗,有的则顾虑重重。由于学生年龄小,许多老师和家长并不在意这些差异。不同性格的人,往往会对某种事物表现出拥护或反对,积极或消极,厌学或乐学等不同  相似文献   

18.
各门学科既有本体的个性教学目标,也有普适的共性教学目标。厘定并统一好两种目标,对提高教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先说个性目标。每一学科的姓氏都不一样,有的姓语,有的姓数。姓不同则责有别。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在培养完整人的育人工程中各有自己独特的责任担当,就像科学膳食中的不同食物一样,在使人  相似文献   

19.
个性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内心系统和动力组织。人的个性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比如一个人的性格中活泼好动与沉静之分;气质有外露与内向之别;情感有奔放与细腻之异;智力中有的记忆力强,有的观察力强;待人接物中有的豪爽热情,有的幽默含蓄,这些都是很难分出优劣来的。个性别无优劣之分,但存在着成熟、完整、自由等程度上的差别。一、体育课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第一,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与活动。体…  相似文献   

20.
求职,既是对求职者的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显示求职者能力、学识、品格的一次重要机会.在求职中,往往有些细节被人们所忽视,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才体现了求职者的个性或本色.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眼看就要成功,最终却因细微处露出破绽而在不知不觉中被涮掉,令人扼腕叹息.以下有几个活生生的例子,可供求职者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