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漠化已经成为中国南方岩溶地区严重的生态问题,石漠化的发育因自然背景脆弱程度不同具有很大差异性.以贵州典型地貌类型区为例,综合运用3S技术,研究石漠化特征和变化规律差异性.结果表明:石漠化发生率及程度与地貌形态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岩溶峡谷区石漠化发生率最高,石漠化最严重.经工程治理后三个地貌类型区石漠化面积都有减少,但岩溶高原盆地区石漠化年变化率较大,石漠化治理效果最好,而岩溶高原峡谷区石漠化年变化率最低,治理难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石漠化已经成为岩溶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为查清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化论坛》2010,2(2):92-98
一、项目背景1.问题的提出以贵州分布面积为最大的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石漠化问题是我国重大的生态环境灾害之一。石漠化直接导致了这些地区的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社会事业举步维艰,当地人民无法安居乐业,政府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难以实施。因此,推动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意义极其重大而深远。2008年初,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林业局、农业部、  相似文献   

4.
土地荒漠化     
刘凯 《地理教育》2009,(1):11-11
在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土地荒漠化已成为最为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它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相似文献   

5.
一、“三北”防护林体系 东北、华北、西北即“三北”地区,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我国沙漠(含戈壁)、荒漠化土地多达153300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5.9%。而其中97.5%的部分,呈一条弧形沙漠带绵亘在“三北”地区,大于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也在“三北”地区。为了控制和治理“三北”地区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国务院1978年决定建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由贵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建,旨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和高新技术优势,为多年来影响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岩溶地质灾害和岩溶环境问题提供技术支持,重点实验室现设有岩溶环境研究室、地质灾害研究室、环境评价中心、石漠化研究中心、地质灾害数值模拟中心、GIS研究中心、岩溶环境实验室、地质工程实验室等多个部门。重点实验室目前主要开展如下领域的研究工作:一是“岩溶环境演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为贵州岩溶地区的环境工程整治、石漠化治理、岩体稳定性评价和地下水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二是“贵州岩溶区崩滑灾害发生机理及其安全预警可视化系统研究”,拟在对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塌陷等灾害的发生机理和整治措施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3S技术、数值计算技术和计算机编程技术,建立岩溶地质灾害安全预警系统,对贵州地质灾害进行时空预测,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贵州省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成立至今,科研业绩突出,学术成就显著。已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3项成果通过省级鉴  相似文献   

7.
以石漠化典型地区安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ALOS影像为信息源,综合运用"3S"技术,通过解译安顺市2010年石漠化与水土流失分布图,并且参照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中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级划分标准,研究安顺市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安顺市石漠化的发生率随着水土流失侵蚀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集中分布在微度和轻微侵蚀阶段;安顺市水土流失的发生率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增高而降低,水土流失更容易发生在非石漠化地区和低等级石漠化地区,安顺市石漠化与水土流失之间是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影响和危害的深远性在于它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危害的时间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转。在中国,荒漠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和土地问题,荒漠化面积的扩大已成为土地资源逐渐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展的典型地区和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9.
在沙尘暴肆虐我国北方的同时,另一种严重的生态问题——土地石漠化也在我国西南地区吞噬着我们的家园,土地石漠化已成为我国贵州、广西等喀斯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西部地区 ,存在着三大生态问题 ,严重阻碍地区经济的发展 ,是造成贫困的根源之一。这就是西北的沙漠化、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和西南地区的石漠化。在我国西南 ,有一大片碳酸盐类岩石 (例如石灰岩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和云南三省区 ,面积分别为 13万 ,8.9万和 6 .1万平  相似文献   

11.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领域,而区域生态调控是当今世界人地关系的焦点问题.石漠化问题是我国三大生态问题之一,更是岩溶地区首要的生态问题.石漠化不仅破坏生态环境,降低土地生产力,严重影响农、林、牧业生产,甚至危及到人类生存.石漠化治理的路径选择是生态补偿,探求的目标是ERE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荒漠化与对策□宇文高峰/咸阳师专学报编辑部荒漠化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生态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青藏高原的地势影响,在我国“三北”地区从北纬37°至50°,东经75°到125°间形...  相似文献   

13.
韩立瑞 《生物学教学》1996,(3):40-40,44
据统计,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四国国土面积总和,占地球陆地面积1/4。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9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协。荒漠化已成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为此49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6月17日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唤起全人类向共同的敌人——土地荒漠化宣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广、遭受荒漠化威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防治荒漠化成就最突出的国家之一。那么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治理及未来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贺红 《地理教育》2013,(Z1):128-128
<正>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水土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石漠化作为新课题,首次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写到"十五"计划纲要":加快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化论坛》2010,2(1):84-89
贵州是全国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广、危害程度最深的省份,石漠化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有限的生存发展空间正逐渐缩小,并且危及长江和珠江下游生态安全。解决石漠化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贵州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石漠化治理的科研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以20多年的岩溶工作积累为基础,分析了普定县典型石漠化地区的现状和特征,详细研究其石漠化的成因和演变过程,并提出了治理石漠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西南岩溶地区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受地貌特征控制岩溶地区地下水因缺少保护层而易受污染.本文以贵州清镇地区为例,在将该地区地貌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岩溶水二元补给性,试用“二元法”对其地下水抗污染风险性进行定性评价,并探寻不同岩溶地貌类型对地下水抗污染风险之间规律,结果显示在高石漠化地区与落水洞发育地区,如不加以保护,地下水极易被污染.通过与前人成果的对比,该方法以地貌特征直接判定地下水抗污染风险性,结果更直观明了,可通过高清影像图片进行初步判读,且本方法因数据量少,操作性强的特点,可在我国岩溶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每年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土地荒漠化日前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千米,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7.3%,超过全国耕地面积总和,相当于14个广东省。有18个省、自治区、市的近4亿人口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区域内。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措施阻止,任荒漠化以现在的速度发展,今后50年内,全国将净增3500万公顷荒漠化土地,相当于10个台湾省的面积。为此我国制定了《全国生…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课程要求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二、教材分析本节探讨的是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笔者所在区域使用的是中图版地理教材,教材没有编排“荒漠化治理”相关内容,而是在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四节呈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内容。笔者参考人教版、湘教版等教材的编排,在学习完“水土流失的治理”之后补充“荒漠化的治理”学习内容,选取民勤县为案例,带领学生分析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荒漠化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 2 62 .2万平方千米 ,占国土总面积的 2 7.3 % ,涉及到我国 1 8个省区的 471个县市。国家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540多亿元 ,平均每天近 1 .5亿元。我国荒漠化的速度逐渐加快 ,据测算 :在 2 0世纪 50年代 ,我国土地沙化面积每年约以 1 5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到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已发展到每年 2 4 60平方千米。荒漠化的产生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荒漠化主要是风蚀、水蚀和盐碱化 ,主要分布在我国经济落后的非季风区。自然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