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特色发展意味着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与个性,因而它并不遵循某种严格、普遍的逻辑规律,也没有某种标准、固定的实践模式。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创新、校本教研与校本管理是学校特色发展可以采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思路与案例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校在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从着手,即不知道校本课程开发的切人点在哪里。事实上,通过学校分析资源优势,追寻学校发展的特色来寻求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切人口极为重要。来自学校的地域环境,也有的来自学校的科研特色,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项目,可以进行深挖并进行开发。考察一些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充分挖掘地域教育的功能,利用地域优势,形成很有特点的地域性校本课程,是其开发与操作的亮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徐洁 《上海教育》2014,(13):85-86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文化创建的内涵支撑,学校特色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构建学校文化场,培育健全现代人”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近年来,我们以“红领巾足球文化”特色为起点,统整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学校特色的“快乐”类、“成长”类、“体验”类、“特长”类校本课程框架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开发利用地域文化推进高校课程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方特色为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既是高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模式,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因此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不仅是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大学传播文化、创造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创建特色品牌学科,促进全面立体的地域文化研究,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志军 《吉林教育》2006,(12):35-35
一、正确认识校本课程的内涵及特点1.校本课程内涵:开发校本课程是当前新课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师资水平、学生需求、地域差异和当地经济文化的特点,由学校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开发的具有本校特点的相对稳定的课程。2.校本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是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地域特色,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我校立足校情,着力开发本土地域特色校本课程,以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针对初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形成系列、整体效能的状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则是较好方式。它能依据地域特点、学校办学特色发挥应有价值。校本化实施的途径,要做到与学科教学、学校兴趣活动、学校德育的整合,并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得到发展。校本化实施对教师的能力和学校的氛围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当前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校本课程的开设打破了我国千校一面的状况,使各类学校有更多的机会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传统和资源办出特色。任何学校特色都需要一定的与之配套的特色校本课程作为支撑,没有一定特色课程支持的学校,是难以创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办出学校特色,因此学校特色就成为了衡量校本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新课改进程中,开发校本课程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为地方在开展有区域特色的教学时提供方向指导,可以很好地解决地方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阆中地区的校本课程改革需要考虑到当地教育教学的各种情况,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发扬地域特色文化,使得校本课程更加适合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提上议事日程。开发校本课程不但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而且也能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当地的地域特色,可谓一举多得,意义深远。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地区的具体环境,依托海洋文化,开发利用地理校本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