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部颁教学大纲走好新世纪课程改革第一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大纲。这一轮教学大纲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系质教育的决定》,实施《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的产物,是几年来职业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结晶。新一轮教学大纲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制以及教学思想等重大问题上较以前有着很大的改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纲体现了新世纪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实施部颁教学大纲,对走好新世纪课程改革第一步十分重要。我就主持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等三门课程部颁教学大纲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下教材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诸多方面较之以前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课程教材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在其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新课改下的教材质量与管理便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淑东 《现代教育》2003,(12):49-49
今天,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运动已席卷全国,从2001年9月开始,已有20个学科(小学7科中学13科)的49种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这次基础教育课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4.
张兰兰 《云南教育》2003,(11):35-36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现行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调整后的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课程改革力求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实现这种转变,新版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一、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在教材组织上进行了创新。旧的高中地理强调地理…  相似文献   

5.
探究式学习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教材编写和中学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课程改革对探究式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本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课标历史教材)谈谈有关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程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谈课程资源开发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是一个新提出的重要概念。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外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与其在以前几乎被我们完全忽略相比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但从另一方面看,在对外部教学资源异乎寻常的重视中,又于有意无意间忽视了课程资源中的人的因素,即很少把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来再认识和新认识。如果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能科学、辩证地审视和处理三者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整体水平,并将最终影响课程改革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和灵魂是课程、教材、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为此要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西宁教研》2002,(4):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课程改革目标、教学过程和教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大力倡导学习方式的改革,提倡“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送审修订稿)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这就突出了研究性课程的重要地位。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探究)性课程在学习方式上的具体体现,它是一场学习方式上的革命。在此,笔者想就研究性学习的有关问题发表一管之见,以与大家商讨。 一、研究性学习的核心 研究性学习(Research oriente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1985年以来我国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其成就有目共睹;但在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当前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和评论,主要包括理论的本土化、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研究中的继承与反思问题和实施过程中的教材、教师参与、综合课程问题,以期引起各方人士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更深层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其中教材建设是难点;合理的课程模式必须要与有特色的教材配套,课程模式的改革必然带来教材的改革。目前,我国非常缺乏与当前科技综合化、专业化程度同步的职教教材,现行教材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全教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增强专业适用性,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及教材”。国家加大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及时实施了“面向 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确定开发 1000种课程教材和 100多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培养学生创…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各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一个夺目的“亮点”。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原有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  相似文献   

14.
胡倩红 《广西教育》2008,(14):41-41
当前,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的教材,为了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的统一,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刚刚走上讲台。正巧赶上了课程改革新课标的实施。当第一次拿到冀教版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数学》教材时感觉内容怎么这么少。好像都没什么可讲。后来通过参加教材培训。又认真翻阅了《一年级实验教材培训资料》。使我对教材和课程改革的目标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对“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就得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思考。我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图改变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倾向和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起能充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材是课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教材的改革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新型课程是否能够贯彻实施,能否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教材的编写。我国中学理科教材也进入了新一轮的改革时期。选择什么内容编写教材、编写的教材应该具有哪些特点等问题是制约教材编写的主要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改革基础教育课程入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强调课程教材的三级管理体制,赋予地方、学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方面以更大的调整权利;同时倡导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更大改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并逐渐形成受益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和学都应发生很大的变化,师生之间要建立“学习共同体”,以达到目标的协调统一,实现“教学相长”。在此过程中,对教材应怎样定位呢?笔者认为,教材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方面不应是旁观者或沉默者,而应是促进者。可以说学习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科教育》2001,(7):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共分8个部分,包括: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