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湖北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空前艰巨,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全省整个基础教育系统更具执行力。为此,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的工作流程进行再造,重构基础教育的管理模式,使之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以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两个《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一个《纲要》)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政策依据.总体上看,制定国家课改文件、课程方案和课标,出版新教材,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是“十年课改实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12,(2):14-19
2012年伊始,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上海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依据《上海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而制定。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我们深感,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首都基础教育发展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提供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指南。其中,基础教育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背景资料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要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全面启动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以及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新一轮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依托《中小学校长》期刊,定于2013年10月下旬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举办“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论坛将紧紧围绕《教育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聚焦基础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邀请有关领导及专家、校长汇聚一堂,为广大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人员、专家学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8.
信心重比黄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截至2009年2月28日,中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征求到各界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意见的留言1.1万条,关于“如何发展学前教育”的多达1983条,数量居20个专题之首。《规划纲要》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未来12年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9.
《辽宁教育》2002,(4):12-15
各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为了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张小美 《教育》2011,(3):29-29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高中要开设技术类课程”“城市的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又指出,要“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于世明  白玉 《辽宁教育》2001,(10):24-2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纲要》把基础教育上升到提  相似文献   

12.
第四次全教会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迈向了新的征程。值此关键历史节点,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联合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教育局、重庆市綦江县教育委员会、安徽省五河县教育局、四川省武胜县教育局、山西省绛县教育局、  相似文献   

13.
一、新课程改革的本质是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 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学领域的课程改革本质是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发了教基犤2001犦7号文件,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千呼万唤之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终于浮出水面。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的目标是发展个性,它是选择和制定课程内容的依据。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最直接的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内容的陈述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追求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004年起陆续在各省市启动。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我区普通高中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的关键,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未来10年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普及教育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永云 《云南教育》2010,(23):43-46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基础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二部分用三章篇幅指明了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重点和难点。我认为,《纲要》既充分反映了基础教育在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地反映了我国今后10年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内涵发展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 扎实做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召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正是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具体而又重要的举措。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近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面前。通过学习、贯彻…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纲要》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面向21世纪深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张玺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战略、指导方针和许多重大政策措施。对基础教育,《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