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美学各学派提出的“美在形式”,“美在理念”,“美在关系”,“美在生活”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等学说出发,试图对数学美的本质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以来,对艺术和美的研究源远流长。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也无休止。实践证明:美的本质是什么,本身就是个假命题。“美从何处寻”?——本文试图从物质的自由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形式层的积淀等各个方面来论证,美在形式。形式美是美的主要属性。  相似文献   

3.
从生活美学、从人的处世态度来讲,“以半为美”具体表现为“以半为足”、“以半为妥”、“以半为安”、“以半为佳”,这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的“无过无不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对自然美、艺术美的审美来探讨,“以半为美”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在于:当审美对象带着“半”的形式而出现的时候,往往显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它们的审美特点可以说是以半见异、以半见新、以半见奇。  相似文献   

4.
本从美学名学派提出的“美在形式”,“美在理念”,“美在关系”,“美在生活”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等说出发,试图对数学美的本质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审美化教学,是指通过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它要求教学要深入挖掘和科学揭示教学内容本身所蕴涵的美,使学生感受、体验到教学内容的美;要采用审美化的教学手段,科学设计艺术化的教学形式,组织审美化的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美”的艺术形式中有效地接受“教”的影响,使教学达到“立美于教”和“施教于美”的和谐统一。一、教学目标审美化的设计1.体现“因材施教”。即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因材施教”,使学生既不感到遥远,又不认为过时;…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改革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美育教育的途径谈谈自己的做法:重视寻找合适的美的呈示形式,向学生呈现作为“规律性”存在的教育内容;重视课堂教学的结构美、和谐美,更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美,给学生以良好愉悦的学习环境;师表美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的人格美,它包括“仪表美”、“道德美”和“风格美”三种形式,是教师心灵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陈健彤 《文教资料》2005,(22):177-179
汉语的语言很美,有不少语言是通过语法手段造成的,通过语法形式的“剪裁”、“编织”,就可以使语言的美更巧夺天工。独词句的运用;紧缩句的简练明快;一个实词具有多种语法意义;词的重叠都是富于审美表现力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家一般都认为: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一组词互为反义词。这个定义包括两点:一、从语义内容上讲,它要求该组词意义相反相对;二、从语法形式上讲,它们只存在于“词”一级语法平面。这个定义并不包括语音形式方面的内容。因此,“美丽”和“丑陋”、“美丽”和“丑”各是一组反义词;但“美丽”和“肥胖”、“美丽”和“不美”却都不是一组反义词。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是美的宝库,作为古今中外现实生活反映的每一篇文章在内容上都有无数美的因素。负载这些内容的形式,都是姿态纷呈的美的形式。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构成“整体美”;戏剧的动作、对话、背景组成“冲突美”;散文体现清越、隽秀、玲珑的  相似文献   

10.
美的形式和形式的美是两个概念。美的形式是指具体内容的完满的外在表现;形式的美是指独立于具体内容以自身的结构组合表现出来的美。美的形式和形式的美又象是一个概念: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和美的形式相对立的是美的内容。笔者认为任何艺术品的形式、自然物的形式有美丑之分,而内容却没有美丑之分,只有真假、善恶之分。为什么呢? “美是人的本质属性和力量的感性显现。”所谓感性显现,就是在感性形式上的显现。个别性、形象性、鲜明性是感性形式的特性。而独立于美的形式的所谓“美的内容”是不具备感性形式的内容,不具备个别性、形象性和鲜明性。没有感性形式就无所谓美或丑。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的“古雅”说.是为弥补康德“天才论”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它反映了王国维美学观念从叔本华“美在理念”向康德“美在形式”的回归。古雅是第一形式之美(自然美和审美意象)的艺术表出.属于艺术形式美的范畴.不仅本身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而且只有经过它的作用,才能使第一形式之美得以传达,同时还可使第一形式本不美者转化为艺术美。古雅说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艺术美问题,它基于康德又突破康德,是融合中西美学而富有独创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正>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音乐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多样,音乐区域活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助于在“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过程中匹配幼儿间不同的能力发展水平和经验建构的需要。音乐区域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游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的相异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东方内容上的“和谐”与西方形式上的“和谐”;西方的再现、模仿、写实与东方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的“典型论”与中国的“意境说”;西方的“美与真”的统一与中国的“美与善”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对书法形式符号进行“陌生化”处理,具有很重要的美学意义。书法形式符号“陌生化”可以从线条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书法形式符号“陌生化”必须注意“度”的把握和遵循“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美辞学”说有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孔子提出了“情欲信,辞欲巧”,从传播的效果要求语言应具有文采。“美辞学”说的提法曾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修辞只追求语言形式的美而不论内容的真和善,从而使修辞实践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但事实上修辞学所研究的“美”不仅仅指形式美,它还含有“真”、“善”等义。“美辞学”说对语言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过秦论》的教学中,可尝试引导学生从言语形式的角度聚焦文本,感受“以赋体写史论”的艺术特色。从言语形式的角度看,本文的说理艺术主要表现在铺陈渲染的语言之美、共情共鸣的修辞之美、意脉流畅的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来看,在课堂教学艺术中不但要重视教的内容,亦要讲究“乐”的形式,而“乐”的前提则是“美”。这样,课堂语言美,教师形象美,教学节奏美,课堂结构美就成为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环节;只有重视这些环节,才能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于异化与审美的关系以及异化美的存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整体审视,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与审美是对立的,不相容的,审美排斥异化,没有异化美的存在。这主要从美的本质,本体意义上来论美,即把美看作是和谐、整一、合乎比例的古典的理想的美,或者说是康德所谈的“绝对理念的美”或“纯粹形式的美”即“纯粹美”,而这种“纯粹美”毕竞在美的理式范围中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似乎给人以高度抽象、枯燥单调之感。其实不然 ,“数学家在创造活动中总有情感、意志、信念、希冀等审美因素 ,因此在数学的数字和公式中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审美内容。”[1]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断言 :“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 :“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Aristole认为 :“秩序和对称是美的重要因素。”哲学与数学先辈们对数学美的赞誉不胜枚举 ,贯穿于整个数学科学之中 ,数学美究其形式有 :对称美、简洁美、一致美、奇异美、和谐美 ;华东师大张奠宙…  相似文献   

20.
艾青借用从欧罗巴带回的“芦笛”,吹奏三十年代中华民族风雨与愁云交错的心曲,在艺术上体现出一种将深沉与奔放、雄伟与细腻、抒情与哲理、朴实与绮丽交融的“综合性品格”,最善于创造画意美、象征美与形式上的散文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