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九头鸟"的形象流变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头鸟原型是楚人的九凤神鸟。九头鸟出现之时并非是面目狰狞的不祥鸟,而是楚人理想和智慧的结晶。是能庇佑楚人永远安宁祥和的神祉。从九凤到鬼车的流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流变过程中包涵了诸多复杂的因素,正是这些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九头鸟形象由誉而毁,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湖北诗人邹惟山的《九凤神鸟十四行抒情诗九章》展现了诗人对楚地楚俗的长期观察,表现了诗人对楚文化图腾"九头鸟"形象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内核的深入理解,以超越的想象力与语言把握力创造了一曲山重水复、曲折多姿的当代"楚辞"。意象丰满、语言华美、形式新奇、境界高远、意味深长,是当代汉语格律诗创作取得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3.
原平凤秧歌是流行于山西忻州市原平一带的一种秧歌形式。据《崞县志.风俗》记载的"元宵,乡村稍有灯火;城市则鳌山灯海,秧歌社火,角抵之戏,喧阗街巷"推测凤秧歌产生于清初,经历了近400年的风风雨雨延传至今,它能够传久远而不衰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与创造,能客观地反映生活;其二是因为它独特的审美特征和价值。文章就原平凤秧歌的审美特与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唐张鷟为一代文豪,其著作甚多,但多已亡佚,今存者只有《游仙窟》、《朝野佥载》、《龙筋凤髓判》三种专著和《全唐文》中收入的两篇文章。《龙筋凤髓判》是国内目前传世的最早的一部官定判词。其书内容十分广博,遍涉盛唐时期包括皇亲国戚、三省六部官员、地方州县官吏乃至庶民百姓。判词今存80条,从呈报、审理、复核、裁决各方面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唐代的司法程序。为辨彰中国古代法制、考镜古代法制的源流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文献资料。《龙筋凤髓判笺注》校勘了今存的九个版本,详加注释,为阅读和继续研究《龙筋凤髓判》判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凤的崇拜习俗源远流长,并形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凤崇拜文化。凤崇拜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对这一文化的研究也一直为学界重视。凤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是集合了众多动物特征于一体的想象中的形象,凤崇拜起源于鸟崇拜,是对鸟崇拜的继承和丰富。凤的形象和名称以及凤崇拜的文化内涵不是一朝一夕就定型了的,而是经过了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对于崇凤文化的性质及作用的正确把握对于正确认识崇凤文化以及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凤文化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与“龙”一样,都对我们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民族意识中,“凤”是理想的英才与端兆,“凤凰出而天下治”。凤文化的源头是东夷文化的凤腾崇拜。凤的形象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创造出的典型。凤文化对我们民族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及审美意识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弘扬凤文化,提升湖北形象,宜从三方面思考:其一,立足湖北,湖北的凤文化资源有哪些;其二,面向全国,湖北凤文化资源的优势在哪里;其三,湖北如何弘扬凤文化。湖北的凤文化资源涵古纳今,包括了出土文物、文献记载、传统民俗、古代名人以及当代创新性的凤凰表现形式等。湖北凤文化的资源优势大致可概括为源远流长、兼容南北、承前启后、独具性灵、形式丰富五个方面。湖北弘扬凤文化,要在借鉴吸收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让凤文化在有形的物质文明领域和无形的精神文明领域发扬光大,在弘扬的过程中把握荆楚凤文化的个性特色与中华凤文化的共性特色,做到两者相得益彰,契合时代需求,凸显湖北地域特色,打造新的湖北文化标识。  相似文献   

8.
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分析归纳法,对广元"女儿节凤舟赛"的赛事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基于对赛事效应的综合评价,通过分析归纳指出,广元凤舟赛未来发展的几点优化策略:将政府职能转变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运营相融合;立足特点明确凤舟赛国际定位;丰富凤舟节内容,提升赛事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凤糯2146产量与密度、基肥(三元复合肥)、追肥(尿素)三项栽培措施的关系, 建立了产量与三项栽培措施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综合寻优,提出了凤糯2146获得鲜重1164 kg /667m2以上的栽培措施决策方案为:密度4300~4500株/667m2,基肥50~53kg /667m2,追肥51.2~54.3kg /667m2.  相似文献   

10.
安徽凤阳凤画,起源于明代,距今己有六百年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化,逐渐形成地域性很强的民间绘画艺术,2006年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安徽省蚌埠第十二中学以《凤画艺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申报了省级课题,并于同年十一月立项并开题。对课题之创新应用方法之一的凤画的"写意表现"予以探究,具体阐述凤画写意表现的"三段法"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马雯雯 《文教资料》2010,(11):14-16
作为《雷雨》中的灵魂人物,繁漪、周萍和四凤极大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造成剧中人物命运悲剧的根源亦在此三人的现实纠葛。繁漪是最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敢爱敢恨;周萍在养尊处优中形成懦弱无能的处事态度;四凤却是最为天真纯洁的人物,她的出现拯救了在畸恋中苦于无法自拔的周萍.引起后文繁漪直接的爆发.最终推动人物走向灭亡。本文在解读繁漪、周萍和四凤的三者关系之上.试图探析人物内心的性格对推动全局情节环环相扣所起到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温州凤卧素有"浙江延安"之称,近几年虽然温州的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会等方法,结合温州凤卧红色旅游现状,挖掘近来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大投入落实责任,明确分工、树立品牌、整合资源等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温州凤卧红色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小说《凤囚凰》以"腹黑男"容止的形象满足女性受众的需求,成为当下畅销网络小说之一,备受年轻女性读者追捧。腹黑男以其出众的外貌形成"白面诱惑",而这"白面"可以追溯出它自身的历史渊源。这种历史留下的审美在网络言情作家的手中,糅以"腹黑"的灵魂,重又焕发出生机。腹黑男所体现的典型性与文化性,也使这一人物形象有了立足文学史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打工的九凤》是朱山坡写的一首关于诗人爱情的诗,但其中写的不仅仅是爱情,还写了底层边缘人物与文化精英人物所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这首诗和朱山坡的诸多小说在精神层面都相互指涉,通过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来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而这种精神困境在诗人身上具体表现为诗人与现实愈发紧张的关系。诗歌回归人的内心,通过人心灵隐秘地与现实联系着。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气质的形成是与民族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民族历史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文化标志。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从历史研究的视角,深入剖析楚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程,并从中探求楚文化内涵与凤形象间的共融关系。研究认为:凤形象所展示的文化气质正好体现了“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的浪漫意境、开放融合与兼容并包的自信心态、刚毅顽强与不惧权威的强劲人格”等楚文化的精神内质  相似文献   

16.
也谈龙凤形象的塑造及东夷文化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历史传说、古文献记载、地下考古等方面阐述了"龙"凤"形象的塑造始源于东夷人的蛇图腾与鸟图腾崇拜,从而论证了东夷文化才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化的真正主源头.  相似文献   

17.
正东莞市凤岗银星小学创建于2002年7月,是一所经东莞市教育局批准开办的全日制民办小学。2007年,银星小学举办者、董事长李炳达发挥其弃政从商、成为商界精英的智慧,投资200多万元增办了东莞市凤岗银星幼儿园。(以下将东莞市风岗银星小学、东莞市凤岗银星幼儿园合称"银星学校"。)银星学校位于东莞市凤岗镇雁田村,全校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建筑面  相似文献   

18.
俗语有云:“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中“九头鸟”一词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其演变的原因也是复杂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九头鸟”一词的含义,并客观地评价与“九头鸟”相联系的湖北人。  相似文献   

19.
试论《雷雨》中四凤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 ,它塑造了许多优秀的人物形象 ,四凤是其中之一。本文试图引入四个男人的视角来重新梳理四凤形象并探究其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20.
明人刘基写的《郁离子·省敌》篇中有一则九头鸟的寓言。原文不长,抄录如下:“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口皆争,呀然而相衔,洒血飞毛,食不得下咽而九头皆伤。海凫观而笑之曰:‘而相不思,九口之食,同归于一腹乎?奚为争也。’”九头鸟的悲剧在于看不到“同归一腹”这个根本利益的一致,而为了争“一口之食”的眼前利益,各不相让,结果是“食不得咽,而九头皆伤”。在我们的学校中,也常常会演出类似九头鸟争食的悲剧。例如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抓智育,而挤掉了德、体、美、劳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