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读法,即研创阅读法。它是指读者在判读的基础上,运用创造思维的方法,超越一般评判的层次来重新审视读物,在审美领悟中有所发现和创见的一种阅读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就能更好地理解读物的深层意蕴,使我们的阅读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研创阅读法具有三大特性:领悟性、创造性、审美性。下面,我们就结合探讨这三大特性,来介绍研读法的具体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阅读辅助符号是在阅读、思考、记忆的过程中用简单的形式去把握复杂内容的一种记号,阅读辅助符号有助于从视觉上深化印象,加深视觉刺激,从心理上对读物由厚变薄,易于统揽,从功刊上能够避免读无痕迹,高效准确地把握读物。因此,它的产生是有其生理心理和阅读功利基础的。阅读辅助符号既简便醒目,又能使理解到的内容与读物的内容一一对应,因而,无论是马恩等学问大家还是少童学子,阅读的过程中都常常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符号以提高其阅读的效益。因此,对阅读符号的形式种类、思维价值及其在语文的教与学中所负载的价值功能进行探讨,就有其必要了。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告诉我们把中学生的阅读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读这么多的课外书到底能给中学生带来怎样的  相似文献   

4.
江小琴 《江西教育》2024,(18):71-74
<正>最近笔者阅读了加拿大读写指导教师阿德丽安·吉尔的《阅读力: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一书,发现很多老师在儿童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偏食”现象——只重视文学文本的阅读,忽视了知识类文本的阅读指导。《阅读力: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一书从“什么是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有哪些”和“推进、提问推测、确定重点、联结、转化五种知识读物阅读策略的具体概念与教授方法”三个大方面来展开介绍的。尤其在介绍五种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中,作者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四篇关于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精彩选文。这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典名著,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分别指向阅读和习作。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红楼春趣》作为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自然承担着迁移运用前面学习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任务。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文本特点,紧扣学生实际,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红楼春趣》‘趣’在何处,聚焦宝玉人物特点"展开教学,可通过灵活运用"猜读,跳读,多重阅读"等阅读方法实现对课文理解由粗放到基本到精准的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徜徉书海,享受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不仅仅是对读物内容的接受,而更重要是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延伸、再创造,这样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阅读,也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7.
下面仅就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情感和意志,谈一点个人粗浅的体会。 1.示范引读。教材中有很多的韵文及抒情散文,例如《岳阳楼记》、《木兰诗》、《沁园春·雪》、《春》、《荔枝蜜》等。对这些课文,教师如能充分利用音韵、节奏、速度、轻重音等,做到抑扬顿挫有感情地范读,便一定能在增长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由无意识的机械模仿转变到有意识的自觉训练,由此而形成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8.
一、“偏食”现象及原因分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卡通漫画、幽默笑话、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快餐式读物成了小学生的阅读“主食”,孩子们像着了魔似的,一有空就围着这些读物转,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其他读物。各种卡通人物占据了他们的头脑,“帅呆了”“酷毙了”之类的话语总不离口。小学生为什么对这些读物如此痴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学生中展开了广泛的调查,归纳起来,不外乎下面几点:1.快餐式读物文字少,语言浅显,阅读时间短,容易接受。小学生上完一天的课后,不能马上静下心来阅读长篇文章,而这些读物却能很快地让他们进入情境。2.快餐式读物图文…  相似文献   

9.
新版课标的一个“老问题”和一个“新提法”启示我们,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视野,应以阅读本体过程为纲,把学生主体与读物客体贯串起来,逐步形成多种阅读方法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有两个侧面:一是侧重于学生读者主体的阅读素养,逐层分解“独立阅读能力”的内涵,从心理和生理、基础和应用,多方位地建立起实用阅读方法系统;二是侧重读物客体的文体特征,兼顾各类文体之间的分界与渗透,把握各类文体的阅读规律,多侧面地建立起科学的阅读技术网络。具体包括:基础阅读法、特定目的阅读法、问题阅读法等。  相似文献   

10.
跳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些暂不需要弄懂的内容跳跃过去的一种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法的基础:一是读者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读物的文体特征,对不同文体的结构和写作特点有清晰的了解;二是有较高层次的理解能力;三是阅读时全神贯注、思维活跃,能随时接收和快速处理信息,并据此及时调整阅读.  相似文献   

11.
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局所也‘联共(布)代表在会和代表会议’的读物的中文译本,已由我国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许多种。本文即对此项读物,提出批评。我们译载这篇批评的用意,在于:一、帮助某些同志批判地、也就是更好地去阅读这些读物,二、从对这套读物的作者们的批评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掌握了材料之后,应该怎样来很好地使用材料;三、有的批评意见,可以联系到某些同志的课堂议授方法和写作方法,得到借鉴,因而有助於改造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内对低龄儿童阅读的重视,掀起了绘本读物阅读热的高潮,绘本读物的流行也填补了低年级阅读起步读物的空白或稀缺。笔者亦是绘本读物阅读的热衷者,通过教学实践,也尝到了利用绘本读物资源教学的不少甜头,绘本读物确实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效用匪浅。
  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充分地利用绘本读物,使用绘本读物,恰当地开展绘本读物教学活动,才能使绘本读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本文试就绘本读物资源的运用,例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多维利用绘本读物资源,使这一课程资源发挥充分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叫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比较,看清读物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读物的特征。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三篇课文后都有一道有关比较阅读的题目,其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比  相似文献   

14.
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培养议论能力的规定是否妥当? 《大纲》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依据。关于议论文的教学,《大纲》也提出了原则和要求,这主要见之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中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是:初中阶段,学生能够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能写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高中阶段,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批评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评性阅读,是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读物的真实性及其折射的价值体系进行评判的一种阅读活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采取批评性方式阅读网络新闻等已是较常见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在自身定位、教学导向、讲授模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体现出批判性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批评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科学地理性地选择阅读书目对阅读活动来说极为迫切和实用.在选择读物时可遵循四大原则:量体裁衣,适合个性;选取经典,举一反三;长远规划,注重实效;联系教学,内外互动.合适的读物易读,经典读物受用,长远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重视实效能解决当前问题,联系教学能使教学与阅读探究相得益彰.四大原则可促进阅读省时、省力、有效.  相似文献   

17.
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实际能力的重要窗口,因而中学语文教学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大纲》指出,初中阶段,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高中阶段“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认为,“联读”“诵读”“导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心理过程。阅读的环节之一就是课外阅读,它对课内阅读有补充、扩展、延伸的作用,能让学生获取知识、充实精神世界、提升鉴赏能力和修养。课外阅读实际上是阅读者在大众文化视域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的过程,由于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存在盲目阅读等问题,所以阅读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9.
持续默读英语分级读物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和阅读素养.当学生开展持续默读英语分级读物活动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要培养学生主动加工阅读信息的思维习惯,这样能更好地品味、内化读物内容,从而在阅读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张艺华 《亚太教育》2022,(2):157-159
以《书虫》系列读物为例,以整本书阅读为切入点,在对整本书阅读的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系列读物就如何保证阅读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展开了深入探究,内容涉及科学选择读物、做到师生共读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